國內重卡未來市場增量可觀 市場產品良莠不齊技術、成本形成競爭力
今年以來,國內重卡市場持續保持高位增長。1~10月,重卡累計銷量達到137.4萬輛,同比增長40.2%,全年有望突破150萬輛大關。而隨著國六排放標準實施,國六重卡銷量占比將快速提升,后處理市場必然迎來新一輪的爆發期。不過,市場在蘊藏巨大機遇的同時,也給行業發展帶來新的挑戰。目前,面對即將爆發的國六重卡后處理增量市場,供應商如何展開布局?更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市場和用戶對技術、產品及服務都有哪些反饋?
■未來市場增量可觀 優勢企業搶占份額
近年來,我國重型柴油車排放標準升級的步伐不斷加快,逐步完成了從國一到國五標準的切換,部分地區和車型率先實施國六標準,而距離國六重型柴油車全面鋪開也只有7個多月的時間。
“國六排放標準階段,在尾氣排放指標、淘汰補貼力度、政府監管強度等方面空前嚴格,相比國五排放標準階段,對重型柴油車的燃油技術和尾氣后處理技術,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汽解放產品管理部項目管理高級主任師王冬泉向《中國汽車報》記者介紹稱,在國五階段采用改進的SCR技術即可滿足排放標準的相關要求;而在國六階段,發動機本體需要引入EGR、渦輪增壓和更高噴射壓力的共軌系統,后處理系統則要設計得更加精密,還需增加DPF、ASC來減少懸浮顆粒物及氨氣的排放量。
“總體來看,國六階段重型柴油車的主流技術路線為SCR+DPF+DOC+ ASC。”在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滿足更加嚴格的國六排放標準,必須在后處理系統方面進行大規模的技術升級。而國六排放標準的加快推進,使尾氣后處理市場迎來重大機遇。
中國汽車工業信息網最新公布的預測數據顯示,隨著國六排放標準的逐步實施,重型柴油車需要加裝的DPF、DOC及ASC催化器,給載體市場帶來較大的增長空間,行業體量預計可達百億元,重型柴油車載體可接近30億元,每套載體單價平均價值增幅265%;隨著商用車產銷量的不斷增長,預計未來重型柴油車尾氣后處理催化劑市場空間增幅達67%。催化劑覆涂單價平均增幅達105.7%,其中,柴油車市場規模達301億元。
“重卡后處理市場的前景很可觀,但競爭也非常激烈。不過,今年前10個月,威孚力達完成銷售收入5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近30%。其中,國六重卡領域是公司實現增長的重點。”無錫威孚力達催化凈化器有限責任公司市場營銷部客戶經理徐海兵表示,目前,威孚力達已與一汽解放、東風商用車、濰柴、玉柴、錫柴等主流的整零企業實現了配套合作,年產能達到80萬套左右,并且在催化劑封裝市場,其占有率達到了20%。
另據了解,作為主流技術路線的核心部分,EGR系統被大陸集團、博格華納等幾個主要的外資龍頭零部件供應商所占據。其中,前五大供應商的市場份額合計達到75%,集中度相對較高。
■售后問題逐漸顯現 專業培訓還需強化
“國六時代”漸至,各大車企陸續在重卡市場中投放相關產品,后處理產業鏈上下游供應商則早已打響配合戰。不過,在后處理市場風起云涌的同時,有不少用戶和服務站反映,國六重卡車輛的使用、維修方法大不同,并且存在故障率偏高、維修難的問題。
“對于卡友來說,車輛是掙錢工具,以前只需把油加滿,勤保養,至多再加個尿素就行了。到了國六階段,很多人發現,國六車經常出現‘不會走路’或是儀表盤亮起黃色故障燈的情況。”鄭州坤乾道通物流公司董事長耿開學告訴記者,公司購置了一批國六重卡車,但有不少卡友表示,國六車輛是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尤其是后處理系統的復雜程度,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
“由于知識儲備不夠,當再生還原指示燈亮起時,一些卡友就以為車輛出現故障了。”北京某重卡維修店店長陳先生認為,一些品牌的國六車型故障率偏高,產品技術可能還需進一步完善。“雖然市面上涌現出不少符合國六排放標準的重卡,相關的數據也是透明公開的。但由于不同廠商選用的配件各異,大大增加了我們的修理難度。即便是一些大型修理廠,沒有與車企建立合作,也很難掌握相應的維修技能。”據他介紹,目前真正會解決國六車后處理故障的維修店和技師數量很少。
“我購買的國六車還在三包期內。車輛出現故障時,廠商可以遠程提供數據,不需要頻繁的進出服務站,維修成本的壓力也不是太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來自山東菏澤的國六重卡用戶王師傅建議,希望國六重卡廠商和供應商聚焦用戶痛點,盡快搭建完善的售后維保體系,免去用戶的后顧之憂。 對此,徐海兵表示,相比國五車,國六車比較“挑食”。比如,為了確保達到最好的催化還原效果,車輛搭載的尿素質量傳感器會進行實時監測;進入國六階段,用戶需要按照標準,必須使用國六專用尿素,否則會給車輛后處理系統帶來不可逆的損傷,因此造成更高的維修成本,得不償失。 “國六排放標準對于燃油、尿素的品質要求更高。因此,不僅需要供應商提供更可靠、更成熟的技術、產品,用戶也一定要使用合規的產品。”在康明斯排放處理系統(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柴永全看來,雖然很多供應商或廠商都針對國六產品做了介紹和講解,但仍有很多用戶不能掌握技能。因此,進入國六階段,應加大為用戶做好如何解決車輛常見故障和問題的培訓力度,引導用戶規范操作和安全行車,避免操作不當產生的故障問題,才能讓國六產品發揮應有的效應。
■市場產品良莠不齊 技術、成本形成競爭力
不過,毋庸置疑的一點是,很多后處理供應商將因國六排放標準實施受益,并借助這股“東風”實現技術提升和市場地位的鞏固。
記者了解到,面對艱巨的排放標準升級戰役和巨大的增量市場空間,康明斯、銀輪股份、威孚高科、貴研鉑業、艾可藍等國內外企業均已積極部署,完成了相關的技術產品儲備,以搶占國六市場份額。特別是,主流自主零部件企業正向市場領軍地位發起沖擊,與跨國企業相比,在產能、技術研發等層面的差距逐漸縮短,正在實現市場份額和銷售收入的增長。
“目前,在國六重卡后處理產品方面,我們配套了兩家一流的車企。”另一家國內后處理供應商負責人表示,跨國零部件企業在技術積累上,比自主企業更有話語權,但在成本方面則是自主企業更具優勢。他進一步指出:“國六整車的購置成本本身就高,隨著自主企業的技術進步,從成本的角度考慮,國內整車企業會逐漸傾向于與自主供應商建立合作關系。”
“國六階段,后處理供應商都在加快謀篇布局,但市場上的產品良莠不齊。”據徐海兵介紹,在國四、國五排放標準階段,技術升級的難度不大,后處理市場涌現出不少“新鮮面孔”。站在國六的關口,囿于技術、資金、產能等因素,部分供應商可能會選擇犧牲產品的質量,甚至進行惡意競爭。不過,隨著市場逐漸成熟,這部分沒有技術儲備能力的供應商會被淘汰出局。因此,對于后處理產業鏈上的供應商來說,還是要靜下心來攻關克難,做好產品、技術研發、成本控制和售后服務保障,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而面對跨國企業的競爭,自主企業要更有信心,加強整零之間、零零之間的合作,攜手共進謀求新市場,把產業鏈上的各環節做好做優。(李亞楠)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