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芯片陷入供需失衡局面 中國汽車市場面臨停產威脅
近日,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大陸、博世以及汽車制造商大眾紛紛發出警告,汽車生產所需的半導體元件目前處于短缺狀態。
大陸集團稱,“盡管半導體制造商現已通過擴大產能的方式來應對短缺問題,但仍需6-9個月的時間方能完成所需的額外產量。”因此,半導體元件的交付瓶頸可能會持續到2021年。
? 芯片告急,供需失衡
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全球范圍內的汽車及零部件生產遭受嚴重打擊。疫情肆虐迫使多國采取了不同程度地強制封鎖措施,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甚至進行了二度“封城”,而這些舉措使得汽車制造及零部件生產再度受阻。
另一方面,中國汽車市場的強勁反彈,推動了車用芯片需求的快速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份,中國汽車銷量達1969.9萬輛,較去年同期下降4.7%。預計今年前11個月,中國的汽車銷量將超2200萬輛,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在遭受了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沖擊后,中國汽車市場并未一蹶不振,而是走出了一條“低開高走”的道路。
大眾相關人士表示:“疫情造成的不確定性導致某些汽車電子元件的芯片供應受到影響。而中國汽車市場的快速復蘇帶來了需求的上升,這使得芯片短缺狀況變得更為嚴重。” 一面是生產放緩,一面是需求增加,半導體芯片陷入供需失衡的局面也不足為怪。
? 中國汽車市場面臨停產威脅
當前,中國汽車制造業多依賴進口芯片生產電子部件,如ECU(電子控制單元)和ESP(電子穩定程序系統)兩大模塊。在芯片全線告急的情況下,中國汽車市場恐陷入“缺芯”狀態,面臨停產威脅。
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表態,某些半導體元件在包括汽車行業在內的全球采購市場中出現了供應短缺問題。一位業內高級官員稱,“任何供應商都無法逃避市場的發展。在當前市場緊缺的情況下,我們將與供應商、客戶保持密切聯系,盡可能維持供應鏈運轉。”該官員預計,芯片短缺將對中國汽車生產造成一定影響,數家國際及本土車企將面臨不同程度地短期停產狀況。
對于與上汽、一汽、江淮汽車均組建了合資企業的大眾而言,中國汽車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眾方面表示,部分電子元件芯片供應若出現中斷,中國的汽車生產將面臨整體性停產的情況。公司將會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并已開始和供應商進行協調,采取適當的應對措施。
? “中國芯”亟待現身
此次半導體產能緊缺暴露了中國汽車行業發展的一大隱患。對進口芯片的依賴成為懸在中國車企頭上的懸頂之劍。一旦出現芯片短缺問題,整個中國汽車市場將陷入停滯狀態。盡管近年來比亞迪、華為等企業加大投入,推動我國自主品牌車用芯片的發展,但目前我國汽車制造商所用芯片基本由國外供應商所壟斷。
隨著電動汽車的不斷普及,汽車半導體行業得到快速發展。據金融信息提供商IHS Markit預測,2021年汽車半導體市場將出現強勁增長,到2026年,全球汽車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到67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414.35億元)。因此,發展自主芯片,把控核心供應鏈迫在眉睫。(張奕雯)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