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國家車用動力電池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成立 各方期待檢驗中心發揮更大作用

2020-12-22 09:07:58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12月18日,國家車用動力電池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成立大會暨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測試驗證分會會員大會在北京召開,期間,還舉行了國家車用動力電池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揭牌儀式,以及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測試驗證分會揭牌儀式。

中國工程院院士屠海令,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可與檢驗檢測監督管理司副司長劉先德,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技術創新處處長趙策,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質量擔保部主任賀興,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科技標準處處長仝海威,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董揚等出席會議,來自行業內100多位專家學者及企業人士參加了成立大會。參會嘉賓對于檢測中心及分會的成立表示祝賀,期待檢測中心和分會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各方期待檢驗中心發揮更大作用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既定的方針,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對新能源汽車發展非常重視。劉先德在致辭中說,希望中心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充分發揮國家質檢中心的技術支撐作用,積極承擔相關的標準修訂和試驗驗證工作,積極參與質量監督檢查、檢驗檢測等相關工作,跟蹤監測新能源汽車質量安全狀況,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能力和綜合服務水平,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趙策在致辭中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他說,一是要堅持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定位,鞏固利用好已經聚集的優勢創新資源,聚焦關鍵核心技術開發,支撐行業的技術升級和產品迭代。二是加快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設,建立健全測試服務體系,提升自身的技術和產品研發能力,為股東單位、行業相關企業提供研發和設施服務,爭取更多的經營性收入和技術創新和持續發展。三是提升工程化和產業化水平。我們要補上從實驗室產品到生產線產品之間涉及的工藝、專用材料、專用設備的標準等弱項,打通從樣品到產品甚至是商品的鏈條。四是堅持小核心、大協作的運作模式,發揮好服務行業、服務企業的作用。

吳鋒院士是我國動力電池領域權威專家之一,他在致辭中表示,檢驗中心是專門針對動力電池籌建的國家級質量監督檢驗機構,凸顯我國動力電池產品質量的高度重視,希望國聯研究院在現有能力的基礎上,按照國家質量法規的相關要求,依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工作要求,進一步提升工業電池質量監督的能力,通過聯合行業的優質資源,發揮測試驗收企業和機構的共同力量,在新技術、新方法及新設備方面加大創新和攻關力度,不斷推動質量標準的進步,擔負起應有的職責,推動產業健康持續高質量發展。

面對大家的殷切期盼,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國聯研究院董事長熊柏青表示,國家車用動力電池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成立,既是對國聯研究院建設階段的總結,也是下一步新發展的起點。十四五期間, 國聯研究院將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牢記共同共建、共創共享的國家級創新中心的初心,協同全行業的科技創新資源,加強與各創新平臺的開放合作共享,以國家車用動力電池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為服務載體,通過優勢的技術支持和行業服務,助力我國動力電池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一流的檢測設備及技術

國聯研究院黨委書記、總經理黃倬介紹了中心的籌備及建設情況。2016年6月,國聯研究院啟動實驗室設備和工程建設,2019年2月,工信部發函推薦籌建動力電池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2019年6月完成大部分軟硬件和管理體系建設。2020年先后提交籌建申請以及籌建認證,2020年12月籌建完成。

檢驗中心形成覆蓋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電池關鍵材料、電池單體、模塊、系統及其管理系統全鏈條的法規檢測及研究分析能力。檢驗中心總建筑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配備檢測設備500余臺套。

檢測試驗中心有材料分析實驗室,電池實驗室,系統功能實驗室,可靠性實驗室,安全性實驗室和計算實驗室。材料實驗室共有設備200余臺套,具備三個專業方向的檢測能力——理化分析,表面結構分析,電化學分析。材料實驗室擁有發展原位檢測、無損檢測和在線檢測分析技術,具備結構演變、表面組成、過程機理的分析能力,建立了材料與電池構效關系的評價方法和電池失效分析,可以為電池關鍵材料的正向評測及失效電池逆向解析提供技術服務。

電池實驗室配置儀器設備200余臺套,分析方向主要有性能檢測,耐久性試驗,電子過程分析,能夠開展動力電池電化學、熱化學、熱失效等過程特性的研究,發展了熱/電化學參數、使用壽命試驗方法、熱失控檢測方法,建立動力電池SOC/SOH、耐久性、安全性的評價方法?! ∠到y功能實驗室配備儀器設備80余臺套,具備三個專業方向的試驗和分析能力——系統電性能檢測,密封性試驗,BMS功能驗證。該CS與動力電池系統功能設計驗證為重點,發展機械密封性、絕緣特性、熱管理特性和BMS功能特性的試驗方法,建立系統功能和安全的評價方法。

可靠性實驗室擁有20余臺套設備,主要針對環境適應性和機械振動開展檢測分析工作,尤其是以極端環境下,動力電池系統可靠性設計驗證為重點,重點研究極端環境、多因素耦合,模擬實際使用環境下動力電池系統機械、電學、熱學和功能的試驗方法,建立動力電池可靠性的評價方法。

安全性試驗室針對法規性安全實驗、風險評估、安全邊界條件開展研究工作,配備了20余臺套的檢測設備,主要檢測設備是冷卻液泄漏測試臺,PEC高精度充放電儀,據介紹,該設備的精度可以達到萬分之三,能夠精確測量過充過放的電壓和電流,準確獲取過充過放的閾值。

計算實驗室的專業方向是數據分析、模型建立、軟件開發等,已經建立了虛擬研發平臺,在這個平臺上,發展出動力電池數據分析方法,仿真計算方法,動力電池耐久性和安全性模型,失效分析方法和控制軟件。

黃倬說:“自成立以來,檢測中心總體覆蓋標準77項,承栓項目292項。其中關鍵材料及其原材料檢驗標準31項,電池模塊、單體及其零部件檢驗標準27項,電池系統及其管理系統檢驗標準19項。

在標準制定上,檢驗中心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牽頭1項國家標準制定,參與3項國家標準以及10余項團體標準的制定。

黃倬說:”中心服務的客戶超過80家,檢測樣品數量上萬個。今后檢測中心將建立高水平的動力電池質量評價技術平臺,完善動力電池測試評價標準體系,提升產品質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大新檢測設備和檢測技術研發投入,滿足產業發展需求,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作出貢獻。“

■標準體系不斷完善

新能源汽車作為新生事物,標準體系從無到有,不斷完善。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王芳說:“2001年第1批6個電動汽車標準出臺,2020年已形成67項國家標準,26項行業標準。如今中國制定的電動汽車標準不斷的被國際標準組織采納。”

我國制定的動力電池標準體系,包括電性能、壽命、安全性、互換性、回收利用、附件以及其他等幾個方面。隨著技術發展,標準體系也在不斷完善,比如最新頒布的GB38031對前期頒布的標準GB/T 31485-2105、GB/T 31467.3-2015進行了修訂完善。

動力電池標準在多項政策中都被引用,比如《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車型目錄申報》、《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15年版)》,《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等都引用了動力電池標準。這些標準為政策實施的量化打下了基礎。

2019年12月3~5日,世界車輛法規協調論壇(WP29)框架下電動汽車安全(EVS)工作組第19次會議在德國柏林召開,我國牽頭了多項標準研究工作。王芳說:“我國的標準與檢測方法能夠寫進國際標準體系中,這是我們與國際組織專家博弈的結果。”

安全是永恒的關注點,王芳的團隊統計了2011年2月到2020年8月發生的342起事故,2020年充電事故占比達到29%,有相當高的比例。動力電池安全包括充電安全、機械安全、泡水安全、EMC安全和高電壓安全。導致電池出現安全問題的因素有很多,有一個不能忽視,由于一致性問題帶來的電芯的充放電能力有差別,就會導致能力差的電芯出現被動過充過放。王芳說:“從表面上看,好像整體個電池組沒有出現過充過放的現象,但是,內部的某個電芯存在過充過放的問題也會導致整個電池組出現安全問題。這個短板電芯需要檢測出來提高整體的安全性。”

隨著國家車用動力電池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成立,以往在動力電池中還沒有被發現的問題將逐步揭開面紗,已經發現的問題也將會認識更加深刻,從而找到更好的防范及解決辦法。(萬仁美)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