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一致性問題浮出水面 新能源汽車質量問題進入集中爆發期

2020-12-22 14:33:15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 130 萬輛,實現銷量正增長,大大好于年初的預期,尤其是下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出旺盛的需求,私人消費市場處于上升階段。但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卻被曝出種種令人擔憂的質量問題,先是工信部因檢查出不符合規定的產品約談25家企業,后還有造車新勢力集體出現在 11 月的汽車召回名單中。有分析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大幅增長的背后,缺陷車型數量大幅上升,新能源汽車的質量問題不容放松。

■一致性問題浮出水面

12 月 8 日,工信部一則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一致性違規企業的處理公告(以下簡稱“處理公告”)讓新能源汽車產品質量問題浮出水面。在工信部近期組織的對乘用車、客車、專用車等3個類別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監督檢查中,共有25家企業的27個車型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涉及9家乘用車企業的9個車型產品,具體出現的問題有動力電池容量和保護功能、行李箱容積、輪胎規格、標志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準或管理規定。以湖南江南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生產的JNJ7000EVX25純電動轎車(E100)為例,存在蓄電池初始容量不符合相關要求和循環100次后放電容量不符合相關要求兩類問題。廣汽集團旗下 GAC6450CHEVA5E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GS4插電混動)則存在工況條件下百公里耗電量超過備案參數值,車載能源管理系統生產企業名稱與備案參數不一致。

據了解,此次工信部監督檢查工作在10月開展,采用隨機現場檢查和抽樣送指定檢測機構檢驗的方式。可以看出,工信部在此次檢查查出的問題,多集中在產品參數不符方面,也就是最基本的問題。然而就是這種基本檢查仍出現如此多的問題,甚至有的車型出現“應對雙積分管理”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某些企業不夠重視新能源汽車產品的質量問題。更值得關注的是,在此次處理公告之前的11月17日,工信部便對這些問題進行了通報,但并沒有企業給予足夠的重視,也才有了此次約談處罰。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說明,相關企業對新能源汽車的產品質量問題不夠重視。

J.D. Power 發布的 2020 中國新能源汽車體驗研究SM(NEVXI)》也顯示,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步入快車道,新能源汽車品牌間的質量差距也在逐漸拉大,國際品牌新能源汽車新車質量處于領先地位,自主新勢力品牌和傳統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新車質量有待提高。

今年新能源汽車車主平均抱怨的質量問題數為 138個PP100(PP100問題數越低表示質量越好)。傳統車企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新車質量問題數(147個PP100)遠高于國際品牌(112個PP100)和自主新勢力品牌(126個PP100)。J.D.Power中國區汽車產品事業部總經理蔡明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步由政策驅動轉向政策和市場雙輪驅動,品牌間的競爭將逐漸回歸到產品實力的競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若要獲得長久的生存能力,需加速技術和產品創新,努力提高產品質量。”

■新勢力頻頻召回引關注

數據顯示,11 月,國內汽車市場共發布 12 起召回公告,涉及 12 個品牌107.96 萬輛汽車,多家造車新勢力出現在本月召回榜單中,引發業內外對新能源汽車質量的關注。數據顯示,理想汽車、極星汽車和特斯拉均出現召回在榜單中,三個品牌召回量達11890輛,較去年同期增長超 190%。其中,11月 6日,由于車輛受到碰撞沖擊時可能導致前懸架下擺臂球銷脫開,理想汽車決定召回10469 輛 2019 年 11 月 14 日至 2020 年 6月1日生產的理想ONE。11月27日,因部分車輛車頂飾板表面的底涂劑可能不足,飾板存在脫落風險,特斯拉宣布召回 2016 年 3 月 16 日至 2016 年 7 月 31日間生產的部分進口Model X車輛,共 計870輛。沃爾沃旗下的極星2這一新品牌車型也在 11 月再度發起召回。11 月13日,由于逆變器故障極星汽車召回551輛2021款國產極星2。上月16日,由于動力電池控制模塊(BECM)軟件問題,極星汽車就發起了一次召回,涉及110輛極星2,兩次召回相距不到一個月。

雖然召回是完善汽車質量的一種重要手段,監管部門也反復強調,消費者要理性看待召回、企業不應“談召回色變”或逃避召回,而應該充分利用召回手段提升車輛質量。但事實上,從目前中國汽車行業的現實情況看,很多召回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相關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尤其是造車新勢力普遍缺乏車輛生產制造經驗,又為了搶占最佳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窗口,壓縮了產品研發、驗證甚至試驗的時間,導致一些本該在上市前發現的質量問題被帶入使用過程,造成了一些產品質量問題。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龔標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多,安全隱患問題也在逐漸突顯, 近 3 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發生交通事故18582 起,新能源車事故率是傳統車輛的 3倍,新能源汽車死亡率是 2.43%,比傳統汽車高 10%。“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問題要引起整車廠的關注。”龔標介紹,在新能源安全事故調查過程中還存在事故車輛車載終端數據調查取證困難,事故車輛車載終端遠程平臺數據采集程度不足,事故車輛車載終端記錄數據真實性無法解釋與核查,OTA 缺少監管,公共安全存在重大隱患等問題。而這些問題都與新能源汽車的產品質量存在很大關系。

■創新監管形式刻不容緩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推動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未來,管理部門在產業鏈前端的管控將越來越寬松。8月,工信部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刪除了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有關“設計開發能力”的要求,大幅降低了新能源汽車企業準入門檻,今后或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行業。在準入門檻降低之際,怎樣提升新能源汽車產品質量成為必須重視的問題。

據了解,為規范新能源汽車生產行為,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工信部已經建立了道路機動車輛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結果通報制度,此次處理公告就是這項制度的體現。工信部還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加強對道路機動車輛產品的事中事后監管,與相關部門密切協作,創新監管方式,豐富監管手段,加強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切實保障車輛產品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當準入管理、事前監管放松之際,向時候監管要質量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也要求有關管理部門不斷創新管理方式、手段,提升監管能力,引導新能源汽車產品質量不斷提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汽車部副主任董紅磊介紹,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正在推動《缺陷汽車產品召回效果評估指南》和召回預警標準的制定實施工作,希望能用召回評估、預警的方式提升汽車產品的質量水平。在創新監管方式和手段、提升監管能力方面有關部門正在積極行動,也需要企業對新能源汽車產品質量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才能促使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王金玉)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