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造車新勢力股價高點相繼增發 “三強”融資去向集中技術研發投入

2020-12-23 08:45:03來源:證券日報網?  

隨著新能源汽車板塊的持續高漲,造車新勢力間的競爭局勢也愈發激烈。不過,新一輪的比拼已并非單純聚焦于產能和銷量,而是劍指更為長遠的未來。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自今年12月份以來,特斯拉與造車新勢力頭部陣營再掀資本熱潮,相繼發布新的股票增發計劃,以增加資金儲備。其中特斯拉計劃發行新股籌資的50億美元,并已經增發完成;造車新勢力方面,理想汽車擬增發470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定價為29美元/ADS,凈籌資額約為16.02億美元。若承銷商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籌資額還將進一步擴充至18.405億美元。

小鵬汽車方面,擬增發4800萬股ADS,定價為45美元/ADS,所募資總額將達到21.6億美元。若承銷商完全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此次募資規模則將達到24.84億美元。最新消息顯示,蔚來汽車宣布消息稱,公司將增發6800萬股ADS,定價為39美元/ADS,所募資總額約為26.5億美元。若承銷商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此次增發募資總額將超過30億美元。照此計算,國內造車新勢力“三強”合計募資增發規模將至少達到6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419億元)。

造車新勢力股價高點相繼增發

事實上,疫情下的美聯儲量化寬松,為資本市場帶來了一片繁榮盛況,也促成特斯拉的股價在一年內翻了五倍。新能源汽車裹挾著資本狂歡持續升溫,使得在美股上市的蔚來、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同樣喜獲上漲紅利。

數據顯示,小鵬汽車自8月27日首次公開募股以來股價上漲了兩倍,最近達到44.52美元/股,而理想汽車較7月30日IPO時上漲了180%,達到32美元/股;與前兩者相比,2018年9月份上市的蔚來汽車增長勢頭更為強勁:在政府補貼、電池成本下降以及中國汽車銷售反彈的推動下,蔚來汽車的股價飆升了近600%,已攀升至44美元/股。

與此同時,新勢力頭部三強今年正式步入“賺錢”時代,毛利率先后均實現轉正。根據其各自發布的三季度財報來看,其中蔚來汽車三季度毛利率為12.9%;小鵬汽車三季度毛利率也首次實現轉正至4.6%;理想汽車毛利率高達19.8%,甚至直逼特斯拉。在現金流方面,截至今年三季度,蔚來汽車現金流儲備達222億元,小鵬汽車擁有199.98億元的現金流儲備,理想汽車方面也達到189.16億元。

在此背景下,三家造車新勢力掀起了一股增發潮。據記者根據增發數據統計,增發后蔚來汽車直接獲得融資近5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327億元),小鵬汽車融資21.6億-24.8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41.2億元-162.46億元),理想汽車融資13.6億-15.7億美元(折合人民幣88.95億元-102.68億元)。

新浪財經專欄作家林示認為,在目前并非資金緊缺的情況下,三家企業集體增發更多是“兵馬即動,糧草先行”的表現。“今年新能源汽車行業成為最大熱點,投資者體現出超高的認可和期待。在低融資成本時,提前備足現金以應對未來的技術研發和品牌建設,是明智的選擇。”林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融資去向集中技術研發投入

那么對于此次增發融到的資金,新勢力們打算怎么花呢?

記者查閱公司公告顯示,此次募集資金的用途三家車企各有側重。其中,最廣泛和重要用途包括用于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以及銷售拓展支出。這表明在“新四化”的行業趨勢下,智能化已經成為新造車企業競爭的重中之重。同時,隨著品牌升溫和銷量上揚,營銷地位也愈發凸顯。

事實上,作為新造車企業,三家上市車企都較注重研發,以保持市場競爭優勢。數據顯示,蔚來、小鵬、理想研發費用三季度研發費用分別為5.9億元、6.4億元、3.3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分別為16.6億元、12.7億元、7.3億元。

具體而言,蔚來此次增發資金的60%將用于新產品和下一代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30%用于銷售和服務網絡擴展以及市場滲透;10%用于一般公司用途;小鵬募集的資金30%將用于智能電動汽車以及軟件、硬件和數據的研發技術;30%用于銷售和市場營銷;20%用于智能電動車核心技術的潛在戰略投資;20%用于一般用途。

理想汽車方面,表示此次增發籌措的資金約30%將用于新一代電動汽車技術的研發,包括高壓平臺、高充放電率電池和超快充電;約20%用于下一個BEV(BatteryElectricVehicle)平臺和未來車型的研發;大約20%用于自動駕駛技術和解決方案的研發。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理想汽車曾多次表示將專注增程式電動車,短期內沒有研發純電動車的計劃。但此次公司明確將有約30%的增發募資用于新一代電動汽車技術的研發。對此,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造車新勢力面對“融資能力”的彼此競爭時,會催生出一個有趣的現象,即相互對標,相互競爭,以獲取更多的資本青睞。“(造車新勢力們)彼此出現差異化,意味著擁有了品牌特色以及各自的發展方向,當品牌在消費者心中形成標簽,有了自身的特點,再加上智能化的大趨勢、時代的紅利,輔以優異的用戶服務體驗,再屹立于資本的風口,才具備成功的可能性。”(龔夢澤)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