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造車路上一波三折 蘋果試圓“造車夢”

2020-12-24 10:11:24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從戴森到蘋果,跨界造車的潮流一直未曾停止,而傳聞已久的蘋果造車似乎終于有了實錘。

12月21日,據中國臺灣《經濟日報》報道,蘋果公司的首款電動汽車Apple Car原型車已經在美國加州上路測試,將于2021年9月發布,較原先外界猜測的2023年至少提前兩年。該媒體透露,和大、貿聯-KY、和勤、富田等汽車零部件企業近期已經接到了備貨要求,并被列入蘋果的首批汽車供應商名單。

■造車路上一波三折

自庫克接任蘋果CEO之后,蘋果似乎再沒能推出影響力可以和iPhone相媲美的產品了。不過,蘋果一直未停止新產品研發的步伐,而近年來的智能化浪潮打破了汽車行業的傳統邊界,給了科技領域、電子電器領域的企業們一個絕佳的跨界契機。

蘋果造車“蓄謀已久”,但也一波三折。早在2013年,蘋果在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正式推出了“iOS in the Car”車載系統(后更名為CarPlay),宣布蘋果開始進軍汽車領域。

2014年,蘋果在日內瓦車展發布CarPlay車載軟件時,傳出了正在打造自家汽車產品的消息。這時候蘋果啟動了所謂的“泰坦計劃”,早期主打無人駕駛,后期轉向新能源,為此蘋果從克萊斯勒、大眾、特斯拉等全球知名車企中廣挖人才,高薪聘請動力電池專家及傳統車企高管。也許是被挖走的人太多,特斯拉CEO馬斯克還曾公開回懟說,蘋果挖走的都是在特斯拉干不下去的,蘋果是“特斯拉的墓地”。

之后6年間,造車項目一次次被傳出“夭折”,又一次次“重新啟動”。種種跡象顯示,蘋果最開始是打算從零打造一款完全顛覆汽車行業的智能汽車,但隨后加入的蘋果首席設計師喬納森·艾維不看好整車,而是希望打造一個全自動駕駛平臺。由此,蘋果內部出現了“整車派”與“系統派”的競爭,并在2016年初以“整車派”老大離職、數百名員工被裁告終,這時外界也傳言,蘋果放棄了造車。

從2017年起,蘋果似乎將主要精力放在了自動駕駛系統的研發上,并拿到了加州自動駕駛汽車測試的許可證。庫克也公開表態稱,蘋果將專注于自動駕駛技術。不過,蘋果的自動駕駛之路并不順利。2019年蘋果向加州車輛管理局提交的年度報告顯示,在被曝出的“脫離次數”(過程中汽車將控制權交還給安全駕駛員,或車內安全駕駛員進行干擾的次數)數據中,蘋果排名墊底。蘋果自動駕駛部門還裁員200人,并將一些團隊轉移到公司其他部門的項目中,支持機器學習和其他計劃。

此外,蘋果似乎并未放棄造車的念頭。雖然近幾年來主推自動駕駛,但蘋果一直在積極申請各類智能汽車相關的專利,涉及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智能車身等,大多數都與實體汽車相關,且頗有前瞻性,蘋果也多次憑借這些汽車專利登上熱搜。

■科技玩家接連上場

與此前的一次次傳言不同,如果供應商已經開始了備貨與運轉,那證明蘋果的造車進程已經進入到了量產前的關鍵階段,蘋果Apple Car的問世指日可待,這對于傳統車企而言也許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就像此前華為一次次辟謠稱“不造車”但業內仍有懷疑一樣,智能化浪潮下,傳統汽車企業已經明顯感受到了來自科技巨頭的威脅。何況特斯拉的市值在汽車業內登頂,很大程度上靠的并不是汽車業務,而是其身上的智能化因素和軟件優勢,而在這些方面,科技巨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被傳言造車的科技公司可不止蘋果,小米、百度、亞馬遜、索尼、谷歌……都是車企潛在的競爭對手。例如,亞馬遜在今年6月宣布收購自動駕駛汽車公司Zoox,還于不久前透露,將與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Rivian合作設計并生產一款全新的純電動送貨車。至于索尼,在年初的CES展上發布了一款VISION-S原型車,并已進行了道路測試,雖沒有具體上市計劃,但從設計上看來卻是十分接近量產車的水平了。百度近日也被傳出,已與吉利、廣汽以及一汽紅旗等展開早期接洽,討論成立合資公司的可能性。

造車,已經成為一場無邊界的行業游戲。除了以大眾、豐田為代表的傳統車企,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外,科技公司的加入或將成為第三方重要勢力,未來產業格局也將更加撲朔迷離。(張冬梅)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