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利好政策落地 助力甲醇汽車全面市場化更近一步

2020-12-31 11:50:36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甲醇汽車推廣應用再次迎來重大利好。

12月15日,工信部發布《關于調整甲醇汽車產品準入相關要求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標志著甲醇汽車全面市場化終于提上了日程。

■《通知》發布具有劃時代意義

在天津大學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姚春德看來,《通知》的發布具有劃時代意義。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對甲醇汽車的推廣應用給予了極大支持,并組織開展了試點工作。但試點之后甲醇汽車該何去何從,當時并未有清晰規劃。”姚春德指出。

2019年3月,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下發《關于在部分地區開展甲醇汽車應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將加快完善甲醇汽車產業政策、技術標準,推動產業合理布局,加快甲醇汽車制造體系建設,并提高市場應用水平。《意見》鼓勵和支持企業研發甲醇汽車產品,提出加快甲醇汽車科研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應用,繼續鼓勵甲醇汽車在晉、陜、黔、隴四省的推廣應用。

“去年出臺的《指導意見》,作為一份推廣指南,對甲醇汽車的排放及監管作出了明確規定,但關鍵問題是,《意見》并沒有提出具體的測量和實施方法。對甲醇汽車的推廣來說,它還是一個‘懸在空中’的文件,無法真正落地。”姚春德說道。

11月10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甲醇燃料汽車非常規污染物排放測量方法》(下簡簡稱《測量方法》),為甲醇汽車的排放型式檢驗提供了依據。“《測量方法》和此次《通知》的出臺,都是好的信號。至此,甲醇汽車的管理已經形成了一個閉環,正式進入工信部的管理范疇。”姚春德介紹說,“下一步,企業生產的產品,經相關檢測滿足要求后,就可以到工信部正式申報公告,這表明甲醇汽車離全面市場化已經不遠了。”

對此,工信部甲醇汽車推廣應用專家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魏安力說道,“從內容上看,《通知》是一個務實、科學的文件,充分考慮到生態和工業制造各環節的合理銜接;從時間上看,《通知》發布距《測量方法》出臺不到50天,說明國家相關部門對于甲醇汽車產業十分關注,并且逐漸形成了清晰、科學的管理思路。整體來看,《通知》切合了當下能源利用講究合理配置和清潔高效的目標。”

全球甲醇行業協會中國區首席代表趙凱對《通知》的發布也表達了積極的看法:“這體現了國家主管部門對甲醇汽車的持續支持,更多的汽車企業將從中獲益。”他進一步表示,從更大范圍來看,這將有利于世界的低碳能源發展。由于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全世界的主要汽車企業都在中國有業務,中國的政策及相關標準能夠被其他國家借鑒,并對全球的清潔燃料汽車行業產生影響。

■多年試點 甲醇汽車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

時間回撥八年,彼時,甲醇汽車的研究力量較為薄弱,產業化推廣應用也面臨著諸多困難。在這種背景下,工信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共同推動,我國甲醇汽車試點工作先后在山西、上海、陜西、貴州、甘肅5省市的10個城市啟動,為甲醇汽車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

截至2018年初,10個城市的甲醇汽車試點工作全部通過驗收。1024輛車(乘用車、廂式車和重型卡車)總行駛里程達1.84億公里,采集了包括甲醇汽車經濟性、環保性、可靠性、安全性、適應性等5億多條技術數據,最終評估報告得出結果:甲醇作為燃料可以安全應用在機動車上。

如今,我國甲醇汽車的發展和甲醇燃料的應用已走出了一條不依賴政府財政支持的自強之路。甲醇作為燃料應用,無論是生產技術、生產裝備還是應用技術,我國均具有完全的核心自主知識產權,沒有任何受制于人之處。

“面對‘缺油、少氣、富煤’的能源結構,在此基礎上探索一條既能保障能源安全,又可實現清潔利用和環境友好的能源消費體系,是汽車行業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原機械工業部部長、工信部甲醇汽車試點工作專家組組長何光遠指出,從長遠來看,發展甲醇汽車產業,是我國解決石油對外依存度高的重要手段,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雖然利好不斷傳來,但甲醇汽車在發展中仍面臨一些挑戰。“在甲醇汽車和甲醇燃料推廣應用的實踐中,還存在很多困難,特別需要加快甲醇燃料輸配、加注系統的建設。同時,在推廣甲醇汽車和甲醇燃料應用中碰到的技術問題也需要徹底解決,包括甲醇燃料的腐蝕性、溶脹性以及冷啟動和氣阻問題。”何光遠說道。

“盡管我國發展甲醇汽車還有問題需要克服,但在能源多元化、清潔化的背景下,甲醇燃料作為廉價、清潔的能源定能在我國能源結構中占據一席之地。”魏安力表示,未來很長一段時期,甲醇燃料汽車的推廣與應用有很大的增長空間。近期《指導意見》、《測量方法》等一系列文件的出臺,讓甲醇汽車的發展之路更加行穩致遠。

■尚有隱憂 標準仍需結合實際不斷完善

《通知》的發布對甲醇汽車推廣應用起到的導向作用毋庸置疑。對于《測量方法》和《通知》在技術內容和具體操作執行層面上的相關規定,甲醇汽車行業專家從自主創新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積極的建議和意見,希望能夠在后續的甲醇汽車標準體系建設和政策支持中加以完善。

談到甲醇汽車具體的準入要求,吉利汽車甲醇汽車技術總監金先揚認為:“甲醇汽車是新技術產品,現階段的相關文件和規定,對甲醇汽車的部分技術、排放要求有些過于嚴苛。例如,在幾項非常規污染物的排放限值上。過于嚴格的標準要求,會造成產品開發和制造成本的提高,排放控制的效果卻并不顯著,對消費市場和社會資源的科學配置也是不友好的。”

“相關部門出于環保的考量可以理解,但現在某些指標要求連汽油車都未必能達到。”有車企相關負責人希望能夠對甲醇汽車的相關要求進行調整,他同時表示,“下一步,企業會繼續加大研發投入以滿足現有要求。畢竟從行業整體發展來看,甲醇汽車已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雖然其邁向市場化仍有一段距離,但曙光已在不遠處。”

“由于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使用環境不佳等原因,一些車企暫停了甲醇汽車產品業務。如今,隨著工信部的新政出臺,這種狀況或許會有所改變。”姚春德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盡管目前相關標準仍不完善,但隨著《通知》的出臺,甲醇汽車正式進入汽車行列。至于其中存在的疑慮以及不公允的問題,還需在今后的發展中逐步調整和完善。”

“管理標準需要隨著技術進步,結合實際需求不斷完善。《通知》的出臺只是第一步,相信未來管理標準會更加科學合理。如今,我們是在用’零容忍度’要求甲醇汽車,因為實現碳排放達峰、走向碳中和,甲醇燃料的應用將是非常有效的途徑,不可回避,不可忽視。”魏安力最后強調說。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