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物借“夏利”重生 為國企脫困提供樣本經驗
1月7日,一汽夏利發布公告稱,公司證券簡稱自1月8日起由“一汽夏利”變更為“中國鐵物”,公司證券代碼“000927”不變。而昨天,也是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鐵物”)在深交所成功掛牌上市的首個交易日。至此,這也標志著中國鐵物在擺脫債務困境后迎來“新生”。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有企業既在發展中取得了突出成就,也在發展中面臨諸多問題,而所有問題的解決,其實最終都依賴于改革。總的來說,中國鐵物的“重生”,應該說是多項改革綜合作用的結果,也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
為國企脫困提供樣本經驗
對于這家借殼上市的老牌國企來說,回看其四年來走過的償債、上市路,“指導”作用的發揮功不可沒。比如除了企業自身多措并舉降杠桿減負債等自救行為外,國資委更是對其高度重視,多次調整企業領導班子,采取由中國誠通集團托管,成立中國鐵物管理委員會,督促管委會同步推進內部業務改革和外部債務重組,指導企業加快風險資產處置、盤活存量資產等。
“經過幾年艱苦努力,中國鐵物集團終于從懸崖邊‘走’了回來。”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廖家生表示,在2019年提前償還最后一筆私募債之后,債務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同時,公司經營狀況持續向好。
國信證券高級研究員張立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近幾年中國鐵物的改革舉措上看,一方面其通過實施內部業務重組、優化公司治理機制、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等措施,進一步強化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其通過資本融資和資本運作改善資本結構,實現企業、銀行、債券持有人等利益相關方合作共贏,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因此,從這一意義上講中國鐵物的“重生記”是成功的,它屬于市場化債轉股、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綜合施策改革脫困的成功案例,也為國有企業通過改革、改制、重組實現債務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成功范例。
值得關注的是,為進一步防范債券領域風險,近年來國資委多措并舉全面推動企業開展降杠桿減負債防風險專項工作,包括對中央企業債券融資實行分類管理,重點防范債券違約風險,優化債券融資比例控制,保障債券期限的結構安全,成立央企信用保障基金等。
談及去年7月份正式成立的央企信用保障基金,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袁野表示,通過設立央企信用保障基金,建立常態化、規范化、市場化央企債券兌付風險化解機制,有利于進一步鞏固央企資金鏈,在非常時期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是主動作為、防范化解央企債券兌付風險的先手和實招,對于增強中央企業抗風險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實現央企信用疊加和放大,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對央企的信心,支持中央企業在國內債券市場融資,降低融資成本,為中央企業帶頭實現恢復性增長,加快推進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提供有力支撐。
體現投資者保護方面的進步
從此次中國鐵物的重組上市來看,不僅標志著圓滿解決了債務危機,還化解了此前“一汽夏利”的退市風險。
在張立超看來,從資本市場角度來說,中國鐵物的“重生”,實則也是對A股市場眾多中小投資者的另類保護,是資本市場在保護中小投資者方面的進步體現。推動中國鐵物優質資產通過重組實現上市,既能有效避免了這類企業因債務危機而面臨退市的風險,也符合監管層提出的“要通過重組一批、重整一批、退市一批,拓寬多元化退出渠道”的根本要求。
結合近年來監管部門不斷推進的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張立超稱,打造一個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充分分享增長紅利的資本市場,必須落腳于不斷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本身。所以,這對于日后的中國鐵物而言,更應該堅持高質量發展標準,強化創新驅動發展導向,進一步提高經營效益、運營效率以及資本配置效率,圍繞“兩利四率”指標提升進行持續探索,從而更好地盤活存量、提質增效、行穩致遠、轉型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國資委再次強調,要進一步完善考核體系,突出對中央企業“兩利四率”指標的考核,“兩利”即凈利潤、利潤總額,“四率”即營業收入利潤率、資產負債率、研發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以進一步提高經營效益和運營效率,補短板、強弱項、防風險、利長遠,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劉興國認為,國務院國資委已經形成的“兩利四率”的考核指標體系,無疑突出強調了對央企資產負債率的高度重視,預計此舉將有效引導央企負責人合理謀劃企業投資、適度控制企業規模擴張,確保資產負債率處在合理、安全水平,以引導企業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杜雨萌)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