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望2021:汽車產業發展進入競爭新格局 傳統、新勢力均可作為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告別2020年的“不平凡”,開啟2021年的“新征程”,乘用車市場會迎來什么樣的發展新格局?產業發展會有哪些施展的新空間?企業又可以有什么樣的新作為?因為相信,所以遇見。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在年初之時,有一番新的期望。
?產業發展進入競爭新格局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中國乘用車沒有理由不走好第一步。開局之年,中國正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對于乘用車產業而言,一直以來就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作為全球最大的乘用車新車消費市場,中國乘用車市場每年的新車產銷量在2000萬輛左右,這一產銷規模決定了“得中國乘用車市場者得天下”的產業發展大格局。
有行業專家預測,從2021年開始,至少未來發展的新十年,中國新車每年的增長量將在1.5%~2%左右。在車市大的發展格局已經確定的情況下,乘用車消費市場會有新變化,正如專家所研判:一是個性化、差異化、多元化消費興起,市場日益長尾化,二是服務消費需求將超越商品消費,商品銷售呈現服務化特征。
市場消費出現新的特征,意味著產業競爭格局會發生劇烈變化,這一變化體現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一簡單質樸的進化論之上。過去在市場中占主流的可以大規模走量的汽車品牌,日子將變得艱難,特別是一些“輕視品牌建設、重視產銷規模”的乘用車企業,會繼續讓出市場份額乃至被徹底邊緣化甚至被淘汰出局。
與此同時,造車新勢力中的優秀代表將會在2021年繼續乘風破浪,他們憑借著可以滿足消費者新消費需求的產品和服務,持續搶占市場份額,對傳統汽車企業形成步步緊逼的競爭壓力。
傳統汽車企業中具備危機意識者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他們十分清楚地看到在搶奪“新一代”消費者的競爭中已經不再占絕對優勢,在股市價值之戰中也被年輕新秀們一個個趕超,倘若再不堅決徹底地變革,就會是下一個柯達或者諾基亞。
2021年,注定是傳統汽車企業大轉型、大變革之年,也是汽車企業繼續分化的一年。可以預見,這一年,傳統汽車企業中轉型變革跟不上腳步的以及造車新勢力中的落后者,會被市場無情淘汰。乘用車市場的產業集中度將會有進一步提升,汽車品牌的數量將會下降,占據領先地位的企業將會繼續提升自己所占的市場份額。
?汽車市場消費展現新遠景
在乘用車市場發展的新階段,汽車消費也將出現明顯變化。在汽車產品方面,以“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為特征的技術革命,將會進行得更加徹底,消費者將對智能網聯汽車愈發認可,甚至成為標配。
在產品變革的基礎之上,車企對消費者的服務也會進一步升級。車企會建立越來越多的直營店直接為自己的用戶服務,直接與消費者的需求對接并不斷迭代升級,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通過經銷商來完成。
車企對消費者的售后服務也不僅僅局限于維修保養、二手車置換等這些常規項目,而是衍生到充換電服務等使用環節,實現汽車生活服務的徹底閉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蔚來汽車,其通過“車電分離、電池租用、可充可換可升級”的服務體系,實現技術與商業模式的突破式創新。
出于對消費者出行業務充分滿足的需求,車企還在提供除了產品和售后服務之外的出行服務。上汽集團旗下成立兩年之久的移動出行戰略品牌享道出行于日前宣布完成“全場景智慧出行綜合體”布局,即全面布局網約車業務、企業用車業務、個人租車業務和出租車業務,打造全場景出行平臺。預計在2021年,此前布局出行服務領域的汽車企業都會進行一定的戰略調整,以找到真正成熟的商業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自動駕駛的商業化進程極有可能在2021年迎來關鍵性的突破和進展。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交通運輸部發布《關于促進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自動駕駛基礎理論研究取得積極進展,道路基礎設施智能化、車路協同等關鍵技術及產品研發和測試驗證取得重要突破;出臺一批自動駕駛方面的基礎性、關鍵性標準;建成一批國家級自動駕駛測試基地和先導應用示范工程,在部分場景實現規模化應用,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產業化落地。
在推動自動駕駛技術試點和示范應用方面,《意見》明確提出,支持開展自動駕駛載貨運輸服務,穩步推動自動駕駛客運出行服務,鼓勵自動駕駛新業態發展。這意味著,多年以來一直致力于汽車自動駕駛業務的相關汽車企業、零部件企業以及科技企業,將會自2021年起,迎來商業化發展的廣闊空間。
?傳統、新勢力均可作為
2021年的乘用車市場,必然會繼續迎來新能源乘用車的高增長。首先在財政補貼政策上,雖然補貼標準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了20%,但技術指標保持穩定,政策的穩定是車市平穩發展的基礎。其次,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產品開始擺脫對補貼政策的依賴,轉而靠技術驅動和市場驅動,這類競爭力強的產品增多,有利于市場增長。
新能源乘用車并不是造車新勢力專享的蛋糕,包括自主品牌以及合資品牌,都將進入這一領域。預計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將會是所有造車勢力發揮的舞臺,各類電動化的新產品將會“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在傳統燃油車領域,一場“電驅動化”的革命將會迅速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以下簡稱“路線圖2.0”)明確提出,至2035年,我國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各占一半,傳統能源動力乘用車將全部轉為混合動力。從具體時間節點來看,2025年HEV占傳統能源乘用車的50%以上,2030年占75%以上,到2035年,傳統能源乘用車新車將100%混動化。
顯然,傳統燃油車必須進行“電驅動化”革命,否則只有死路一條。這對傳統燃油車企業來說,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同時,投入精力實現傳統燃油車的轉型。
近日,長城汽車在保定哈弗技術中心向全球首發面向全速域、全場景的“檸檬混動DHT”技術。這一套DHT高級程度油電混動系統,包含有三套動力總成,涵蓋了1.5L+DHT100、1.5T+DHT130、1.5T+DHT130+P4,同時還會提供HEV和PHEV兩種方案,未來會覆蓋緊湊型到中大型級別的車型,應用到長城汽車全系車型中。除了長城以外,吉利等汽車企業也紛紛在混動領域大力投入,而其產品的投放周期,均會是在2021年。
總體來看,無論是新能源汽車的大發展還是傳統燃油車的混動化,都需要滿足一個大的市場需求,即中國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中國的汽車消費者需要高質量的汽車新產品。高質量的汽車新產品,一定是綠色環保、節能降耗以及智能安全的,誰能滿足這些新需求,誰就能在2021年以及之后贏得市場競爭。(張忠岳)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