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徐秉金在京辭世 曾執筆描繪中國轎車藍圖

2021-03-01 09:41:40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又一位老汽車人走了。

2021年2月25日,原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徐秉金因病醫治無效在京逝世,享年81歲。

徐秉金的一生,見證了中國汽車工業從無到有,從萌芽到壯大乃至騰飛的全過程。“三大三小”、合資經營、加入WTO……中國汽車工業前進的每一步,背后都有無數像徐秉金一樣的推動者。

執筆描繪中國轎車藍圖

徐秉金,祖籍河北昌黎,1939年5月出生在吉林,1964年畢業于吉林工業大學工程經濟系汽車管理專業,先后在機械工業部、國家計委、國家經委等部門工作,歷任國家計委外事局副局長、國家經委機電局副局長、國家計委工業綜合二司副司長、國務院機電產品進口審查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國家機電產品進出口辦公室副主任、主任,以及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機電產品進出口司司長、部長助理等。

在中國汽車發展史上,轎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1987年的北戴河會議確定了“三大三小”的轎車發展戰略,但由于當時經濟困難,是否應該優先發展汽車工業仍存在很多爭議。1988年,時任國家計委工業綜合二司副司長的徐秉金牽頭組織汽車處深入調研,徐秉金親自執筆起草了《關于我國轎車工業的發展戰略》,該戰略幾易其稿,一年后最終確定下來,為中國轎車工業提供了發展藍圖和具體規劃。

雖然發展思路確定,但由于國家財力有限,“三大三小”以及零部件項目是否齊頭并進,政府內部仍有不同意見,一汽、二汽的爭議也比較大。之后徐秉金帶領汽車處,與二汽、中汽總公司等反復商量測算,寫出《關于八五期間我國轎車工業發展的調整意見》,確定量力而行,優先考慮“三大”的發展,尤其是一汽、二汽。至此,中國轎車工業的發展思路及“三大三小”的發展重點終于確定。

WTO談判主力軍

2001年12月,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這是中國汽車工業史上的一個轉折點,而中國政府為爭取加入WTO歷經的談判時間有15年。其中,從1990年12月起,在近10年時間里,徐秉金作為赴美市場準入談判代表團副團長、國務院關稅和貿易總協定談判委員會成員,參加了中美雙邊貿易談判、中國恢復關貿總協定成員國地位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相關談判。

汽車是WTO談判的重要內容之一。“當時,中國汽車工業散亂差的現象很嚴重,與國外發展成熟的汽車工業相比,中國汽車工業只能算幼稚產業。但西方大國要求我們完全放開對汽車的管制,讓其產品不受阻礙地進入中國市場。我們是發展中國家,世貿組織對發展中國家幼稚工業有規定,放開市場允許有一個過渡期。”徐秉金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回憶道。

與美國代表團擁有嫻熟的談判技巧不同,當時中國代表團成員是來自各單位各部門的負責人。“基本上沒有職業談判家,談判經驗有限,中國的領導流動性大,談判人員的組成變化也大,人員組成和談判經驗的劣勢,使得我們與他們的談判極為艱苦。我在中國代表團中算是特例了,像我這樣能堅持十年談下來的極少,所以在與他們的較量中我也積累了不少體會。”徐秉金表示。他為中國加入WTO做了大量積極有效的工作。

“中國入世前,很多人擔心中國入世以后,面對發達國家汽車產業的傾銷,中國汽車產業會陷入滅頂之災,但是‘狼來了’以后中國汽車產業并沒有陷入滅頂之災,而是發展得很好。我認為這是國民經濟多年發展,人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的必然結果。”在2012年北京大學舉辦的一次論壇上,徐秉金如是說。

多次建言自主創新

2000年6月,退休后的徐秉金擔任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會長,積極推動中歐企業交流合作。

另外,時刻關注汽車業的徐秉金多次向政府和行業建言,唯有自主創新,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才是中國汽車產業從大到強的必由之路。

“現在整個汽車行業,無論市場控制權、話語權、議價權幾乎都被外資控制。在汽車產業股比放開的情況下,我們不能一味地放任自流而放棄管理,對在我國經營的外資汽車企業要做好合規性調查,為我國自主創新、狠抓核心技術產業保駕護航。”在《中國汽車報》于2018年舉辦的一次研討會上,徐秉金強調。

事實上,近年來徐秉金不止一次通過《中國汽車報》提出中國自主品牌面臨的問題,呼吁發揮國家體制優勢,促進自主品牌創新。他還與歐陽敏共同出版了《中國汽車史話》一書,比較完整地記述了中國汽車工業的風雨歷程。

(張冬梅)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