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化學擴張之下藏危機 現代汽車大規模召回將LG化學推到風口浪尖
現代汽車壯士斷腕般的召回再次將LG化學推到了風口浪尖。近日,現代汽車宣布,由于存在起火風險,將在全球主動召回81701輛純電動汽車,并更換整套電池組。這將是史上代價最高昂的電動汽車召回之一,召回費用高達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8億元),平均每輛車的召回成本約為7萬元人民幣。
所有召回車輛配裝的電芯均來自LG能源解決方案公司(以下簡稱“LG能源”),它原本是LG化學的電池業務部門,2020年底剛剛獨立出來。據悉,現代汽車有意讓LG能源共同分攤召回費用,但雙方尚未達成一致。召回事件使得現代汽車和LG化學的親密關系產生了很大裂痕,近年來,現代汽車一直在逐步降低對LG化學的依賴。
再次召回全部替換
近來,現代汽車屢因電動汽車起火事故發起召回。2020年10月,現代汽車宣布在全球召回7.7萬輛Kona(昂希諾)純電動車,原因是其搭載的高壓電池在生產過程中的缺陷可能導致短路或起火風險。在此之前,Kona在全球各地發生了十余起起火事故,部分發生在韓國,引發了韓國民眾的廣泛擔憂,不斷向政府施壓。對此,現代和LG化學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升級軟件,更新電池管理系統。
不過,今年1月,韓國一輛剛剛被召回并更新了電池管理系統的Kona再次起火,導致韓國消費者對電池安全問題的擔憂愈發深切。為此,現代汽車決定徹底召回,涉及Kona、IONIQ(艾尼氪)和Elec City 3款純電動車型。這些車輛使用的是LG化學在中國南京工廠生產的電芯,生產時間為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
此次的待召回車輛中,9成以上為現代Kona。以韓國市場為例,現代汽車在本土涉及召回的車輛共26699輛,其中Kona占了25083輛,IONIQ為1314輛,Elec City為302輛。再加上海外市場召回55002輛,共計81701輛。統計數據顯示,從2018年5月至今,Kona起火事故已有15起。
在韓國國內,現代汽車將通過電話或郵件通知車主,從3月29日開始更換電池。對于現代汽車來說,更換整套電池組是一個大工程,需要的工作量和費用可能與更換傳統汽車整個發動機相似。再加上一時很難有足夠的電池,整個召回可能要持續1年以上時間。另外,現代汽車沒有透露新更換的電池來自哪家廠商,有韓國媒體猜測可能是SKI。
LG化學成眾矢之的
“預計召回費用總計1萬億韓元,希望之后與LG能源分擔,并作為品質費用計入第四季度報表。”現代汽車方面表示。這樣一來,每輛車召回成本約為7萬元,如此高的費用極為罕見。相比之下,艾睿鉑咨詢公司汽車和業務主管邁克·赫爾德曾表示,過去10年,汽車召回的平均成本約為每輛500美元(約合3232元人民幣)。
據知情人士透露,現代汽車和LG化學正在就如何分攤電池更換費用進行談判,但迄今為止尚未達成協議。在現代汽車看來,LG化學需要為此負責。作為現代汽車電動化的早期作品,Kona表現得很成功,2018年3月上市,到2020年6月全球銷量就突破了10萬輛,是韓國最暢銷的純電動車,在歐洲和美國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不過,現在自燃事故讓Kona備受爭議。由于多起事故為靜置車輛的電池包內部起火,公眾將懷疑的目光投向了電池供應商LG化學。調查結果似乎也指向了LG化學。
據了解,韓國汽車安全研究院(KATRI)從2020年10月起對召回的電池系統組件(BSA)進行精密調查和可再現性評估。調查發現,現代汽車旗下3款電動汽車的電池中,由LG化學在中國南京工廠于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生產的部分電池系統組件存在缺陷,這可能引發車輛起火。因可再現性評估尚未得出結論,KATRI將繼續調查確切原因。
現代汽車之所以有所懷疑,另一個原因可能在于通用汽車。事實上,2020年在Kona第一次召回后不久,通用汽車也因幾起起火事故,宣布在全球召回6.9萬輛雪佛蘭Bolt純電動車,而該車的電池供應商也是LG化學。
另外,近日LG化學的儲能系統(ESS)因電池存在起火風險而在澳大利亞宣布召回,而此前其在美國、韓國也發生過儲能系統產品起火事故,令外界不得不懷疑其電芯存在安全隱患。
面對現代的責難,LG化學并不愿意草率背鍋。2020年現代汽車第一次宣布召回時,韓國國土交通省指出,安全隱患在于電芯生產過程中有質量問題,導致電芯在后續使用過程中,電芯隔膜容易被刺穿從而引起短路。LG化學當時就駁斥了這一說法,表示與現代汽車一同進行的復測試驗中并沒有出現類似的起火情況。正是因為LG化學否認電池有缺陷,現代汽車第一次召回才選取了軟件升級這樣一個折中方案。對于這次新一輪召回,LG化學仍然認為,起火的確切原因尚未確定,不該草率地把錯誤歸咎于電芯。
車企布局多元化電池供應
雖然LG化學矢口否認,但現代汽車二次召回并更換整套電池組的決定,意味著其認定LG化學是主要責任方,雙方長達20年的合作關系已經出現很大裂痕。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LG化學是現代汽車的獨家電池供應商。不過,2018年5月和8月,現代汽車蔚山第一工廠發生了兩起Kona起火事故。從那時起,現代汽車已經在著手挑選備用的電池廠商,例如LG化學的競爭對手SKI。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現代汽車及其集團傾力打造的電動汽車專屬平臺E-GMP上,LG化學失去了首席電池供應商的地位。2019年底,現代汽車選定SKI為E-GMP平臺的第一家電池供應商,第二批電池訂單才交給LG化學和寧德時代,第三批也將在SKI與三星SDI之間選擇。另外,從2020年起,現代汽車采購自SKI的電池數量不斷增多。很明顯,現代汽車在逐步降低對LG化學的依賴。
與其他主機廠一樣,現代汽車在電池配套方面也開始“廣撒網”。面對LG化學、三星SDI、SKI這三家韓國電池巨頭,現代汽車表現出了一視同仁的態度。2020年5月、6月和7月,現代汽車集團董事長鄭義宣先后到訪三星SDI、LG化學和SKI的韓國工廠,并與這三家巨頭的實際掌權者一一會面,引發了韓國汽車業的強烈關注,被外界認為是現代有意加強與三家電池廠商合作的征兆。
E-GMP平臺被視為現代汽車實現全面電動化轉型的基石,挑選多家供應商不僅是出于產能考慮,也是為了“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對于現代汽車及其集團來說,LG化學的重要性已經在下降,并不是非它不可。
現代汽車剛剛基于E-GMP平臺,重磅推出純電動汽車IONIQ 5,作為挑戰特斯拉的利器,現代汽車對這款車寄予厚望。2月25日,IONIQ 5開始接受預訂。現代汽車方面表示,這款車今年的銷量目標是2.65萬輛,而在預售開啟的第一天,訂單已經超過2.3萬輛。很明顯,現代汽車希望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進行徹底召回,為IONIQ 5的上市掃清障礙。據外媒透露,這款車搭載的電池也來自SKI。
LG化學擴張之下藏危機
可以看出,在現代汽車的兩次召回中,LG化學的態度始終比較強硬,堅決否認自家電池有問題。一方面是因為到目前為止,的確還沒有充足的證據來證明其電池有缺陷;另一方面,LG化學的客戶涵蓋全球大量主流車企,一旦承認缺陷存在,極有可能會在全球范圍內引發類似高田氣囊那樣的大召回,后果不可估量。
全球電氣化進程加速推進,主機廠動力電池供應短缺危機已初顯端倪。除了通用之外,包括特斯拉、福特、大眾等主機廠當前也面臨著電池供應短缺的壓力。當前頭部電池企業都在積極擴產,LG化學也不例外,近年來擴張十分迅猛。除了韓國本土外,LG化學的觸角早已伸至美國、歐洲、中國等地。通過建廠、提升產能、組建合資公司等,LG化學的動力電池裝機量有了大幅攀升。SNE研究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LG化學的動力電池裝機量從2019年的12GWh劇增至31GWh。
值得注意的是,LG化學近來一直在積極與主流整車客戶接洽,商談共同建立動力電池合資公司的事宜。目前,通用汽車計劃與LG化學在美國建設第二座大型動力電池工廠,以保障電池供應。去年12月,通用汽車和LG化學宣布共同投資23億美元在美國俄亥俄州洛茲敦建立了一家電池工廠,規劃產能30GWh,預計2022年底投產。
為了支持電池業務發展,2020年底LG化學將電池業務拆分出來,成立LG能源解決方案公司。LG化學將繼續對新公司進行投資,計劃到2024年,使得其年營收達到30萬億韓元(約合1728億元人民幣)。
看來,即使失去現代汽車的部分訂單,對LG化學來說也不至于傷筋動骨。不過,如果有更多車企因LG化學曝出起火事故,那就“紙包不住火”了。(張冬梅)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