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重卡市場前景可期 產能吃緊“卡脖子”技術難題仍待解
近年來,隨著自動變速器技術的不斷進步,AMT在卡車領域得以廣泛應用。尤其是AMT重卡憑借在舒適性、經濟性、可靠性等方面的優勢,得到越來越多運輸從業者的青睞。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2019年,AMT重卡總銷量約8000輛,同比暴增550%;2020年,AMT重卡市場延續增長態勢,年銷量達6萬輛,占比由1.7%提升至7%。那么,2021年,AMT重卡市場能否持續爆發增長?在其火爆的背后還存在哪些隱憂?
換擋提速 AMT重卡市場前景可期
早在十余年前,AMT重卡就在國內嶄露頭角,不少自主品牌率先試水這一細分領域。不過,受制于當時的市場環境、技術水平以及售后服務等多重因素,導致AMT重卡推廣效果不甚理想。如今,隨著自動變速器技術趨于成熟,市場認可度逐步提升,AMT重卡市場已然成為各家商用車企競爭的“主戰場”,AMT重卡產品的市場導入也在不斷加速。
對于國內AMT重卡普及率的快速提升,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一是物流行業的競爭不斷加劇,物流用戶對整車操控性、舒適性、節油性等方面要求不斷提高,而AMT重卡完美契合了用戶需求;二是現在重卡車輛多以高速標載運輸為主,更有利于AMT變速器發揮優勢,特別是國內治超力度不斷加大,為AMT重卡的推廣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三是卡車司機趨于年輕化,對于車輛要求(包括舒適性、勞動強度性、安全性以及智能化等方面)越來越高。
“在日常跑運輸的過程中,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幾乎成為卡車司機的常態。對于我們而言,AMT重卡是解放駕駛員左腳和右手的利器,尤其是長途運輸(優質路況),可以極大降低司機的勞動強度。”山西晉中卡車司機吳師傅表示,獲得更舒適的駕駛體驗,是運輸從業者認可AMT重卡的重要原因。
“從技術角度來看,在卡車智能化、電氣化的發展進程中,自動變速器是不可或缺的配置。”山東汽車行業協會秘書長譚秀卿指出,隨著卡車智能化技術的不斷應用,對變速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客觀而言,整車配置的升級與智能化功能的實現,需要AMT的加持才能發揮應有的效果。因此,從汽車發展趨勢來看,AMT重卡的“春天”很快就會到來。
“目前來看,雖然AMT重卡的市場占有率不算太高,但隨著用戶對該產品認知度和認可度的不斷提升,市場將釋放出更多的需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徐向陽表示,在市場需求和技術進步的雙重推動下,AMT在商用車領域的普及已是大勢所趨。
2020年AMT重卡銷量的火爆,也讓業內對該細分市場的未來充滿信心。從各家企業2021年AMT重卡銷售計劃來看,預計AMT重卡總銷量可達8萬輛,約占牽引車總量的9%;預計到2022年,AMT重卡占比有望達到14%。對此,有不少業內人士指出,借鑒歐美市場的發展進程,目前國內AMT重卡市場正處于爆發的起點,未來幾年將是快速導入期,到2025年,我國AMT重卡的市場份額將增長至80%以上。
仍存隱憂 AMT重卡推廣尚欠火候
不可置否的是,在產品技術成熟、政策引導以及國內市場國際化等因素的催化下,國內AMT重卡市場已進入發展快車道。尤其是外資品牌的強勢進入,更是倒逼自主品牌進一步加快技術升級,提升產品科技含量。不過,在國內AMT重卡市場一片繁榮的背后,依舊暗藏著幾大隱憂。
記者采訪了解到,雖然AMT重卡在國內的普及率越來越高,但大部分用戶對機械式自動變速器的認知度尚有不足。另外,由于國內物流運輸環境十分復雜,用戶對于AMT重卡的可靠性、燃油經濟性、換擋邏輯以及售后服務等方面依然持有疑慮。
“自2020年6月以來,很多廠家不遺余力地推廣AMT重卡車型,但由于此前AMT的技術成熟度相對不高,導致車輛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各種故障,卡車司機對此一直耿耿于懷。”來自北京房山的重卡經銷商楊建斌指出,大多數用戶對AMT車型的認知仍停滯在產品不成熟的階段。因此,如何消除用戶對AMT的使用顧慮至關重要。
“從AMT適用的運輸環境來看,在長途干線運輸中,AMT重卡的油耗能夠與手動擋車型持平甚至更低。但在短途頻繁起步和山區等崎嶇的工況下,AMT重卡的油耗仍會比手動擋車型高出一些。相較之下,手動擋車型擁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維修便利性。”山東重卡司機王志強說道。
“在不同工況下,可通過調整后橋速比和優化變速器標定來解決油耗高的問題。”河南洛陽偉通東風服務站負責人齊彥峰告訴記者,想讓AMT在特殊工況下達到最佳使用效果,車企需要在變速器標定和匹配等方面下功夫,同時還要加強技術方面的提升,這樣才能加速AMT車型的推廣應用。
此外,齊彥峰指出,目前有不少用戶因自動變速器維修時間長、處理效率低等問題,不愿為AMT重卡車型埋單。因此,在提升產品品質的同時,整車企業和AMT供應商還需建立強大的售后服務保障體系,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以免去用戶的后顧之憂。
產能吃緊 “卡脖子”技術難題待解
雖然AMT車型在我國卡車市場的推廣步伐持續加快,但未來普及之路依然任重道遠。尤其是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被國外企業“卡脖子”的問題,需要國內整零企業加以重視。以商用車AMT控制器為例,其涉及大量技術及專利,目前全球僅有威伯科、克諾爾和康斯伯格等少數幾家供應商具有開發AMT控制器的能力。因此,國內自主研發商用車AMT存在巨大的技術壁壘。
“在歐美發達國家,自動變速器早已在商用車領域普及,而我國只是在近幾年才加快AMT產品的布局,目前還處于追趕狀態。”譚秀卿表示,以采埃孚為代表的國外零部件巨頭在AMT領域,不僅擁有技術儲備和經驗積累,同時還有大量的實驗驗證、用戶數據以及維修案例。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我國自主品牌的快速崛起,國產AMT在硬件層面已經接近國際領先水平,但在軟件方面仍有很大差距。比如,AMT的標定就是一個復雜而且繁瑣的過程,需要大量用戶數據,還需整車和發動機進行合理匹配,就連ABS的故障信號都能影響AMT的正常工作。囿于標定經驗不足,國產AMT存在換擋不夠平順、油耗高等問題,換擋邏輯也不像進口AMT那么“聰明”。
“相較而言,國內變速器企業自主研發的積淀還不夠深厚,即便是掌握了相關核心技術,也需要耗時數年才能實現量產。”在徐向陽看來,對于自主變速器企業而言,關鍵在于保證其核心零部件供應鏈的完整,為了防備國外零部件廠商斷供,國內變速器企業需要未雨綢繆,加快替代產品的研發進度。
某重卡企業相關負責人坦言,目前國內AMT重卡發展速度遠超預期,用戶端需求也比較強烈,但由于進口替代產品尚未完全成熟,且國外關鍵零部件和芯片無法及時供應到位,導致AMT變速器產能緊張。正因如此,國內零部件企業更應該抓緊機會,持續加強AMT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發能力,提高TCU控制算法的運行效率,以迎接新一輪的市場競爭。
對此,譚秀卿也表示,強調自主研發并不意味著要盲目排外,重要的是自主品牌如何通過與外資企業的合作,加強自身實力,從而將核心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李亞楠)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