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節能降耗減排效果顯著 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少而不微”

2021-04-15 08:11:40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已成為我國重要任務,自然也將是各行各業的首要發力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將是一場硬仗,作為綠色循環經濟的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行業,更是責無旁貸。從2008年3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組織開展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視點工作的通知》至今,產業發展雖還處在“少年”階段,但其已經和將要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

汽車全生命周期重要一環 節能降耗減排效果顯著

“零部件再制造不僅是發達國家汽車市場普遍共識和行動,更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最有利、最直接的措施之一。”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汽車零部件再制造分會秘書長謝建軍指出,零部件再制造產業的發展打通了“資源-產品-報廢-再制造產品”的循環型產業鏈條,構筑了節能、環保、可持續的工業綠色發展模式,為工業綠色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們雖然沒有統計過零部件再制造產業為碳達峰、碳中和做出貢獻的具體數據,但毫無疑問它是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重要途徑,是汽車行業減少碳排放貢獻最大的產業之一。”謝建軍表示。

根據聯合國環境署國際資源小組發布的報告《重新定義價值-制造業革命:循環經濟中的再制造、翻新、維修和直接再利用》,再制造可節省80%~98%的新材料,采用這些“價值保留流程”還有助于將某些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79%~99%。具有極大的潛力實現溫室氣體排放的消減。

“我們推出的再制造變速器,從整體上降低了生產新產品所需的能源資源消耗,全面推動變速器制造行業的節能降耗與低碳減排,實現了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廣州市花都全球自動變速器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志勇告訴記者,他們2019年售出的再制造產品相當于節約標煤17.1噸,節能效率提升7%;節約水資源585.58噸,節水率提升7.3%;節約材料699.42萬噸,節材率提升90.2%;實現循環利用變速器材料699.4噸,循環利用率達90.2%;減少碳排放45.1噸,降幅達7%。

黃志勇還強調,再制造產品與同型號原廠汽車零部件性能一致,完全可以替代新產品的使用,是汽車產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最好路徑。

在京津冀再制造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張偉看來,汽車零部件再制造不僅可以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而且也能實現顯著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比如,新制造一臺發動機的能耗比再制造多出10倍;又如,再制造一臺發電機的能耗只有新制造的1/7。因此,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零部件再制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企業瞄準需求實現增長 未來整體市場潛力不可估量

事實上,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是目前我國發展頗具活力、漸成體系的一個領域,在近20年的時間里涌現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再制造企業,形成了以發動機、自動變速器、發電機、起動機、轉向器等為核心的產品體系,同時再制造原材料供應、再制造市場體系建設、再制造服務體系建設日趨完善。

“‘十三五’期間,我國再制造產業發展迅速,已經向多樣化、聚焦化發展,再制造質量和市場體系逐漸完善,再制造研究和應用取得進展,產業化已初見規模。”張偉告訴記者,從2019年“五大總成”再制造解禁,到2020年8月《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發布,政府相關部門正在進一步推進報廢汽車拆解、回收行業的體制改革,引導報廢車行業走向有序化、規范化、市場化的發展模式,這對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行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突破。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再制造發動機年產量約2.3萬臺,再制造變速器4.6萬臺,再制造發電機4萬臺,再制造起動機10萬臺,再制造方向機4.1萬臺,再制造助力泵3.9萬臺,為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了重要貢獻。

“現在,我們已取得包括加特可、采埃孚、東風日產、菲亞特克萊斯勒、北京現代、東風悅達起亞、東風標致雪鐵龍、奇瑞、比亞迪等25家汽車企業或零部件供應商的自動變速器維修再制造授權。除廣州總部外,在上海、杭州、南京、成都、西安等多個大中城市設立了20多家直營分公司,集團2020年維修再制造各類自動變速器5.2萬臺,實現產值4.5億多元,產銷量連年上漲。”黃志勇說。

河北長立汽車配件有限公司總經理侯歡向記者介紹道:“我們從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事業已二十多年了,可以說一步步見證了這個產業的進步和發展。目前,公司銷售額向著每年20%的速度增長,產品已遍布全球30多個國家。”

“我國是制造大國,‘十四五’期間將加速向制造強國邁進,大批裝備需要升級換代,而再制造產業正在‘風口’之下,未來的市場不可估量。”在謝建軍看來,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規范發展再制造產業,推行生產企業逆向回收等模式,建立健全線上線下融合、流向可控的資源回收體系,必將把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推向一個新巔峰。

據悉,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和車齡的增長,零部件再制造將造就一個新的巨大市場。未來5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預計到2025年市場需求將達2000億元規模。

要提高技術和產品水平 實現規范化、規模化發展

對于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汽車行業肩負不可推卸的責任,這對零部件再制造產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謝建軍表示,我國零部件再制造產業從當初的不被人所知,到現在受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從開始的“無米下鍋”,到現在的蓬勃發展,市場規模已越來越大。但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面前,零部件再制造產業更應該順應綠色低碳發展的大方向,深入推進產業變革,加快向低碳、近零碳、零碳深度轉型,從全生命周期角度不斷持續地減少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

張偉認為,在有效控制碳排放方面,零部件再制造產業鏈比較龐大、復雜及分散,有些企業在回收、加工、修復、再銷售的流程中難免會有欠缺。他建議,企業可以通過提高制造流程的效率,加快生產線自動化、智能化改造及確保使用清潔能源等措施來保證在生產制造過程中降低排放。

“再制造在我國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再制造產業仍處于起步探索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正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環資司原副司長馬榮所說,我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行業近年來雖然快速發展,但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回收再利用率依然較低。據了解,美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的市場占有率達到85%,并且在技術、加工、銷售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反觀我國零部件再制造產業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在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依然任重道遠,我們必須實現規范化、規模化的發展,加強再制造過程綠色化工藝和技術的研究工作,加大自動化再制造專用技術設備的研發和推廣,進一步提升再制造的技術和產品質量,讓更多的消費者認可、接受。”謝建軍強調。(姚會法)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