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多家歐洲車企減產進行時 歐盟成員國聯手支持組建聯盟追尋芯片自由

2021-05-14 16:40:40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始于2020年下半年的汽車業“缺芯潮”仍在全球范圍內蔓延,且有愈演愈烈之勢。“芯荒”不僅導致各大車企停工、減產,也引起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繼美國總統拜登力推芯片“本土制造”后,歐洲方面也有類似考量。據外媒日前報道,鑒于當前全球供應鏈緊張,歐盟擬建一個芯片聯盟,從而推動本區域半導體的研發和生產,避免對外國芯片制造商的過度依賴。此外,歐盟還與本區域及海外半導體廠商積極接洽,希望吸引其投資建廠,從而進一步提升歐洲在全球半導體行業的地位。

♦多家歐洲車企減產進行時

目前,全球正面臨嚴峻的芯片短缺現狀,并迫使整個汽車行業削減產量。企業層面,寶馬、戴姆勒、大眾、雷諾等歐洲主要車企相繼宣布停工計劃,并縮短員工工時。大眾集團警告稱,由于全球芯片持續短缺,今年二季度新車產量將繼續受到影響。

大眾品牌首席執行官拉爾夫·布蘭德斯塔特預計,未來幾個月汽車行業的芯片供應將繼續吃緊。“我認為形勢依然不容樂觀。”他說,主要汽車芯片制造商日本瑞薩電子的火災,再加上美國得克薩斯州的暴風雪影響了芯片的生產,使得芯片供應更加雪上加霜。為此,大眾汽車采購特別工作組正日夜不停地處理這一問題,保障芯片供應一直是集團管理層的首要議題。

“集團及一級供應商均被告知,我們在第二季度將面臨相當大的挑戰,可能比第一季度更嚴峻。”大眾集團旗下西雅特品牌總裁韋恩·格里菲斯說。格里菲斯將芯片短缺視為公司當前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他透露,西雅特在西班牙巴塞羅那郊外的馬托雷爾工廠目前僅能勉強維持生產,該品牌在收到供應商的芯片后,才能決定生產什么車型。

面對芯片短缺的現狀,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迪斯日前表示,該公司計劃為自動駕駛汽車設計和開發自己的高性能芯片。他稱,大眾不打算自己生產半導體,但希望盡可能擁有專利。目前,特斯拉已經開發出可集成定制設計的芯片。“在半導體設計方面,蘋果和特斯拉更具競爭力,我們希望迎頭趕上。”迪斯說。

除了歐洲企業,日系、美系車企也紛紛發出預警。福特汽車首席財務官羅禮祥稱,由于芯片短缺,以及瑞薩電子火災事件的影響,預計福特第二季度汽車產量將減少約50%,全年產量將減少約110萬輛。

♦成員國聯手支持組建聯盟

歐盟內部市場委員布雷頓表示,歐盟已經有22個成員國支持組建芯片聯盟。歐洲半導體三巨頭——意法半導體、恩智浦、英飛凌,以及半導體光刻機龍頭企業阿斯麥(ASML)將是歐洲芯片聯盟的種子選手。

“歐盟要成為領導者而不是追隨者,我們要在芯片、云技術、量子技術方面立即采取行動。”布雷頓稱,希望在歐盟芯片聯盟的框架內,將企業界和成員國聚集在一起,以啟動必要的投資。

知情人士透露,該計劃處于初期階段,可能包含一個名為“歐洲共同利益重要項目(IPCEI)”的泛歐計劃。IPCEI允許歐盟各成員國根據較為寬松的國家援助規則注入資金,各公司可以在項目中進行合作。

歐盟有意強化芯片領域主導權一事,早就有跡可循。今年2月,德國經濟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對外透露,德國、法國以及其他10余個歐盟國家同意聯手投資處理器和半導體技術,通過提供針對性的援助來支持相關產品在歐洲生產。阿爾特邁爾預計,這將刺激對芯片行業的整體投資,最高可達500億歐元。他估計,企業投資將占總投資的60%至80%,歐盟成員國的政府補貼在20%至40%之間。

隨后,歐盟在今年3月提出了《數字羅盤2030》計劃,為未來10年的數字化轉型指明了方向。該計劃包含多個具體目標,其中一大重點就涉及半導體領域。根據規劃,歐盟希望到2030年,歐盟在全球半導體領域的市場份額提升至20%,并實現2nm工藝制程。目前,在全球4400億歐元的半導體市場規模中,歐盟約占10%,歐盟主要依賴于從美國和亞洲國家進口芯片。而今,歐盟希望能用10年時間徹底改變這一局面。

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制造商之一,位于荷蘭的阿斯麥證實,該公司已加入了芯片聯盟計劃。“我們會將芯片設備制造商的觀點帶到談判桌上來。”該公司稱。據了解,阿斯麥的光刻機制造技術相當先進,在中高端光刻機市場,阿斯麥幾乎處于壟斷地位,很多芯片企業均采用阿斯麥的中高端光刻機。歐洲最大的芯片代工廠格羅方德也稱,正與歐盟及德國政府洽談。至于德國半導體巨頭英飛凌,則對布雷頓加強歐洲芯片生產的倡議表示歡迎。“由于財政資金有限,所以討論最緊迫的需求和最合理的投資方式很重要。”英飛凌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吸引全球企業投資建廠

當前,歐洲缺少大型晶圓代工廠。為此,除了歐洲企業外,歐盟還有意吸引全球企業對該區域的半導體行業進行大規模投資。近日,布雷頓與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就英特爾在歐洲的投資計劃進行會談?;粮癖硎?,英特爾愿意在歐洲建立半導體工廠,但希望獲得80億歐元的補貼。這是基辛格自今年2月上任以來首次出訪歐洲,也是第一次公開透露希望得到的具體補貼金額?;粮裣M璐四茉谛酒圃祛I域更好地與亞洲競爭對手抗衡。

“我們對歐洲政府的要求是,讓我們在這里做這件事比在亞洲更有競爭力。”基辛格表示。就在今年3月,英特爾宣布斥資20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建兩座芯片工廠,并稱工廠將有能力生產7nm以上制程的芯片。英特爾還計劃進軍芯片代工市場,為此成立了代工服務部門,今后將為其他廠商代工生產芯片。

目前,英特爾正在歐洲為其工廠選址。基辛格表示,德國是一個具備芯片制造能力的優秀候選者,他對比荷盧經濟聯盟國家也很感興趣。摩爾洞察與戰略咨詢機構分析師摩爾海德·帕特里克預計,鑒于美國和歐洲市場對芯片的需求激增,英特爾今后會繼續在歐美市場增加投資。

除了英特爾外,布雷頓還與其他幾家半導體廠商高管舉行了會談,其中包括臺積電。布雷頓在社交平臺推特上表示,與英特爾首席執行官進行了一場“深入、極富建設性的討論”,而與臺積電歐洲總裁瑪麗亞·馬塞德的視頻通話是一次“很好的交流”。臺積電方面則表示:“我們希望盡可能地滿足所有客戶需求,因此也非常愿意與政府和監管機構建立開放、良好的溝通方式。”不過,臺積電方面暫時還沒有給出具體的建廠承諾。

“為了滿足當前及未來半導體行業的需求,歐洲將大幅提高產能,通過自產或選擇外部合作伙伴建廠的方式來確保供應。”布雷頓表示。

♦“芯荒”或持續至2022年

“芯荒”還會持續多久?目前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作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廠之一,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近日對外表示,臺積電在今年6月底前尚能滿足客戶的最低需求,但汽車芯片供應鏈很長、也很復雜,當前芯片短缺的局面可能還要持續幾個月,或許到今年年底或2022年初才會有改觀。

恩智浦也警告稱,預計全年芯片會供應緊張,而汽車領域的“芯荒”可能會延續至2022年。

英特爾方面,基辛格日前指出,公司正在對部分工廠進行改造,以增加產量,解決汽車行業的芯片短缺問題,而這種供應緊張的局面可能需要至少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有所緩解。“我們的業務至少還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在各個方面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他說。在德國訪問期間,除了考察工廠選址外,基辛格還會見了寶馬和德國電信的高管。有知情人士稱,他還參觀了大眾集團總部。

“供應鏈太緊張了,芯片短缺對汽車制造商和供應商都有不小的影響。”德國汽車工業協會發言人埃克哈特·羅特表示。在這種情況下,歐盟的舉動受到各界廣泛關注,也有不少人提出質疑。例如,德國智庫SNV在今年4月發布了一份名為《歐洲半導體制造短缺——為何2nm晶圓廠不是好投資?》的報告,認為對于汽車業而言,芯片制程并非越高越好。該報告指出,歐洲的芯片制造集中在28nm以上的成熟制程,整個歐洲沒有10nm及以下芯片工廠。雖然建設2nm晶圓廠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如果不能確保其可持續發展,則將浪費數百億歐元,也與歐洲長期的投資趨勢背道而馳。(張冬梅)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