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天然氣車輛大有可為
5月17日,第22屆中國國際天然氣車船加氣站設備展覽會暨第6屆中國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及加氫站設備展覽會在北京拉開帷幕。展會同期,2021天然氣車船發展高峰論壇舉辦,以“推廣天然氣車船 促進交通綠色低碳發展”為主題,圍繞天然氣發展、天然氣車船新技術及發展機遇和應用前景等話題進行交流和研討。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3348億方,到2025年市場需求量約4500億方,比2020年增長34.4%;其中國產氣約2500億方,進口氣約2000億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接近45% 。業內預測未來15年中國天然氣市場仍將處于穩定增長期。天然氣消費量2035年左右達到峰值6500億方,之后有5—10年的平臺期,2050年下降至5500億方,2060年仍有4300億方的發展空間。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都對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工作做出部署。
誠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必將帶來能源供需結構和政策的調整,對交通運輸行業產生重大影響,在這一背景下,業內普遍關心兩個問題:一是天然氣作為清潔低碳的化石能源,其發展趨勢和前景如何?二是燃氣車發展前景如何?氣源供應有無保障?
對此,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清潔能源車船分會名譽會長姚明德表示,發展和推廣使用天然氣汽車,推進車船能源的清潔化,是我國一項重要產業政策。全球和我國天然氣汽車已經進入市場化發展的階段。
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交通新能源事業部市場開發部副經理王鏡舟指出,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天然氣替代柴油具有廣闊的減排空間。以等熱值條件下計算,1公斤LNG替代柴油可實現約0.28公斤碳減排,1公斤LNG替代汽油可實現約0.20公斤碳減排。
在此背景之下,全產業鏈積極行動,燃氣車行業熱度居高不下。國際石油巨頭紛紛將業務重點轉向天然氣,實施“降油增氣”戰略。中國“三大油企”也正逐步由油氣供應商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首先是繼續大力發展天然氣,確保完成油氣行業增儲上產的“七年行動計劃”(2019-2025),同時抓好節能,減少碳排放;另一方面在逐步轉型,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申通快遞有限公司運輸規劃總監趙洋表示,物流行業燃氣車也迎來利好。燃油車運營成本上升,部分地區政策支持新能源車使燃氣車成本下降,燃油車和燃氣車的成本差距將越來越小。根據國家汽車工程學會意見,油氣價格比值低于70%的情況,車用LNG可保持與柴油價格的長期競爭力。
數據顯示,2020年產銷量達到14.7萬輛,比2018年增長1倍多,市場保有量接近60萬輛。業內預計十四五期間,在治理大氣污染、推進“雙碳”的驅動下,LNG卡車將繼續高速增長,2025年保有量有可能達到100-120萬輛。
“近年來LNG卡車逆勢而上,大幅度增長,根本原因是其總體性能和性價比優于新能源卡車、其發展環境尚未受到更多行政干預。因此,大力提高天然氣汽車的技術性能和性價比,加大在公平市場環境中的推廣力度,將促進天然氣汽車發展應用。”姚明德說,LNG汽車的發展還應當更加重視BOG的防治。由于天然氣的溫室氣體效應遠遠大于二氧化碳,而LNG加注站和LNG汽車在運營中有可能發生LNG泄露。因此,十四五期間應當加大防治BOG技術的研發,大力推廣治理BOG的先進技術和裝備,進一步完善相應管理制度。(趙玲玲)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