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數據霸權”為新型車險制造障礙 車險創新需多方貢獻數據力量

2021-06-02 14:27:55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特斯拉所展現出的“數據霸權”和對消費者的傲慢,在飽受詬病之余,還引發某大型險企拒絕為特斯拉車主提供車險服務謠言的產生。對于嚴重依賴數據的保險業而言,“數據霸權”已成為橫亙在本就難產的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保險面前的又一道鴻溝。”

以色列學者尤瓦爾·赫拉利在其著作《今日簡史》中談到“數據霸權”一詞。縱觀當今科技公司,掌握了數億、甚至數十億全球用戶的長期數據,可借此深入、全面地了解用戶生活模式,甚至比用戶還了解自己。透過持有巨量數據、大量運算資源,及最先進的分析能力,這些公司不僅僅獲利龐大,還能無限擴展商業版圖。這種搜集、使用數據的能力,以及由此為企業帶來的影響力和競爭力,被稱為一種“數據霸權”。

今年以來,特斯拉消費維權、車輛事故頻發,并引發外界對其數據信息方面的安全隱憂,但在面對質疑時其卻采取拒絕交出行車數據的消極態度,直到最終迫于政府部門的關注和社會輿論的壓力才交出部分數據。特斯拉所展現出的“數據霸權”和對消費者的傲慢,在飽受詬病之余,還引發某大型險企拒絕為特斯拉車主提供車險服務消息的傳出。盡管這一消息很快被雙方證實系謠言,但對于嚴重依賴數據的保險業而言,“數據霸權”已成為橫亙在本就難產的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保險面前的又一道鴻溝。

♦“數據霸權”為新型車險制造障礙

令特斯拉陷入輿論風暴的關鍵,無疑是其在行車數據方面顯露出的霸權。從數據所有權的紛爭到數據真實性的質疑,智能化時代,數據已成為汽車業無法規避的話題,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車輛的核心屬性。而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車險制定和理賠等方面,數據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特斯拉維權事件為例,各方對責任的認定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事故的真實情況。

眾所周知,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領導者,特斯拉的車輛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不僅是改變了傳統燃油車的動力結構,更關鍵的在于其剎車系統的革命性變革。特斯拉有別于傳統燃油車的剎車系統,而采用動能回收的單踏板剎車系統,用電能提供一定剎車功能,當電踏板踩得淺一點或松開時,車輛會自動減速,而這種減速并不是依靠剎車片,而是依靠動能回收系統給電池充電,從而產生剎車助力。這種方式,在為車輛提供更多電能的同時,也為車輛急剎車埋下隱患。當車輛需要急剎時,需要線控剎車發揮作用,徹底松開電能踏板后緊急踩下剎車踏板,車輛并不是直接開始制動,而是需要車載電腦對這個剎車信號進行判斷,然后給出剎車策略。這樣的剎車系統,電腦數據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一旦電腦出現故障,也將影響車輛的制動策略。更為關鍵的是,這些剎車等相關數據都掌握在特斯拉,也就是車企手里,消費者和監管機構,包括保險公司并不能拿到這些數據,這正是特斯拉維權事件的焦點。也是特斯拉在公開數據后,各方質疑其數據真實性的根本所在。這份只掌握在特斯拉手中的數據,不受任何監管,如果企業愿意,甚至可以拿出任何一個對其有利的數據版本,而質疑者則很難找到證據證明其真偽。

雖然我國建立了國家級的新能源汽車監測數據平臺,但數據并未對外公開,而且其數據維度多是涉及車輛“三電”部分,在車輛智能化越來越高的今天,智能網聯汽車的相關數據尚未有一個公開的監管平臺,也就是說,車企的“數據霸權”地位絕對存在,這也為新能源汽車甚至未來智能網聯汽車保險的開發制造了障礙。

♦賠付率高 險企熱情不高

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迅速攀升,隨之而來的是對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的呼聲越來越高。去年9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車險綜合改革。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也被當做改革的重點內容。中國銀保監會財產險部主任李有祥介紹,此次改革有關部門大力推動行業加強服務能力建設和服務資源的投入,研究推進基于使用行為定價的保險(UBI保險)、新能源汽車保險等新產品創新開發,豐富市場供給、滿足消費者需求。

車險行業專家魏然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透露,事實上,新能源汽車專屬車險早在2018年、2019年就已經有了征求意見稿,只是受限于監管部門合作在內的各種因素影響遲遲未能正式出臺。當前,險企之所以不愿意為新能源汽車承保的關鍵在于,自去年以來,監管機構開始限制保險公司的保單量,使得保險公司陷入“計劃經濟”的運營管理體制下,大家自然會有限選擇優質業務。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的調研數據顯示,家用車中新能源車出險率高于傳統汽車11.7個百分點,導致其賠付率高出5.4個百分點。

新能源汽車保險,于保險公司而言并非優質業務,不但有著較高的賠付率,還存在著因新能源汽車“三電”尤其是電池價值高企,帶來的較高賠付額等問題。李有祥強調,目前實際操作時,新能源汽車還是按照傳統燃油車承保、賠付,但新能源汽車的理賠較燃油車有很大不同,除了車身結構、動力系統、使用場景、維修保養等方面外,其風險特征和事故原因也呈現一定特殊性。

更為關鍵的是,在賠付過程中,各保險公司因為對新能源汽車車輛結構、屬性等認知方面的缺乏,往往很難厘定賠付責任,紛爭時有發生。涉及事故車輛的一些數據,車企的“數據霸權”在一定程度上給保險公司的承保、賠付都制造了一定障礙。一位業內保險專家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在初期的一些新能源汽車事故中,保險公司很難認定賠付責任,就是因為車企沒有按照要求提供車輛的相關數據。明知有坑,且難以規避,保險公司在推進新能源汽車保險專屬產品落地時,積極性必然不高。

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長和銷量的快速上漲,險企也不得不重視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問題。據了解,國內多家大型保險公司已著手針對新能源汽車設計專屬保險。一家財險企業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整個財險行業都在通過已積累的新能源車歷史承保數據、理賠數據,評估新能源車的風險水平。隨著風險數據的不斷積累,行業將逐漸建立起完善的車型風險定價體系,為專屬條款的推出打下基礎。李有祥透露,銀保監會正在指導行業協會開始擬定新能源車專屬示范條款,力爭早日推出新能源車保險示范產品,為新能源車消費者提供更全面的風險保障,促進新能源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車險創新需多方貢獻數據力量

在中國太保產險董事長顧越看來,此前較為狹隘的財產險業務,已無法滿足新能源汽車的需求。隨著政府對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政策傾斜,以及消費者意識的轉變,新能源車險業務也需要重大革新。如與動力電池、充電設施相關的產品,與無人駕駛等相關的產品,都是亟待保險公司迫切考慮的。“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承保確實遇到很大的問題。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的構造不太一樣,電池又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智能化程度相對高得多。”顧越認為,車險綜改背景下,精準定價成為客戶經營的技術難題。李有祥則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受總體保有量小、車型迭代快、產業化時間短、潛在風險未完全顯現等因素影響,行業掌握的新能源汽車的承保理賠數據有限,影響了對于新能源車險風險保費的測算。

如何打破車企的“數據霸權”?讓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的數據更有力地支撐車險產品的研發,完善定價系統和定制差異化產品,更好地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已成為車險行業面臨的新難題。險企要獲取和積累足夠多的數據,包括車企掌握的行駛數據在內的各方數據,才能為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的開發提供依據。值得關注的是,國家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已積累了大量關于新能源汽車的產品、技術數據,各保險公司也掌握了一些新能源汽車的理賠數據,智能網聯汽車的相關數據也有行業機構在構建數據交流平臺。而數據積累的同時,更關鍵的是,怎樣讓這些數據更好地發揮價值。“現在很多險企并不具備分析新能源或智能網聯技術數據、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的能力。”魏然強調,我們在積累數據的同時,還必須提升運用數據的能力,這是包括險企、監管機構在內各方的當務之急。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