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諸多負面問題持續發酵 特斯拉神話不在

2021-06-24 07:59:03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近日,特斯拉在國內銷量震蕩,在歐洲和北美市場也出現受挫的跡象。盡管原因各不相同,但無外乎競爭加劇之后,特斯拉質量問題和售后態度等方面的問題凸顯。年銷售50萬輛的特斯拉為何突然在全球市場“啞火”,是真的“栽了跟頭”還是一次“假摔”?對于一家新創立的汽車企業而言,年銷售50萬輛可能會產生一系列陣痛,如由于銷售地域寬泛、使用環境相差巨大、消費市場和用戶千差萬別、車型和軟件更新代際更多等,如果客觀看待特斯拉其全球市場的不理想,可能是其向上成長的一個必然階段。有分析人士指出,特斯拉目前出現的問題,是其體量增長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并非其本身競爭力下降所致。但特斯拉也必須正確處理體量增長后發生的連鎖反映,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避免出現下一次震蕩。

♦特斯拉神話不在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特斯拉Model 3銷售20735輛,環比微增1.45%;Model Y銷售12728輛,環比增長135.4%。相比4月的銷量下滑,特斯拉5月銷量出現企穩跡象。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特斯拉的銷量神話已經宣告終結。在歐洲市場上,4月,特斯拉Model3銷量也出現暴跌。根據數據統計,Model3在3、4月份的交付量分別為28184輛、1244輛,銷量下滑了95%。特斯拉汽車俱樂部的數據顯示,5月特斯拉在歐洲的新車注冊量為9143輛,相比4月的1330輛增長了近五倍。但增長率背后,特斯拉的市場占有率卻在持續下降。自2013年進入歐洲市場,特斯拉一直是歐洲最受歡迎的電動汽車品牌,市場占有率在2019年曾一度超過30%。但2020年,其在歐洲的市場占有率降至13%;前4個月又下降至11.9%,僅位列第4。市場占有率的持續下降,顯示特斯拉在歐洲日子并不好過。

特斯拉在美國的銷量也出現大幅下滑。相關機構數據顯示,一季度特斯拉低價車型Model 3在美國加州的注冊量同比大幅下降54%,至8060輛。與銷量下滑同樣下降的還有特斯拉的股價。6月初,特斯拉的股價曾一天下跌超過300億美元,并持續震蕩。銷量下降、股價暴跌,特斯拉高速增長背后的各種問題不斷浮出水面。

♦諸多負面問題持續發酵

特斯拉銷量的大幅下滑與市場競爭的持續加劇有很大關系。在中國,隨著更多本土造車新勢力蔚來、理想、小鵬銷量的持續上漲,特斯拉的市場份額必然被搶占,尤其是在30萬元以上的高端車市場,蔚來與理想的相關車型正處于銷量上升期,且它們無一不把特斯拉作為競爭對手,搶占著特斯拉的市場份額。數據顯示,5月,蔚來汽車取得6711輛的交付量,同比增長95.3%;小鵬汽車的交付量則來到5686輛,同比大漲483%;理想汽車的交付量達到4323輛,同比增長101.3%。此消彼長之下,特斯拉的高銷量很難持續。

在歐洲市場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以前,歐洲其他汽車品牌尚未發力新能源汽車,特斯拉占有30%以上的市場很容易,而隨著其他品牌產品的不斷上市,尤其是傳統老牌勁旅們大舉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力,特斯拉要想持續占領30%以上的市場份額變成不可能的事,銷量和市場占有率下滑是必然結果。

更為關鍵的是,特斯拉作為一家新能源汽車的引領者,其很多創新性舉措在引發新消費熱潮之后,伴隨而來的負面問題也開始顯現,如產品質量問題。在中國大規模召回的同時,特斯拉在全球多個市場都出現消費投訴大幅上漲的現象,包括產品質量差、數據安全風險、售后服務等多個方面。

面對消費投訴,特斯拉表現出的傲慢也讓消費者很“受傷”。以發生在中國的剎車失靈問題為例,特斯拉拒不提供數據、不正面回應消費者質疑的態度就引發了消費者維權事件,給其品牌造成不小的負面影響。盡管維權事件影響下,特斯拉正在嘗試改變與消費者的關系,但其一如既往的不夠透明、不正面積極回應消費投訴的態度還是讓消費者很頭疼。需要注意的是,銷售5萬輛和50萬輛,對企業的售后服務等體系能力的考驗是不同的,當銷量累積到一定量之后,企業的體系能力將面對更大的考驗,也對企業的反應能力提出更大的考驗。這些連鎖反映之下,必然會對其銷量乃至在股市上產生影響。

♦企業還需歷練與成熟

“市場競爭加劇,體量增多后,高速增長下被掩蓋的問題會被凸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在接受《中國汽車報》采訪時強調,造車新勢力借助互聯網和新能源汽車高速增長的熱潮,加快了造車進程,但高速增長背后,一些問題卻未能得到妥善解決。造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考驗企業開發產品抓住市場需求的能力,而且對企業供應鏈的把控能力、產品制造能力和售后服務體系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會對企業的市場表現帶來影響。

尤其是特斯拉,在面對消費投訴時,表現得不夠理性。“造車新勢力企業需要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消費投訴,看到消費投訴積極的一面,不要一味地主觀臆測,認為消費者在‘找茬’,競爭對手在下‘黑手’。而是要找到消費投訴的真正訴求,看能否通過對投訴熱點的解決,幫助企業更好地解決發展過程中重復出現的問題或者缺失的地方,幫助企業持續提升競爭力。”王青說。

事實上,不僅特斯拉,其他造車新勢力也曾出現面對負面問題處理不當的問題。如理想和威馬對召回問題的閃爍其辭。這些都是企業造車進程中必須面對的問題和具備的能力,只有找到正確處理消費投訴的方式方法,甚至建立起成熟的處理問題的機制,才能推動企業更好成長、壯大。正如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所言,面對挑戰,企業必須打基礎、練內功,只有形成核心競爭力,才能確保企業可持續發展,而所有的競爭都離不開一條道——那就是正道。李書福強調:“汽車行業百年發展史告訴我們,只有走正道,才能贏天下。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客觀的規律。研究規律、認識規律、尊重規律,這就是‘正道’。”造車沒有捷徑可言,即使借助互聯網等手段取得較快的造車進程,但于造車本身,企業仍必須完成不斷的積累,形成從生產制造到售后服務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取得可持續發展。(王金玉)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