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每日看點!中國容不下“歐寶”

2022-09-20 08:27:45來源:汽車公社  

自從新能源產(chǎn)業(yè)的蓬勃發(fā)展讓中國汽車工業(yè),在短短幾年內(nèi)站上世界舞臺,中國車市對待外資品牌的態(tài)度,就從過往的萬般寵愛,過渡到了當下互相保持著距離的地步。


(相關資料圖)

大眾、豐田等主流車企,在穩(wěn)定住固有的市場份額之外,論自我轉(zhuǎn)型的速度、論對消費趨勢的洞察力,愈發(fā)被中國企業(yè)無視;Jeep、謳歌、英菲尼迪等品牌的離開與沉寂,成了中國在過去和未來之間,選擇后者所導致的結果……

太多的行業(yè)變遷在告訴我們,“中國”并不好混。削尖腦袋硬闖,企圖用殘存的高傲在這個市場重生,最后能得到的,唯剩一地雞毛。典型的例子便是所謂的法式高定DS汽車。

而今,或許是看清了中國車市無利可圖的一面,此前說著要入華的歐寶汽車,為了不重蹈覆轍,終于要對此事再做定奪。

據(jù)外媒報道,隨著Stellantis集團決定在中國市場實行“輕資產(chǎn)”運營的戰(zhàn)略方針,考慮未來的實際成效,歐寶汽車的發(fā)言人表態(tài),“該品牌暫時擱置了進入中國市場的計劃。”

接下來,不管此舉是否會得到集團或是中國合作伙伴的官方證實,就歐寶目前的處境和中國市場的復雜程度,我想,面對歐寶入華這種自討沒趣的事,Stellantis集團還是有腦子能判斷得出利害得失。

計劃趕不上變化

歐寶是一個怎樣的品牌?

在當下這個自主品牌全面崛起的年代,這個問題遠比想象中的更難回答。當斯巴魯、阿爾法·羅密歐等尚通過進口渠道銷售的品牌,都難以令更多的中國消費者抱有好感,歐寶此類早就退市的沒落車企,要想從消費者的記憶中挖出,本就是不切實際的。

作為德國汽車品牌,歐寶曾經(jīng)借著獨特的品牌調(diào)性,填補了中國入門級進口車市場的空白。年銷數(shù)萬輛的成績,在當時百花齊放的背景下,也算是小富即安的水平。可好景不長,恰恰是這種得過且過的心態(tài),讓歐寶很快就嘗到被市場背刺的味道。

特別是在上汽通用旗下品牌同樣以Epsilon II、Delt II以及Theta平臺,推出了別克君威和英朗、雪佛蘭科帕奇等新車后,車型同質(zhì)化嚴重、價格卻高高在上的歐寶,徹底沒了市場。失去安德拉、雅特的庇佑,單憑麥瑞納、賽飛利等邊緣貨,歐寶無論如何都活不下去了。

2015年1月1日,歐寶被通用送回了歐洲,中國自此不留這個看似有點性格的洋品牌。

直到2017年,一切才出現(xiàn)了轉(zhuǎn)機。彼時的PSA集團以22億歐元的價格從通用手中收購歐寶汽車(包含英國的沃克斯豪爾),并于次年令其扭虧為盈之際,事關歐寶回歸中國的計劃,算是同步上馬。

“將歐寶的銷售范圍擴大到歐洲以外的地方,意味著歐寶汽車或?qū)⒃赑SA的中國工廠投產(chǎn),甚至進軍北美市場。”帶著這樣的愿景,不管歐寶能否順利入華,以PSA的決心,歐寶的全球擴張之路起碼有了點苗頭。

緊接著,伴隨PSA和FCA重組為Stellantis集團,資源共享所帶來的利好,要說此時的歐寶沒能力再次進入中國市場,好像也說不過去。

基于此種背景,一時間,歐寶入華的消息頻頻從各個維度向外傳遞著。

一邊,時任Stellantis集團的全球執(zhí)行董事兼中國區(qū)首席運營長(Gregoire Olivier)有說,“東風集團正和PSA密切討論將歐寶的品牌引入神龍汽車。引入歐寶后,在擴大了集團的新能源產(chǎn)品系列之余,亦為整個集團帶去新的增量。”

另一邊,從歐寶計劃“自2024年起,在旗下所有車型中均提供電動版本車型,并在2028年前完成自己的電動化轉(zhuǎn)型”的決定中能看出的也是,要想在Stellantis集團中挑出一個適應中國電動化發(fā)展步伐的品牌,歐寶的確是最適合的那一個。

既然如此,都到了這個節(jié)骨眼上,又緣何叫停歐寶入華?

中國新能源產(chǎn)業(yè)的迭代速度,相信所有人也看到了。同為歐洲車企的大眾、寶馬和奔馳在近兩年的非常操作下,都未能在造車新勢力的圍剿、中國傳統(tǒng)車企的覺醒中占到便宜。那么,縱使帶著滿腔熱情來華,相信歐寶那些優(yōu)勢不明顯的電動車,著實沒了用武之地。

而說回到Stellantis集團的中國業(yè)務,不只是歐寶入華無望,從其對中國市場愈發(fā)不屑的態(tài)度,到現(xiàn)有在華合資公司的生存狀態(tài),接下來,Stellantis集團,能否好好借著標致和雪鐵龍迸發(fā)的短暫春天,完成自我救贖,其實都成了一個問題。

Stellantis不需要中國

眾所周知,除了借力寶能而茍活的DS,整個Stellantis集團在中國的本土業(yè)務僅依附于神龍汽車了。

今年7月18日,由于與廣汽集團合資企業(yè)廣汽菲克多數(shù)股份的計劃缺乏進展,Stellantis集團就宣布,將采用輕資產(chǎn)方式在中國發(fā)展Jeep品牌,并與廣汽集團協(xié)商終止本地合資企業(yè)。今后,集團只會專注于在中國分銷Jeep品牌的進口汽車。

簡言之,按目前中國車市的發(fā)展情況,Stellantis集團不玩了,也玩不轉(zhuǎn)了。

歐寶不考慮入華,是中國車市太過內(nèi)卷所致,但在我看來,其原因更多的是在于,Jeep品牌敗走中國的后遺癥,讓Stellantis集團怕了。“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經(jīng)歷有過一次就夠了。再一次的話,大可不必。

回顧2022年上半年,Stellantis集團的業(yè)績,未必像我們所料想的那樣,不盡如人意。凈營收實現(xiàn)880億歐元,凈利潤達80億歐元,調(diào)整后經(jīng)營利潤率達14.1%等數(shù)據(jù),都在證明,有著歐洲和美國市場做支撐,Stellantis集團的小日子仍算富足。

奈何,對于Stellantis集團來說,短期的盈利,似乎不足以使其繼續(xù)任性下去。與其在中國市場,繼續(xù)引入新品牌國產(chǎn),從而陷入重資產(chǎn)經(jīng)營的怪圈。權衡再三后將歐寶進駐中國一事暫緩,顯然更符合集團“利益為大”的生存邏輯。

在今年3月落下的“Dare Forward 2030”戰(zhàn)略中,Stellantis集團曾在規(guī)劃旗下14個品牌發(fā)展走向的同時,“如何經(jīng)營中國市場”也被提上日程。

說實話,看到Stellantis集團在今年上半年于全球共售出24.6輛新能源車,其中,純電動車13.6萬輛,同比增長46%的增勢,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放棄中國市場”不該是這個在電動化進程中略有成就的汽車集團該做出的選擇。

只不過,現(xiàn)實的狗血,還是無法令Stellantis集團釋懷。背靠標致-雪鐵龍全新的車型平臺,歐寶拿出了Corsa-e、Mokka-e等全新電動車。上半年,的確有3.2萬名歐洲消費者為之買單。

但回落到中國,從奧利維(Gregoire Olivier)到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唐唯實(Carlos Tavares),中國近年來近乎瘋狂的轉(zhuǎn)型節(jié)奏,不會令他們發(fā)現(xiàn)不了,無論歐寶怎么做,在中國車企面前,這都是一個毫無競爭力的品牌。

而隨著集團在此前的戰(zhàn)略規(guī)劃中,將中國整體并入“中國、印度及亞太”區(qū)市場,且將中國區(qū)2030年營收目標劃定在集團總營收的6.7%附近,感知力強的人就已經(jīng)明白,在Stellantis集團的商業(yè)版圖中,中國車市的重要性,已極速下降。

再一個,當廣汽菲克還在清理外方撤退后留下的瑣事,Jeep品牌反手就在海外發(fā)布自己的電動化戰(zhàn)略,計劃在2025年之前在北美與歐洲市場推出4款純電動新車,并于2030年在歐洲成為純電品牌。與此同時,Jeep順帶發(fā)布了Recon、 Avenger和代號為Wagoneer S的三款電動SUV。

綜合Stellantis集團此前一系列的操作,更能清晰看出,中國市場已然從其未來的事業(yè)重心中被剔除。若此,歐寶還想按原計劃進入中國,在神龍汽車投產(chǎn),你說可能嗎?

在歐洲,投靠Stellantis集團的歐寶,抹除了在通用時期總是被別克、雪佛蘭吸血的尷尬。全面轉(zhuǎn)型電動化的決心,開始讓歐寶承擔起集團主攻新能源市場的“先遣兵”一角,但中國市場容不下歐寶,不需要理由。

關鍵詞: 中國車市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