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全球熱訊:給中國業務“瘦身”,銷量低迷的福特或已心灰意冷

2023-05-07 09:42:46來源:12缸汽車  

世界車企巨頭,近年來似乎都陷入了一個怪圈——在全球賺錢,在中國虧損。

近日,福特正式公布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福特2023年第一季度營收為415億美元,同比增長20%;全球銷量約110萬輛,同比增長9%。

從全球視角來看,福特今年過得還算滋潤,對比去年一季度的31億美元凈虧損,這無疑是開了個好頭,實現扭虧為盈。


(資料圖)

但我們把視線拉回到中國市場,福特的表現卻可以用“低迷”來形容。

5月,福特首席執行官Jim Farley在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將制定一個投資較少、更精簡、更集中的中國業務。

考慮到近5年福特在華表現一直不理想,為了結束這個現狀,福特計劃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縮減開支,并將戰略重點調整為商用車、電動汽車和出口業務。

Farley的表述很委婉,但我們可以從中嗅出一絲心灰意冷的味道:既然在中國市場干了這么久還是沒起色,那就干脆別干了。

當然,福特也不會放過中國市場這塊大肥肉,只是它要集中精力,把工作重心放在那些能夠產生高回報的業務上。有外媒報道稱,這個工作的重點之一,就是把中國變成福特全球的出口(電動車、商用車)中心。

福特做出這樣的規劃其實也是被逼無奈,去年全年,福特在華總計虧損5.72億美元,在華銷量同比下降33.5%。以長安福特為例,去年其銷量僅有25萬輛左右,同比下滑17.6%。

而前兩年憑借著國產新車建立起攻勢的林肯,去年也開始顯現出疲態,全年銷量7.92萬輛,同比下降13.4%,與沃爾沃、凱迪拉克等品牌有著不小的差距。

作為福特在中國市場的“主力”,長安福特也曾有過輝煌。2016年的時候,長安福特銷量高達95.75萬輛,距離百萬銷量成就真的就只差幾步路。

然而,長安福特的巔峰定格在了2016年,它的銷量從2017年開始直線下滑,2019年一度到達冰點,銷量只有18.4萬輛,從一線合資車企淪落至此,其遭遇令人唏噓。

福特在中國市場折戟,可歸結為前期的產品戰略失誤,以及后期的謀變失敗、未能重整旗鼓。

栽跟頭之前,福特是有一手好牌的:當時的福克斯是熱銷A級家轎之一;上代蒙迪歐前期強到甚至能壓制邁騰/帕薩特;緊湊型SUV翼虎可以和CR-V、RAV4掰掰手腕;至于銳界,則是漢蘭達的直接對手......

但后來大家也知道,福克斯倒在了全系三缸的血泊里,蒙迪歐因為內飾異味問題口碑受挫,翼虎的接任者銳際平平無奇,銳界也因為更新的速度不夠快,被中型SUV浪潮卷得喘不過氣來。

面對困境以及汽車行業的大變革,福特也在謀變,只是“大象轉身”的速度總是不夠快。

例如在主力產品的新能源化方面,除了4月上市的銳界L配備最新的E-混動技術外,其余新車如新一代蒙迪歐、EVOS等仍以燃油動力為主,新能源產品遲遲未見大面積鋪開。

純電車型方面,福特引以為傲的產品是電馬Mach-E,這款車雖說在海外銷量不錯,但卻沒能在國內市場激起浪花,2022年銷量僅為4860輛。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截至目前,福特既然沒有拿得出手的新能源爆款,就象征著第一波謀變宣告失敗。

可即便如此,福特轉型的態度似乎也并沒有多積極,例如直到2023年,長安福特的一些高管仍表示“向電動化轉型不必太激進”。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處在一線陣營的大眾、豐田,正緊鑼密鼓的布局ID系列、bZ系列。

大部分在全球賺錢、在中國虧損的車企,或許都可以用“不懂中國市場”去解釋。

早在2019年的時候,福特就發布了“福特中國2.0”戰略,并表示要進一步兌現“更福特、更中國”的承諾,這讓大家對福特未來的動作充滿期待。

只可惜在這之后,福特仍沒有多關心中國市場。

令人打問號的例子比比皆是:國內混動熱潮來襲,別人在扎堆研發混動系統的時候,福特在干嘛?別人在狂推OTA、智能座艙的時候,福特在干嘛?別人在比拼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時候,福特又在干嘛?

這點還體現在電馬上,電馬的操控和動力確實沒得挑,但偏偏國人是不注重操控的,他們往往更關注舒適性和實用性,又或者是性價比,可電馬24.99-36.99萬元的售價,偏偏把自己推進了高手如云的擂臺里。

在缸哥看來,有些合資車企本可以做得更好,但因為它們不夠重視中國市場、不緊跟節奏,不肯低下頭虛心向中國車企學習,導致自己在原地踏步。

只是在這風云變幻的環境下,原地踏步等于退步,等到想追上去的時候,才發現無力回天了,有點“溫水煮青蛙”的味道。

事實上,福特在華的困境,只是國內許多合資品牌的一個縮影,時代的車輪帶起了一批車企,亦將碾死一批車企。

燃油車時代,二線合資車企還可以說自己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活在自己的舒適圈里“吃老本”,即便銷量比不過一線,但至少不會餓死。

只是它們沒想到,中國汽車市場的轉型如此之快,就像當初很多人沒想到比亞迪會搖身一變成為自主一哥一樣,二線合資若再不走出舒適圈、積極謀變,等待著它們的就是“退市”這張畢業證。

面對中國市場這把“高端局”,福特的焦慮已經寫在臉上了,但缸哥相信,這樣的焦慮還困擾著更多的“福特”。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