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焦點熱門:千萬粉絲主播將調理牛排說成原切牛排,因虛假宣傳被罰 46 萬

2023-05-06 21:28:19來源:ZAKER財經  

相關處罰決定書

海報新聞記者 陳嘉偉 西安報道

近日,西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了一份行政處罰決定書,涉及西安一名擁有千萬粉絲的主播 " 小貝餓了 "。

在直播帶貨中," 小貝餓了 " 將該一款調理牛排產品說成是原切牛排,進而構成虛假宣傳,其賬號關聯公司品颯傳媒(西安)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品颯傳媒 ")被罰 46 萬元。


(資料圖)

因虛假宣傳被罰 46 萬元

此前,一個名為 " 盛唐雷音 " 的視頻賬號發布視頻稱 " 小貝餓了 " 的帶貨產品涉嫌虛假宣傳并疑似有質量問題,視頻發出后,更多的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自己的購買經歷并對 " 小貝餓了 " 提出質疑,這讓這位在社交媒體上擁有近 2000 萬粉絲的大主播深陷輿論漩渦。

2022 年 11 月," 小貝餓了 " 發布聲明回應,表示自己帶貨產品經過嚴格篩選,沒有質量問題,其在直播中將 " 原切靜腌牛排 " 說成 " 原切牛排 " 也是口誤,對此," 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已經介入,我們也正積極地配合調查。"

近日,相關調查結果出爐," 小貝餓了 " 關聯公司品颯傳媒因虛假宣傳被罰 46 萬。

行政處罰決定顯示,品颯傳媒系賬號 " 小貝餓了 " 關聯主體公司,帶貨主播程某某為該公司員工。經介紹,2021 年該公司與溫州市頂諾食品有限公司達成協議(按照協議銷售額提成為 10%),在當事人某平臺賬號 " 小貝餓了 " 銷售頂諾食品生產的 " 靜腌牛排 "。

在 2022 年 5 月 19 日直播帶貨過程中,員工程某某先后 19 次將頂諾食品生產的 " 頂諾靜腌牛排 " 宣傳為 " 原切牛排 "。

處罰決定認為," 原切牛排 " 是不經輔料調理加工的牛排,而涉事牛排因經過腌制,屬于調理牛排范疇,故該行為構成虛假宣傳的不正當競爭。

另查明,當事人當日直播共計銷售 3986 單,每單定價 178 元,銷售額為 710539.93 元(因退貨等原因,實際銷售數量為 1973 單 , 銷售額為 354807.7 元)。當事人在直播帶貨過程中,將其經營的商品 " 頂諾靜腌牛排 "(調理牛排)宣傳為 " 原切牛排 ",欺騙、誤導消費者購買其商品,不當謀取交易機會和競爭優勢。

直播帶貨 " 翻車 " 多

記者注意到,除了上述牛排產品," 小貝餓了 " 還有幾款帶貨產品曾被質疑。

上述視頻博主 " 盛唐雷音 " 發視頻稱 " 小貝餓了 " 帶貨商品中的 " 雨子坊 " 和 " 時小福 " 藕粉存在質量問題,特別是生產 " 時小福 " 藕粉的企業曾被當地兩次處罰。

此外,2020 年至 2021 年,@中國食品報《探食》欄目官方賬號曾發布多個短視頻,詳細評測了 " 小貝餓了 " 直播間帶貨的無骨雞爪、午餐肉等幾款食品。發現缺斤少兩,食品的特性跟主播在直播間的介紹并不一致等問題。

海報新聞記者注意到,虛假宣傳是網絡直播帶貨中侵犯消費者權益最多的違法行為。2020 年 11 月初,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網絡直播侵害消費者權益類型化研究》,曝光了虛假宣傳、銷售違禁產品、退換貨難、濫用極限詞、直播內容違法等侵害消費者七大問題,排在第一位的便是虛假宣傳。

2020 年 11 月,有消費者質疑辛巴徒弟直播間售賣的燕窩是糖水,2020 年 12 月 23 日,廣州市場監管部門公布 " 辛巴直播帶貨即食燕窩 " 調查處理情況:辛巴方被罰 90 萬,市場監管部門擬對燕窩品牌方廣州融昱貿易有限公司作出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罰款 200 萬元的行政處罰。

2021 年 12 月,作為頭部主播的李佳琦被浙江消保委點名,被發現一批次商品標簽不規范問題。與他一同被點名的還有薇婭、羅永浩、雪梨、烈兒寶貝、Timor 小小瘋等知名主播。

消費者權益如何保護

2022 年 1 月 14 日,河南省消費者協會針對 " 辛巴直播帶貨即食燕窩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 舉行訴訟情況新聞通報會。河南省消協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退賠 7971 萬余元。

在辛巴 " 糖水燕窩 " 事件維權中,公益訴訟起了關鍵作用。但除了這一渠道,消費者還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呢?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維維律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如果網紅只是代言及宣傳而非帶貨,屬于廣告法規制的問題。如進行虛假宣傳構成違反法律法規發布廣告、代言侵犯消費者權益,則會面臨行政處罰,甚至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王維維表示,如果消費者的人身、財產權利受到了侵害,還可以選擇向做代言的網紅追責。消費者在購買網紅推薦商品時,應及時留取網紅宣傳產品的視頻及圖片等證據。如果受到誤導欺詐,或購買了有質量問題的商品,網紅又不愿承擔相應責任的,消費者可以先向消協或者市場監管部門進行投訴,仍無法解決問題的,可向法院提起訴訟。

陜西浩公律師事務所的張偉澤律師則建議,消費者在遇見此類問題時,可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互聯網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根據不同情況進行維權。可以先向主播所在的直播平臺舉報,若相關直播平臺不作為、態度消極,則可以向 12377 工信部舉報平臺舉報,以及向 12315 消費者投訴平臺進行投訴。如果確需以訴訟的方式解決,還可以向互聯網法院提交電子訴狀,避免舟車勞頓。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