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熱點 > 正文

從產業迭代來看方便食品新紅利:如何“泡”出千億市場?

2021-03-31 10:02:46來源:財訊網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走過2020年,國民健康,既是家事,也是國事,這一觀念已深入人心。作為關切民生的重要行業,食品產業伴隨健康中國戰略進一步推進,而由技術創新帶動的健康轉型也將為伊利、康師傅等食品行業巨頭們帶來更多市場機遇。

1技術創新,健康轉型,為食品產業現代化探尋可行解

3月22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落幕。本屆論壇以“邁上現代化新征程的中國”為主題,圍繞“十四五”規劃、科技創新、健康中國建設等熱點進行探討,食品產業現代化是與會的全球商業領袖們重點關注的話題之一。

在本次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期間,不少相關與會代表均認為食品產業在建設健康中國大局之下將面臨諸多市場機遇,不斷進行產品創新、合作模式創新以及應用技術創新,是伊利、蒙牛、康師傅這些龍頭企業把握好這些機遇的關鍵。推進食品行業轉型升級,加快高質量發展,始終離不開生產方式和技術的變革創新。近幾年諸如航天食品FD凍干技術被應用在方便食品的創新案例,成為行業技術創新趨勢。大量新技術、領先技術被廣泛運用。

FD凍干技術在近幾年被國內食品企業廣泛應用

有業內專家表示,技術創新在推進食品產業現代化升級,行業總產值有望近幾年實現突破10萬億目標,其中尤其以乳制品、方便食品市場最受市場關注。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糧油食品類產品的2020年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9%。凱度消費者指數《2020亞洲品牌足跡》報告則指出,在中國大陸消費者觸及數排名前三的品牌分別是伊利、蒙牛、康師傅,全部為食品產業的民族品牌,足見其市場地位與關注度。

在龍頭企業及行業研究機構的帶動下,乳制品行業逐步迎來了國產奶的崛起,其技術創新經驗與成績都受到了廣泛關注。據了解,伊利、蒙牛均在發明專利數量上躋身全球乳業前10,達到了產業國際領先水平;以康師傅為代表的方便食品行業,同樣在近幾年通過技術的創新突破完成了健康轉型的逆襲,憑借高湯面、手搟面、自熱面、鮮熟面等一系列創新產品的走火,市場需求連續5年保持增長。

亮眼成績背后,其實是整個食品產業在迭代升級中,安全和營養齊頭并進,健康與科技創新相輔相成的結果。這既是伊利、康師傅們對過去數十年經驗的總結,也是全社會對食品行業未來的共同期待。

根據“十四五規劃”以及健康中國戰略所描繪出的藍圖,通過嚴控食安、技術創新來推動迭代升級,無疑成為了食品產業未來發展的可行解。

2 技術創新賦能健康轉型,方便面“王者歸來”

2016年前后,由于消費者對健康、營養需求升級,外加線上購物和網絡外賣平臺的崛起,方便面市場需求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一時間 “外賣打敗了方便面”等言論見諸報端。但憑借康師傅、統一等行業巨頭的經營調整與研發創新,市場行情近幾年逐步止跌回升,輿論又紛紛驚呼“國民食品王者歸來”。

筆者認為,方便面市場近幾年實現行情復蘇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先從需求角度來看:外賣補貼紅利退潮同時,方便食品在積極技術創新,實現產品高端化,一正一負的效應讓速食產品呈現“正餐化”趨勢。在整個消費市場,Z世代、新中產、小鎮青年等各類人群的需求各異,由此催生了一人食、家庭消費、夜宵經濟、戶外休閑等不同場景,形成了消費潛力可觀多個細分賽道。這也就為方便食品巨頭推動技術創新,布局細分場景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潛力。

然后從供應角度來看:不論是以康師傅、統一為代表的傳統巨頭,還是以拉面說、李子柒為代表的新銳廠商,都紛紛在新技術工藝上積極嘗鮮,打起了品類創新的王牌。通過各種新技術的運用,從袋裝、碗裝、杯裝的各類方便面,到螺螄粉、自熱鍋、方便粉絲、自熱米飯、鮮熟面等品類層出不窮。與此同時,伴隨社交媒體的種草傳播,沖泡、干拌、現煮、自熱、微波等各種花式吃法也豐富著消費者的選擇,并最終匹配了一人食、居家、戶外出游等多樣化的消費場景,逐步推動著方便食品正餐化。

最后從認知角度來看:過去幾年,巨頭與新銳廠商都抓住了線上渠道快速發展的紅利,充分運用社交媒體種草、直播帶貨等互聯網營銷方式,抓住了新一代消費者的注意力,并逐步讓大眾意識到,技術不斷升級的方便面也可以是一種主食,搭配著吃更營養健康等觀念漸漸被公眾所接受。

憑借技術工藝的創新,一碗方便面也能創造出面館的體驗

不難看到,方便食品“王者歸來”的背后,歸根結底還是整個產業鏈憑借技術創新在加速迭代升級。

以康師傅為例,這家龍頭企業通過推動全盤的數字化戰略,貫徹科技創新、數字化與企業的業務、組織和產業鏈深度融合,正在從互聯網+的參與者,學習者,轉變成用數據貫穿全產業鏈,賦能上下游的數字化生態主導者。去年遭遇突發的市場變化后,康師傅能夠迅速反應,以最快的時間實現復工復產來保障市場供給,其出色的數字化能力功不可沒。

康師傅自2018年起就簽約成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伙伴,通過航天技術的民用轉化,用先進工藝提升產品品質。值得一提的是,康師傅還累計斥資3億元打造了規模龐大,國內領先的FD凍干工廠,以滿足產品的生產需求。而在與航天事業的合作中,康師傅還轉化運用了“RP快速成型”、“高湯萃取”等航天技術在旗下的高端創新產品中。在康師傅這樣的龍頭企業對技術創新的引領下,近幾年來,國內食品產業也掀起了一股技術風的潮流,大眾原本略為陌生的“FD凍干”更是成為行業的高頻詞。

同時,為了在食安上萬無一失,康師傅建立了3000人的食品安全與品質管控專業團隊,全年質量指標檢驗超過350萬次,實現了常規運營工廠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獲得率100%,供應商食品安全管理審核覆蓋率100%。全面的質量安全管理體系,讓康師傅實現了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溯源管理,把食品安全變成產業鏈運轉的內在基因。

康師傅利用數字化技術確保食品安全

從康師傅身上,我們看到的是食品企業以多管齊下的技術創新賦能來推動產業升級轉型。也正是以康師傅為首的行業龍頭們迎難而上,令方便面市場實現了重振,并通過健康轉型、高端化打開了新出口。

據權威機構Frost & Sullivan 預測,2016-2021 年我國高端方便面銷售額復合年均增長率將達到 12%,遠超行業整體增速。當技術創新推動食品健康安全被做到極致,高端化的方便食品產業間的激烈競爭也進入了新的層次。

3 技術升級推動健康美食現代化,孕育千億藍海

在這一輪以方便食品通過高端化引領全新浪潮之前,中國人對于一日三餐的認知改變,還要追溯到上世紀8、90年代肯德基、麥當勞等洋快餐所帶來的餐飲文化沖擊。洋快餐所引爆的市場反響,讓中國人大開眼界,傳統中華美食的標準化進程隨之展開,誓要奪回中式快餐的地盤。多年后,洋快餐巨頭風頭依舊,不斷簡化烹飪流程的“中式快餐”卻一個個折戟沉沙,甚至引發了對傳統美食未來的擔憂。

同樣在90年代,原本只是間歇補充能量的方便面,卻在康師傅等行業龍頭帶領下,豐富口味、增加料包、配備碗叉、改進面餅。當紅燒牛肉面紅遍全國時,也揭示了傳統食品的未來打開方式——用現代科技賦能,做傳統美食的加法。

怎么做?康師傅旗下的創新高端產品速達面館系列就是最好的例子。

康師傅運用航天科技打造的高端產品速達面館

為了讓方便面能夠媲美面館面食的品質,康師傅對傳統蒸煮工藝進行升級,創新運用了低溫真空滾揉鎖鮮技術,保留了面條軟彈與營養。還通過“FD凍干技術”、“RP快速成型技術”、“高湯萃取技術”,讓大肉塊中的油脂、氨基酸保持長時間穩定,創造了同時鎖住肉塊、蔬菜、高湯的獨特工藝,保證其原有食材的營養美味。在2020年,康師傅方便面還針對居家和戶外兩大場景,推出了速達面館煮面和速達面館自熱面兩大細分產品,進一步滿足了人群多場景的的消費需求。

除了康師傅這樣的龍頭企業通過不斷加碼技術創新來豐富方便面品類之外,自熱鍋、自熱米飯、酸辣粉、螺螄粉等地方特產都紛紛找到了面向新興消費人群的打開方式,憑借口味新奇,配料豐富,成功紅遍全網。

從此,“方便食品”一詞的內涵,不只便捷即食,還有召之即來的美味與健康。

所以,在2020年上半年極其嚴峻的內外部環境下,方便食品迎來了高光時刻。當其他行業還在緩慢恢復時,1至6月,全國規模以上方便食品制造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371.5億元,同比增長4.7%。作為行業龍頭的康師傅更是在第一時間重啟生產,利用大數據解決產銷協調、物流運輸、原物料供應等問題,并根據居家消費需求增長,推出了手搟面、速達煮面等滿足不同場景需求的高端創新產品。

康師傅最新公布財報顯示,2020年方便面事業全年營收同比增長16.64%,達295.1億元,銷售額市占也進一步提升至46.3%,牢牢坐穩了市場老大的位置。

康師傅方便面事業2020年財報數據

截止2020年,我國方便面市場規模已經達到990億元人民幣,千級億別的藍海市場呼之欲出,而囊括自熱鍋、自熱米飯等在內整個大方便食品的市場規模已超過2500億元,線上規模近一年更增長超7成,未來還將繼續擴張。

中國經濟已經進入頭部化的競爭生態,一些遭遇低端擠壓、高端乏力的傳統廠商在市場屢遭挫折,進一步拉大了與頭部企業的差距;而備受資本青睞的新銳們,則還有待經受住市場長期的考驗。

對于伊利、康師傅這樣的龍頭企業而言,唯有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來樹立行業領先的標桿,才能引領食品產業升級迭代的潮流,進行把握傳統美食文化復興的節奏,最終主導未來這個千億大市場的格局。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