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世界快訊:2023 年了,到底需要一臺什么樣的索尼播放器?

2023-04-12 13:05:50來源:ZAKER科技  

標題中的提到的問題,是 3 月底的北京 BAE 音響展上,在我忍著隔壁震耳欲聾的高亢且落寞的巨大聲音價值不菲的音響逛完便攜展區(指隨身)后,觀察到現場情況而想到的。


(資料圖)

原因就在于,我發現從 20 年開始,就已經在規模稍微小一些的耳機展、音響展上發現很多 " 異軍突起 " 的國產 HiFi 品牌,比如在 BAE 音響展中,我就看到了發布便攜 HiFi 播放器數量 " 趕超 " 手機的山靈;或是重構外觀設計力求革新的海貝;此外我發現專業聲卡品牌也開始涉足便攜 HiFi 播發器,比如永遠在 " 鴿 " 的節奏音頻。

這些 " 國磚 " 系統各不相同,再配上不走尋常路,形態各異的造型,讓整個展區門庭若市,一副百家爭鳴景象,似乎國內 HiFi 市場立馬蘇醒緩過神來,而國內 HiFi 品牌似乎也把便攜播放器作為下一個增量發展點。不過據我實際觀察,除了一部分消費者直接接駁手機來聽,絕大多數玩家是有備而來,自備設備。

聽了朋友的金磚二代后,就已經改變了我對索尼聲音固有的印象 圖源:索尼官網

通過仔細觀察,現場使用索尼 " 黑磚 " 和 " 金磚 " 的用戶并不在少數,尤其在搭配一些旗艦耳機,不難發現索尼 " 金磚 " 仍然是參考標桿。

好家伙,索尼播放器更新頻率并不低 圖源:索尼官網

那么為什么在那么多的 " 國磚 " 發行的情況下,索尼依舊是他們的首選呢?

此外,我在現場查閱索尼官網,驚愕地發現僅在播放器一欄中,這段時間發布的新品數量就相當可觀。

那么 2023 年 我們需要一臺什么樣的索尼播放器呢?

索尼播放器發展的 3 個階段

放眼去看國際市場,索尼播放器銷量基本都是無可撼動的。

就拿日本本土來講,索尼每出一款產品,銷量都會直接沖到第一名,基本不給第二名任何機會。而在歐美國家,索尼 HiFi 播放器普及度也是最高的,經常可以在不同 HiFi 評測網站中看到,測試耳機前端都是索尼旗艦產品。

而對于國內市場而言,想要分析為什么在大家印象中,討論和使用索尼播放器的用戶不多,得從索尼隨身音頻發展的三個階段來講。

圖源:網絡

從索尼推出的第一款 Walkman 隨身聽 TPS-L2,到索尼 " 魚雷 "NW-S700 的這段時間,可以概括為 " 巔峰發展第一時期 ",在這段時間中除了誕生了直到現在為止都還被模仿但從未被超越的 TPS-L2 外,還有集成自動翻帶和降噪技術 WM-7。

而到 CD 時代,采用 1bit 雙解碼器并擁有最 " 輕薄 " 之稱的 D-777 再次成為市場寵兒,而之后誕生的 MD 系列更是把索尼播放器推到了一個巔峰,直到今天還有不少老燒在玩 MD,這種相對繁瑣的設備仍然受到一小部分 HiFi 發燒友推崇。

圖源:網絡

不難看出,第一階段的索尼播放器在國內市場仍然是小眾群體玩物,除了進入到中國市場并沒有很好地進行本土化運營外,價格也不是一般老板姓能夠接受的,TPS-L2 在當時售價就高達 150 美金,再加上中間商層層加價,到消費者手中就是天文數字。

" 索六萬 " 圖源:索尼官網

而從索尼為 Walkman 35 周年推出的 NWZ-ZX1 開始,截止到 " 黑磚 "、" 金磚 " 二代發布這段時期,是索尼播放器發展的第二階段。

在這一階段中,不管是 NWZ-ZX1,還是像 DMP-Z1 這樣的炫技旗艦一體機,都是索尼對于 " 音質 " 的一次重新理解,通過加入基于臺式系統解碼芯片以及像黑膠處理器、DSD 母帶重置引擎以及 DSEE HX 等軟件算法來達到一些新的 " 聽感樂趣 ",但這些播放器的 " 塊頭 " 都比較大。

從第三方市場數據來看,即使 " 國磚 " 數量越來越多,可在國內播放器市場索尼還是擁有非常領先的地位,加上全球銷量更是一騎絕塵。在大小展會上不少發燒友前端設備還是以索尼播放器為主,更是在不少展位前看到頂級 " 金磚 " 的身影。

而另一方面,其實是索尼整個營銷方向的轉變,把更多營銷方面的投入放到產品研發中,進一步提升播放器的 " 產品力 ",爭取在發燒友心目中,為索尼播放器打造一席之地。

此時的索尼,競爭對手唯有自己。

圖源:網絡

經過這幾年發展,雖說國磚在體驗方面有了非常大進步,但依舊離不開 " 堆料 ",因此就導致體積愈來愈大,隨之而來的是重量不斷增加。還有最為關鍵一點,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萬元已經成為國內 HiFi 廠商對自家新品定位的 " 起點 "。

最近發布的索尼 A300 系列和 ZX700 系列是索尼便攜播放器發展的第三階段,通過把頂級旗艦技術下放,以及更為輕薄的機身、加強無線音頻硬件技術以及無線協議技術標準、更 " 易用 " 系統來吸引傳統 HiFi 發燒友之外的愛好者,重新認識 "Walkman"。

那對用戶而言,應該如何選擇索尼 NW-A306 還是 NW-ZX706?

索尼 NW-A306 還是 NW-ZX706?

從使用體驗來看,高解析度音樂播放器 NW-A306(以下簡稱索尼 A306)和高解析度音樂播放器 NW-ZX706(內存 32g、以下簡稱索尼 ZX706)在使用場景上有明顯不同,我們先說索尼 A306。

作為索尼 A100 系列的迭代升級版,索尼 A300 系列屬于加量不加價,2K 出頭價格能讓 " 入燒 " 小白接受而不用擔心價格問題。

在做工方面,A300 系列相比較 A100 系列也有了提升。

索尼 A306 采用了和旗艦 ZX700 系列一樣的,經過 CNC 切削加工的鋁合金機身結構,而背面使用類似波紋設計,為機身增加一些靈動感外,還能在握持時有不錯的阻尼感,不用擔心拿不穩。

機身側面則放置了常用的物理按鍵。別小看這些按鍵,在戶外通勤過程中,它們可以輕松實現 " 盲按 "。機身正面屏幕大小僅為 3.6 英寸,實屬 mini 型,加之僅為 116g 重量,手感確實要更出色。

圖源:品玩 lzh 攝

這樣的小巧體積對于我這樣有通勤聽歌習慣且對音質有較高需求的用戶來講,就和主力機配合得 " 相得益彰 "。

比如我使用 iPhone 作為主力機,而索尼 A306 就可以通過手機熱點連接,就解決了 iPhone 不支持高清協議問題,之后把想聽的歌曲存到索尼 A306 中,通過比 AAC 傳輸速率高 3 倍的 LDAC 藍牙傳輸技術搭配真無線耳機來用,就能獲得高清無線音質體驗。

另外我也搭配了一些比較考驗控制力的平頭塞和入耳,發現聲音表現有些出乎意料,尤其聲音 " 背景 " 也處理得干凈。能夠實現這樣的效果,必然離不開電路優化,在機身內部結構上也大有乾坤。比如在最容易受到干擾的數字模塊電路部分,通過物理屏蔽罩來進行隔離,同時在主板和機身連接區域,采用鍍金材質以及銅料填充電路板過孔,以降低電阻對聲音影響,另外借助數模分離設計來增加聲音分離度,這樣就能獲得干凈通透的聲音素質。

圖源:索尼官網

如果電路優化是為聲音素質提供保障線路,那么各個部分的用料就相當于謹守職責的 " 交警 "。比如使用高分子、薄膜電容器,鍍銅高音質電阻器、高音質電池組以及高音質、含金無鉛焊錫等材料,來提升細節表現。

圖源:索尼官網

此外,在試聽過程中,我發現推力也是這款播放器的一大特點,充沛而不過,在和索尼 ZX706 比較時竟不相上下,原因就在于,索尼 A306 使用和 WM1、ZX700 系列相同規格的 S-Master HX 全數字放大器芯片,相比于傳統放大器能夠在全功率的峰值音量下也不出現失真。

為了尋找到索尼 A306 聲音風格,我選擇搭配凱聲平頭塞和很考驗控制力的海貝多單元動鐵耳機,別看這是兩款 " 小耳機 ",但驅動好并不容易。

圖源:品玩 lzh 攝

在開啟 DSEE Ultimate 和黑膠唱片處理器選項后,這兩款耳機后不僅耐聽而且細節也沒有丟失,因此我建議在日常使用中直接打開這兩個選項。

搭配凱音平頭塞后,我發現 A306 不僅能 " 推開 ",而且還有不錯的控制力,這款平頭塞如果缺少一定 " 控制 " 力,就會讓聲音發干,低頻量少,高頻尖銳,處于 " 干冷刺薄 " 聽感。

圖源:品玩 lzh 攝圖源:品玩 lzh 攝圖源:品玩 lzh 攝

而在索尼 A306 的使用過程中,無論是凱聲家平頭塞還是海貝多單元動鐵耳機都沒有出現控制力羸弱狀態。

圖源:品玩 lzh 攝

在感知最明顯的低頻部分,在更換實心海綿套后整體低頻量感較為充沛,雖然因平頭塞結構特點沒有入耳量感豐腴,但依舊能有明顯感知。回彈速度較快,下潛也比較深,因此瞬態響應還是較為雷厲風行。中頻人聲則延續了 Walkman 一貫偏暖特點,借助軟件算法,可以在增加一些韻味同時也不會 " 涂抹 " 劣化人聲。在聽一些女聲時,能明顯感覺線條感進行了一些邊緣 " 羽化 " 處理,讓聲音不是那么 " 硬 ",因此很適合聽一些較為甜蜜的曲目。高頻我個人感覺延伸泛音都有比較正常表現,但是在部分器樂音色上,明顯還是有些許嘹亮感,不過還在可以接受范圍內。

圖源:品玩 lzh 攝

接著我又嘗試搭配了海貝多單元動鐵耳機,試著提高一些增益,發現這時瞬態響應會進一步提升,而動態會有一定 " 增量 " 表現,鼓聲尤其明顯,因而在量感、彈性、凝聚力上,要更為飽滿。人聲方面,在保證信息量同時,保留一些齒音以及顆粒感,更能豐富聲線的形體感。高頻部分的亮度拿捏到位,在一定驅動力襯托下有了非常華麗的表象,小提琴的細節絲毫畢現,時而急促時而委婉,不過在細節把控上因缺少 " 控制力 " 而多了一些粗礦感。

圖源:品玩 lzh 攝

聲場方面,我個人感覺 A306 搭配凱聲平頭塞和海貝多單元動鐵耳機二代都能 " 施展 " 開,整體聲像中規中矩,并沒有特別靠后,也沒有貼臉,但聲場還是過于規整,要是再擴大下縱向層次會更好。

圖源:品玩 lzh 攝

總之,索尼 A306 平時通勤搭配真無線或者有線耳機,都能獲得不錯聽感,加上經過定制優化的安卓 12 操作系統,除了有不錯的流暢提升體驗外,也能適配更廣泛的流媒體和音樂 APP,對于現代 " 流媒體為王 " 的數字音頻時代,也 " 跟得上趟兒 "。

之前和身邊一些小白用戶聊天時我發現,其實對于一部分追求更好音質的用戶而言,買設備的初衷就是想一步到位,免得來回折騰器材,這類消費者要更加追求前端設備的全面性,包括做工、操作體驗以及音質表現,同時還需要在可以接受的 " 合理 " 售價范圍內。

圖源:品玩 lzh 攝

這時候就要聊聊索尼 ZX706。它采用了和 " 黑磚 " 一樣的對音頻模塊起到穩定增強的 FT CAP3 大型固體高分子電容器、采用扁平導線繞組的 8mm 大線圈電感,以及 DSD 母帶重置引擎,從硬件和軟件配置來看,形容索尼 ZX706 為 " 小黑磚 " 也不為過。

那推力和聲音是否又能和 " 黑磚 " 看齊?

我使用了手邊比較好驅動的 HarmonicDyne Athena 雅典娜來嘗試,這款半封閉式大耳可以說是最近炙手可熱的千元 " 黑馬 " 產品,在索尼 ZX706 驅動下,個人感覺甚至要比臺式系統更為 " 規整 ",在聽一些編制類曲目時,有很好的縱向分離和橫向聲像距離感,此外在適當提升一些增益后,三頻素質和聽感都有提升,比如低頻下潛和量感更多,回彈更迅速,中頻人聲線條感更為硬朗,口型更接近演唱會真實表現,人聲結像更為細膩清晰。高頻延伸和泛音也要有可觀提升,當然這并沒改變搭配耳機風格,而是在還原表現耳機風格基礎上,做出 " 素質 " 補償。

小結

前邊介紹了這么多,作為用戶應該如何選呢?

假如你是入燒小白,要樹立培養 " 基礎聽音觀 ",索尼 A306 是個不錯選擇。

假如有更充足預算,想一步到位體驗更好的聲音和操作體驗,適當搭配一些易推大耳,還是直接上索尼 ZX706 更靠譜。

圖源:索尼官網

" 在沒有 MP3 的年代 , 一盒磁帶、一盤 CD 就是音樂的全部,Walkman 雖已過時,但其經典程度是述說不盡的。如今,Walkman 的許多特性都被現代播放器所繼承。"

索尼播放器已經在外觀設計上更能滿足現代發燒友對輕薄的需求,在搭配耳機的適應面上也更廣,定價也更能有競爭力。但想立足于國內市場,依舊需要面對躲不開的 " 國磚們 ",他們就像是足球賽中罰點球的守門運動員,而索尼就是那個點球 " 射手 "。發力方向、多大力度,應該如何分配精力,才能屏氣凝神射中大門?

顯然這對于 Walkman 的開創者,擁有 40 多年技術不斷革新的積累,以及在中國市場有著足夠的用戶洞察的索尼來講,依舊有足夠的能力引領這個相對小眾的便攜 HiFi 市場發展,這對于 " 身經百戰 " 的索尼來講,就足夠了。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