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思必馳 IPO 被拒,ChatGPT 將成最大攔路虎

2023-05-10 12:06:17來源:ZAKER科技  

近日,思必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思必馳 ")在上交所 IPO 審核中未通過。這家互聯網公司得到了多家知名投資機構的支持,其估值在 2019 年底已經突破百億。然而,在智能語音市場份額較大的前三家巨頭科大訊飛、阿里云和百度智能云分別占據各自的市場領域情況下,思必馳能否在智能語音領域站穩腳跟,實現商業化盈利也成為了業內廣泛關注的問題。

智能語音市場概述

智能語音是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通過語音識別、語音合成、語音情感識別、語音翻譯等技術手段實現語音信號的處理和應用。


【資料圖】

目前,智能語音已經廣泛應用于智能家居、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教育學習等多個領域。

智能語音市場是一個正在快速發展的新興市場。據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 年中國智能語音相關政策、市場規模及競爭格局分析》顯示,2022 年我國智能語音市場將達 341 億元,同比增長 13.4%。預計 2023 年將達 382 億元。從我國智能語音市場來看,科大訊飛與百度占據較高市場份額,分別為 44.2%、27.8%。

思必馳的發展歷程及業務現狀

思必馳成立于 2007 年,總部位于江蘇。該公司是一家專注于智能語音技術研發的科技公司,也是國內領先的語音技術提供商之一。

思必馳在語音識別、語音合成、語音情感識別等多個領域都有較為優秀的技術積累,并在智能家居控制、客服、金融智能化等領域具有一定的應用場景。

2012 年,思必馳獲得聯想之星的 A 輪融資;2015 年,思必馳又完成了來完成 B 輪融資,投資方為阿里巴巴;以后,思必馳還完成多輪 B、C、D、E、Pre-IPO 輪融資。此外,在思必馳的投資人中還包括了阿里、聯發科、中信證券等知名企業。

思必馳的業務主要集中在智能語音技術研究與開發、智能硬件和應用服務三大板塊。

其中,智能語音技術研究與開發是思必馳的核心業務,包括語音識別、語音合成、語音情感識別等多個領域研究。智能硬件業務主要涉及到智能音箱和智能耳機等智能硬件設備的研發和銷售。應用服務業務則主要包括了智能客服、智能家居、智能醫療等領域的應用服務。

思必馳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智能語音市場需求日益增長,給思必馳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

近年來,隨著 5G 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無人駕駛等新興領域對于智能語音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思必馳在智能語音技術方面有著一定的技術積累,可以通過與各類客戶合作,為其提供定制化服務。

同時,智能語音市場也存在著一些挑戰。首先,當前智能語音市場競爭已經非常激烈,科大訊飛、阿里云、百度智能云等巨頭已經占據了相對比較成熟的市場領域;其次,技術創新和應用場景的探索也需要較長時間的積累。因此,思必馳需要在技術、產品和服務方面持續進行創新,并加強與各類企業之間的合作和交流。

思必馳 IPO 折翼的原因

根據公開消息顯示,上市委會議現場問詢思必馳的主要問題有兩個:

1. 結合核心業務的市場競爭格局、核心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布局、核心技術的科技創新體現、核心技術與主要產品的升級迭代周期和研發儲備等,對比同行業可比公司,說明公司核心技術的硬科技屬性、差異化競爭的有效性。

2. 結合行業競爭格局、龍頭企業近三年經營情況,進一步說明公司預測未來四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的合理性和審慎性;同時結合公司報告期持續虧損、凈資產大幅下降等情況,說明公司經營能力的可持續性。

要知道思必馳的招股書介紹顯示,思必馳是國內專業的人機對話解決方案提供商,自主研發了全鏈路智能語音及自然語言交互關鍵技術,包括音頻信號處理及分析、語音及說話人識別、語音合成、自然語言理解及分析、知識圖譜、問答及自然語言生成、對話管理及智能推理決策、多模態交互等。公司以 " 溝通萬物、打理萬事 " 為使命,提供軟硬件結合的 AI 技術與產品服務,實現普適的智能人機信息交互。

同時,思必馳圍繞 " 云 + 芯 " 進行業務布局,基于公司自主研發的全鏈路智能對話系統定制開發中臺和人工智能語音芯片,在智能家電、智能汽車、消費電子消費電子:BK1037 991.77 -0.52% + 自選等物聯網領域,以及以數字政企類客戶為主的生產、生活和社會治理領域(涵蓋金融服務、交通物流、地產酒店、政務民生、醫療健康等行業場景),提供智能人機交互軟件產品、軟硬一體化人工智能產品以及對話式人工智能技術服務。

通過介紹很難判斷其于行業龍頭之間的差異化跟技術壁壘。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 2.37 億元、3.07 億元和 4.23 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 -1.8 億元、-2.98 億元和 -2.64 億元,尚未實現盈利。

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合并口徑未分配利潤為 -6.73 億元,存在大額未彌補虧損。報告期各期,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 -21129 萬元、-26263 萬元和 -25974 萬元。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均為負值,且規模逐步擴大。

可以看出其增收不增利。

思必馳早在首輪問詢回復中表示:結合目前經營計劃、在手訂單情況以及相關條件假設,若公司進行測算假設的扭虧為盈的條件均可達成,基于公司測算,公司扭虧為盈的預期時間節點為 2026 年。

隨后,思必馳在招股書上會稿中稱,公司部分 AI 硬件產品落地受研發成果轉化情況影響,具體產品包括第二代 TH 系列 AI 語音芯片,車載前裝 HUD 產品等,如該部分產品研發失敗或推廣失敗,且其他既有業務收入增速不達預期情況下,2026 年預計實現收入將下降 7.31 億元至 17.20 億元,預計實現凈利潤將減少約 1.45 億元至 2.40 億元。

此外,思必馳的競爭對手中包括了百度智能云、科大訊飛和阿里云等大公司,這些公司已經具備了較為完善的技術、產品和服務體系,具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另外,隨著 ChatGPT 興起,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為核心的通用人工智能在席卷全行業,目前有不少于 30 家研發機構與企業在加大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投入。這說明大家都意識到生成式大模型的重要意義,奮力追趕;另一方面卻是大模型產業發展已經出現同質化、數據生態不完善、算力掣肘、模型創新有限等問題。

然而 ChatGPT 的大模型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中小企業很難承擔起開發成本。然而這個確實對傳統的智能語音產品造成根本性的沖擊,市場不確定性提高。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看好生成式 AI 的未來,也理解投資人對 AIGC 的熱情,但需要看到的是,所有不基于用戶需求和企業業績的炒作最終都會落幕。思必馳作為 AI 語音龍頭,跨越到生成式 AI 需要一定的學習成本。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