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特斯拉,即將“大殺四方”?

2023-05-17 19:08:20來源:ZAKER科技  

習慣與眾不同的特斯拉,其一舉一動很容易引起極大的關注度,早已是新能源車企界的頂流。北京時間 5 月 17 日凌晨,特斯拉發布了年度股東大會,CEO 埃隆 · 馬斯克透露了不少重磅信息,再次登上了汽車行業的熱搜。

圖源:特斯拉官方

會上,馬斯克除了提到了新車規劃、FSD 開發進展等汽車類話題之外,還聊到了人形機器人 Optimus、推特,以及對經濟環境的預測,可謂信息量巨大,即便我們將焦點放在這次股東大會的汽車領域,亮點同樣不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如今,特斯拉已經形成了 "S3XY" 的產品陣容。根據海外媒體報道,去年在全球范圍內賣得最好的兩款車是 Model Y 和 Model 3, 累計銷量分別為 74.75 萬輛和 48.22 萬輛,其中 Model Y 同比 2021 年增幅了高達 91%。

圖源:Motor1

今年第一季度,Model Y 是歐洲市場最暢銷的車型,同時還是美國第一季度最暢銷的非皮卡車型。而在中國市場,Model Y 還以 49059 輛的交付量位居 4 月份豪華品牌新能源車市銷量榜的第一名。

也正因為有了如此出色的成績,馬斯克毫不猶豫展示出他對 Model Y 的自信:"Model Y 有望成為今年全球最暢銷的車型 "。

不過,很早發布的 Roadster 跑車和 Cybertruck 皮卡兩款車型仍處于可預訂的狀態中,量產始終沒有趕上進程。尤其是 Cybertruck 皮卡,在 2019 年發布會被鋼球 " 欺負 " 之后,投產時間被多次推遲。隨著福特 F-150 Lightning 和 GMC Hummer EV 的相繼交付,特斯拉 Cybertruck 的量產需要加快。

馬斯克特意提到,特斯拉 Cybertruck 是自己日常駕駛的車型,第三方可以為 Cybertruck 添加更為個性化的配置,計劃會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量產,并很快開始交付,下一代 Roadster 有望于 2024 年進入量產階段。

至于產量,馬斯克表示可以做到 Cybertruck 每年生產 25 萬輛,甚至還可以更多。然而,根據官方數據,發布于 2019 年 11 月的特斯拉 Cybertruck,在開放預訂首周獲得 25 萬輛訂單,一年后馬斯克還透露預定量超過 60 萬輛,此后官方便再無公布相關數據。

不過根據特斯拉粉絲創建的線上訂單追蹤工具數據,特斯拉 Cybertruck 的預訂量已超過 160 萬輛。如果按照每年 25 萬輛的產能來計算,特斯拉消耗這 160 萬輛的訂單需要整整 6 年半的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目前正生產兩款全新產品,而且這兩款全新車型的年產量將超過 500 萬輛。按照如此龐大的年產量來猜測,小雷認為這兩款車型的定位比 Model 3 定位還要低,其中一款大概率是定價在 2.5 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 16.3 萬元)的 Model 2/Model Q(產品名字未定,以下暫稱為 "Model 2")。

其實,這款新車已經曝光了不少信息。在此前特斯拉的一份內部文件可以看到,特斯拉全新 Model 2 的全球銷量目標達到 4200 萬輛,相當于 Model 3 和 Model Y 銷量的總和,對這款產品的期待非同一般。圖源:網絡

雖然 Model 2 被定位為入門緊湊型轎車,但技術上其實并沒有減配,還提供 Audi Pre-Safe 系統技術、特斯拉自主研發的 " 智能頭燈 " 等,考慮到它的價位,新車或在用料和舒適性配置上進行減配。

但話說回來,按照現款 Model 3 的市場口碑來看,其內飾做工、用料和質感一直被消費者吐槽,倘若 Model 2 還在用料和配置上進行減配的話,內飾質感還會是 16 萬級別車型該有的水平嗎?

不難發現,Model 2 的主要受眾群體是對短途出行、日常通勤,且對科技水平有追求的消費者。而在國內市場,Model 2 將直接對標比亞迪海豹、埃安 AION S、大眾 ID.3、小鵬 P5 等純電動車型,按照不到 20 萬元的價格以及特斯拉在國內市場的影響力,新車上市后或將極大壓縮這些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

發展到現在,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在比亞迪、大眾等車企快速轉型的當下,即便是特斯拉也不得不選擇推出更入門的方式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價格下降,意味著利潤會有所下跌,如何降本增效會是特斯拉接下來的重點。

除了產品規劃之外,股東大會上馬斯克還直言特斯拉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車。

馬斯克通過主、被動安全和自動駕駛三個方面來解讀。首先是被動安全,Model Y 和 Model S 在歐洲碰撞測試(E-NCAP)中主動安全方面的評分是 98%,馬斯克還表示 " 會把失去的 2% 爭取回來 "。

其次是主動安全方面,馬斯克表示車輛可以通過簡單的軟件更新來不斷地改進自動緊急剎車系統以及安全氣囊的布置。同時還強調,很多廠家都獲得了五星安全認證,但在細節上依然有差別,比如特斯拉其實配有車廂過熱保護功能," 從來沒有一個孩子或寵物在特斯拉的車里因過熱而死 "。最后,官方公布了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成就。數據顯示,2022 年特斯拉 Autopilot 自動輔助駕駛讓行車安全達到美國平均水平的 8.5 倍,目前的完全自動駕駛能力測試版(FSD Beta)比人類駕駛更安全,將來 FSD 會比人類駕駛安全 10 倍以上。

當下,自動駕駛主要有兩種方案,一種是混合視覺方案,即雷達 + 攝像頭采集環境信息,準確性更高,成本也相對應更高,另一種是純視覺方案,僅通過攝像頭來采集信息。

特斯拉在自動駕駛領域是絕對的先行者,雖然堅持采用視覺網絡,但在 8 個攝像頭、深度神經網絡技術以及超過 400 萬輛車的數據分析,才為主被安全功能提供可靠支持。不過,特斯拉 FSD 在國內還沒有取得明確的法律認可,而且就目前的情況來看,FSD 在北美地區也仍只是測試版,還沒有達到真正成熟的狀態。

在小雷看來,這些數據確實很亮眼,但數據再漂亮,也不過相當于 " 降落傘合格率為 99%",不可否認特斯拉在國內這幾年的發展中,依然存在不少的爭議。

我們始終期待著科技可以讓我們的出行生活更加輕松便捷,但在發展的過程中,車輛主要系統的安全性以及駕駛者的應急習慣不應該做出改變。

比如特斯拉的單踏板模式。為了確保整車的續航里程,特斯拉不允許駕駛者選擇能量回收制動策略,而且在駕駛者長時間深度踩下加速踏板的情況下沒有提供足夠的提醒。

這個操作習慣與燃油車一直以來的踩制動踏板不符,駕駛者長時間誤踩加速踏板的概率更高,車輛碰撞的風險更高。好在近日,特斯拉發起了 110 萬輛車的召回,通過 OTA 的方式改變強制單踏板模式對駕駛者的剝奪。

小雷承認,特斯拉在技術創新的能力受到很多消費者和其他車企的認可,但在積極創新的過程中,不妨多考慮用戶的訴求以及市場的認可度,過于傲慢的最終結局只會是被消費者教育。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