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天天看熱訊:手機上的隱私保護功能,為何效果卻打了折扣

2023-05-24 20:25:02來源:ZAKER科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隨著如今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儼然被越來越多的廣告商視為了新的 " 金礦 "。

于是,許多 APP 開始內置廣告追蹤程序,收集用戶的瀏覽歷史、記錄搜索喜好、統計電商平臺購買記錄,或是定位我們所處的位置,甚至通過攝像頭、麥克風對用戶進行 " 窺探 ",而這一切,都只是為了推送更多、更精確的廣告,從而提升這些 " 轉化率 "、得到更多的收益。

面對這種情況,被窺探、被利用了的消費者當然是不太樂意的。而蘋果、谷歌,以及更多的手機廠商也很快意識到了 " 限制相關應用的追蹤行為 ",有利于他們自己的產品營銷。于是我們便看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嚴厲的用戶隱私保護技術,陸續出現在各大品牌的智能手機上。

然而這些隱私保護技術,真的顯著限制了相關 APP 的廣告追蹤和隱私窺探行為嗎?至少從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來看,效果似乎并不那么理想。

近日,巴斯大學管理學院發布了一份關于 APP 追蹤保護的研究報告。其中指出,有 43% 的手機用戶 " 對應用追蹤不了解 ",部分消費者甚至產生了一些錯誤的認知,比如認為允許 " 追蹤 " 可以提高應用在使用過程中的流暢度。

為什么會這樣?從這份報告中所提供的信息來看,問題的答案似乎略顯諷刺。因為它很可能并非一個 " 技術問題 ",而更像是源自消費者對于技術文本的誤解。

打個簡單的比方,可能大家都知道,如果我們禁止一款地圖軟件、一個外賣軟件,或是一個快遞平臺的 " 定位 " 權限,那么它們可能會因為無法準確獲取當前的位置,而變得不能正常工作。

但如果手機上提示 " 是否要禁止該 APP 的追蹤行為 " 呢?你是否會因為無法直觀地理解 " 追蹤 "(在這里指的是對用戶行為數據的收集)這個概念,而將其與 " 定位 " 混淆,進而想當然地以為 " 這個應用如果被禁止追蹤,它就無法正常工作了 ",從而錯誤地點擊了允許、其實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權限和行為呢。

事實上,這也正是這份報告所發現的、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個現象。在這個過程中,相關的手機操作系統在功能上并沒有出任何差錯,涉事的 APP 并未突破或破壞權限管理機制,它們甚至可能都沒有故意去誤導用戶 " 禁止追蹤會導致軟件功能不全 "。然而導致手機隱私保護失效的原因,僅僅是因為用戶自己想當然的錯誤理解了 " 追蹤 " 這個詞,在消費電子(或者說互聯網廣告)行業的特定意思,從而開啟了不該(或者說不需要)打開的選項。

然而能夠因此去苛責消費者嗎?顯然不能,因為畢竟不能默認所有用戶都對技術有足夠的了解。因此就只能責怪相應廠商在 " 限制追蹤、保護隱私 " 這個功能的開關上,依然說明得不夠詳細和易于理解,哪怕這種責怪可能顯得有些吹毛求疵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