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AITO 問界第 10 萬輛下線,賽力斯用“智造”打造核心競爭力 全球速遞

2023-06-07 18:28:53來源:ZAKER科技  

撰文 | 徐鋒

對于一家車企而言,實現從 0 到 10 萬輛的銷量跨越需要多久時間?


【資料圖】

縱觀汽車市場主流新能源車企,零跑用了長達 3 年時間才完成,而蔚來汽車和理想汽車分別用時 7 年和 6 年。似乎,10 萬輛的目標對于車企而言注定是一個不易完成的目標。

但記錄正是用于被打破的。這一次,AITO 問界給出了它自己的答案—— 15 個月。日前,AITO 問界第 10 萬輛量產車正式下線,成為最快達成這一里程碑的新能源車品牌。

那么,AITO 問界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能夠快速贏得市場的認可?

打造行業 " 新速度 "

從年初新能源車因補貼政策實施漲價,到 3 月新能源車和燃油車開啟的集體 " 降價潮 ",再到 4 月多家車企接連出現經營不利的情況,2023 年的車市可謂競爭異常激烈。但 AITO 問界仍以 15 個月的行業最快記錄,達成了 10 萬輛的目標,確實也彰顯出了問界速度。

正如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創始人)張興海在 AITO 問界第十萬輛下線儀式上所說:"AITO 問界僅用 15 個月就完成了十萬輛下線的成績,成為成長最快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這是 AITO 問界從 0 到 1 的突破,是賽力斯與華為跨界業務合作的階段性勝利,是雙方合作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雙方高效合作的見證。賽力斯模式跑出了 AITO 問界速度,雙方的合作將會越來越深入,為用戶帶來更多更好的產品,創造更大的價值。"華為常務董事、終端 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CEO 余承東在下線儀式中也表示:"AITO 問界 15 個月達成十萬輛下線,實現了 0 到 1 的突破,標志著用戶對我們的認可與信賴,也驗證了智選車模式的成功。"賽力斯和華為自 2021 年開展聯合業務合作伊始,賽力斯汽車負責新車的研發、智能制造、服務以及創造全生命周期的用車體驗,華為作為賽力斯汽車產業鏈的軟件產品重要集成商,通過電動化、智能化零部件等核心軟硬件技術進行賦能。

兩家企業在合作后,不斷地進行技術上的融合,打造出了 AITO 問界 M5、AITO 問界 M7 等車型。而依靠這幾款車型迅速達成這一令人驕傲的數字,也說明了賽力斯沒有選錯合作伙伴,而華為也找到了志同道合之人。

軟硬實力打造過硬品質

如今,無論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一邊要擁抱電動化,另一邊則是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 " 破局 "。尤其是對于造車新勢力品牌來說,要贏得消費者的信賴,自然就離不開過硬的產品品質。

同時,新能源汽車賽道是一個重資產且需要長周期投入的領域。而這一領域發展到最后,一定是技術創新以及智能化的比拼。所以,AITO 問界為此也在 " 智造 " 上下足了功夫。

得益于賽力斯工業 4.0 智慧工廠和智能化生產技術,于 2019 年正式投產的賽力斯兩江智慧工廠是 AITO 問界 M5、AITO 問界 M5 純電版等產品的生產基地。

該工廠內設有沖壓、焊裝、涂裝、總裝以及電池 PACK 車間,擁有超過 1000 臺機器人進行自動化汽車生產,關鍵工序已經實現 100% 的自動化,且 24 小時全時在線檢測,檢測效率也是傳統汽車工廠三坐標檢測的 3-5 倍。

這樣的生產水平一方面可以顯著降低人員成本,同時也能夠保證每一個生產零部件或者是每一道焊接工藝的高質量和高精準度,從而在根源上保證了產品品質。畢竟,產品品質是車企的基石,品牌競爭力離不開這一關鍵要素。

此外,長時間對研發的投入與重視,也讓賽力斯汽車將核心三電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成為名副其實的 " 新能源技術自持者 "。企業自建三電產線,擁有超過 1000 項新能源技術核心專利,以具有高效、智能、安全優勢的賽力斯 DE-i 超級電驅智能技術平臺為核心,提供純電、增程等多技術路徑新能源整車解決方案,該平臺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

當然,有了硬件的加持,在軟件上 AITO 問界同樣要走到行業前列。在如今的移動出行時代,汽車逐漸由機械驅動的硬件向軟件驅動的電子產品過渡,軟件定義汽車趨勢愈發明顯。而軟件定義汽車不光是汽車的智能化軟件,還包含用戶服務、售后等這些 " 軟實力 "。

從只提供售后服務的 1.0 時代,到主動服務的 2.0 時代,賽力斯正在致力于從軟件服務向 3.0 時代躍遷 , 讓消費者在選車、試車、購車、保養等全生命周期享受到更優質的服務體驗。

據了解,目前,AITO 問界系列渠道已經覆蓋全國超過 230 座城市,體驗中心及用戶中心擴展到全國各大城市核心商業區,并通過客服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務解決方案,以軟件服務用戶,以數字化體驗貫穿用戶用車生命周期的全觸點,有效觸及最廣泛的用戶群體。

名副其實的 " 雙智天花板 "

其實,大部分消費者在了解或者說是考慮 AITO 問界車型時,最核心的一個詞就是 " 智能 "。

在華為的加持下,AITO 問界把 " 智能 " 一詞賦予了更多的使用空間,從 AITO 問界 M5 到 AITO 問界 M7,甚至是到還沒有上市的 AITO 問界 M9,它們在同級別車型中,絕對算得上是天花板級的存在了。

就以第 10 萬輛量下線的 AITO 問界 M5 智駕版來說,它是首個同時搭載 HUAWEI ADS 2.0 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和鴻蒙智能座艙 3.0 的車型。

得益于 AITO 問界 M5 智駕版配備的 1 個頂置激光雷達、3 個毫米波雷達、11 個側向與前后向視覺感知高清攝像頭組及 12 個超聲波雷達,可實現對動靜態目標(含不規則物體)的全場景和全天候感知。其中,128 線激光雷達可實現精準測距,高清視覺感知攝像頭可識別環境,前視雙目攝像頭像素高達 800W,這組高精尖配置正是華為 ADS 2.0 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的核心。

在這些硬件的加持下,以及華為首創的智駕交互博弈算法下,AITO 問界 M5 智駕版的駕駛表現更像經驗豐富的 " 老司機 ",即便是遇到我們常見的人車混行的情況,也能夠輕松應對。

此外,在賽力斯汽車技術的加持下,AITO 問界 M5 智駕版在續航、靜謐性和底盤操控方面也進行了全面升級。比如操控方面,其除了對底盤操控穩定性進行了升級調教之外,新車還搭載了 25 萬級車唯一的全鋁合金底盤,采用四球節雙叉臂前懸架。

另外,賽力斯汽車通過部分軟件、算法的優化,降低風阻系數和能耗,續航提升了 14.7%,在能效上得到質的提升。同時,為進一步降低聲噪,賽力斯汽車采用多達 850 余項專業的主被動降噪技術,大大提升了整車的 NVH 水平。

譜寫發展新篇章

如今,AITO 問界完成了第一個 10 萬輛目標,這是一個新的起點。

其實對于一家造車新勢力來說,銷量的好壞決定著自身的生死存亡,并不是一時間的目標達成就可以高枕無憂。尤其是在今年車市整體 " 內卷 " 的大環境下,更加考驗著企業的的實力。并且在未來兩年,如果不能跨進 " 年銷量 30 萬俱樂部 ",任何新能源車都將面臨巨大壓力。

但對于 AITO 問界來說,其實它的機會還是很大的。不光是其自身的技術、產品、服務等優勢,而是它有著更大的野心。

張興海曾表示:"AITO 問界的中期事業計劃目標是做中國式新能源汽車頭部品牌。"

對于這樣的目標,我們抱有很大的期待。期待它能夠成為一個現象級的企業;期待它能夠在新能源汽車紅海中闖出一片新天地;期待它能夠進一步和新能源頭部品牌去掰手腕。而這一切,就讓我們拭目以待。【iDailycar】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