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速訊:Kindle 電子書店將退出中國 難逃“死于安樂”

2023-06-12 17:17:37來源:ZAKER科技  

老用戶 " 坦然放手 "

作者/ IT 時報記者賈天榮

編輯/ 王昕 孫妍

12 年前,劉強東在媒體前發出過一句引人矚目的預測:" 讓亞馬遜的貝索斯到中國來創業,給他 20 億美金,他也燒不出來一個 Kindle。"


(相關資料圖)

不知道是錯過了 " 預言 " 還是 " 不信邪 ",2013 年,Kindle 強勢進入中國市場,并迅速掀起了一股電子閱讀器熱潮。

10 年之后的今天,離 Kindle 中國電子書店停止運營僅剩半個多月,2023 年 6 月 30 日,將是 Kindle 中國電子書店的最后一天,之后用戶將無法購買新書,而 Kindle Unlimited 會員權益也將在這一天終止。

對很多用戶而言,即將來臨的是與這位多年陪伴 " 老朋友 " 的告別時刻。

無法靠賣書賺錢

2014 年,還在上大一的王智擁有了自己的第一臺 Kindle。在此后的近十年里,從大學時代的興趣閱讀,到工作后頻繁出差中的消遣,盡管他背包中的電子設備越來越多,但 Kindle 始終在其中有著一席之地。

王智回憶道:" 我還記得工作的頭兩年,經常從南京出差到全國各地,路上的大部分時間都是 Kindle 陪伴著我。對我來說,Kindle 真實地慰藉過一個剛剛畢業的迷茫少年。"

在 Kindle 大火的那幾年,國內市場對于知識付費相關應用的普及度并不高,著作權問題復雜,這導致大量客戶被分流,靠賣書賺錢的亞馬遜并不能吃到硬件火爆的紅利。

根據亞馬遜中國發布的數據,截至 2018 年 6 月,Kindle 電子書閱讀器在中國累計銷售數百萬臺,而 Kindle 中國電子書店的書籍總量為 70 萬冊。

漸行漸遠的 " 烏托邦 "

閱讀是 Kindle 唯一的功能,也是曾經為其贏得市場份額的法寶。它注重提升深度閱讀的體驗,致力于打造一個知識的烏托邦。

但另一方面,為 " 烏托邦 " 買單的價格也并不便宜,在亞馬遜圖書商城,一些電子書的價格甚至要高過實體書,在免費資源和紙質書之間,Kindle 的線上資源實在很難以成為用戶的第一選擇。

對于另一位 Kindle 用戶韓爍來說,Kindle 所代表的深度閱讀時代已逐漸遠去。他說:" 大學的時候用 Kindle 看了上百本書,現在下了班只想沉迷于短視頻無法自拔。" 隨著用戶的選擇越來越多元化,一塊黑白、單一的屏幕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內心的多彩需求。

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短視頻用戶的日均使用時間達到 110 分鐘,而這個數字在 2021 年擴大到 120 分鐘。與之相比,在傳統紙質媒介中,去年中國成年人的平均每天讀書時間最長為 23.13 分鐘。

另一方面," 聽書 " 和 " 視頻講書 " 成了新的閱讀選擇。調查結果顯示,近五成的成年人傾向于 " 拿一本紙質圖書閱讀 ",32.3% 的成年人傾向于 " 在手機上閱讀 ",8.1% 的成年人傾向于 " 在電子閱讀器上閱讀 ",6.8% 的成年人傾向于 " 網絡在線閱讀 ",8.2% 的成年人傾向于 " 聽書 ",2.8% 的成年人傾向于 " 視頻講書 "。

圖源:unsplash

潮起潮落的銷量

站在今天回看 Kindle 進入中國市場的 2013 年,實際上已經錯過了電子閱讀器的黃金風口。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IHSiSuppli 的統計顯示,全球電子閱讀器行業市場的出貨量在 2011 年達到頂峰,銷量達 2320 萬。從 2012 年開始,全球電子書閱讀器的出貨量開始下降,2012 年電子書閱讀器全球出貨量比 2011 年下降 36%,到 2016 年,整個市場的出貨量僅僅為 710 萬。

然而,Kindle 卻在這種情況下逆勢而行,僅僅三年的時間,中國已經成為 Kindle 全球最大市場,占據了全球電子閱讀器市場份額的 70%。

但一時的熱情終究無法逃脫 " 吃灰 " 的命運,Kindle 更多地被人們拿來調侃成 " 蓋泡面神器 "。在一段時間內,甚至 Kindle 官方也將 " 蓋 Kindle,面更香 " 作為廣告詞 " 自嘲 " 并樂此不疲。

在閑魚 2021 年推出的一個排行榜中,Kindle 被列為年度 " 最無用 " 的產品第三名,僅次于空氣炸鍋和跑步機。在國內,Kindle 的銷售量每年接近百萬臺,但在閑魚上,一年閑置 Kindle 的交易量超過 40 萬臺,月均突破 3 萬臺。這意味著每兩部 Kindle 中就有一部是在閑魚上交易的,閑魚也成為國內 Kindle 最大的二手交易平臺。

坦然 " 再見 "

在 00 后阿諾身邊,已經鮮有使用電子閱讀器的年輕人,拋開情懷,在互聯網時代,可供選擇的產品早已讓人眼花繚亂,人們可以在手機、平板 Pad 甚至國產電子閱讀器上獲得更好的體驗。

連接百度網盤、支持微信直傳、語音轉文字、內置多個免費讀書軟件……國內的電子閱讀器品牌幾乎每年都推出更新迭代的產品。微信讀書等電子圖書平臺也迅速崛起,它們提供大量免費的電子書資源,并可以通過充值會員閱讀更加海量的書籍。根據微信官方公布的數據,目前微信讀書的注冊用戶數達到 2.1 億,日活躍用戶超過 500 萬,其中 19~35 歲年輕用戶占比已超過 60%。

身處國產閱讀器廠商的內卷中,直到 2022 年,Kindle 才剛推出首款帶書寫功能的產品,定價為 339 美元,除此以外,十幾年來,并無更多實質性突破。

也許,Kindle 在中國市場的退潮注定是無法逆轉的命運,"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 是對它在中國市場坎坷命運的注腳。但對于很多用戶而言,它始終是一段特殊的回憶和情感的載體。

現在的王智仍然保持著閱讀習慣,不久前,他想要為這臺使用了近十年的設備更新換代,卻在搜索新品時看到了 Kindle 即將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

面對變化,他有些遺憾,更多卻是坦然:" 我覺得這是時代的必然。電子產品本來就要經歷一代又一代的更迭,但對于我來說,使用了八年的產品仍然保持著使用習慣,它確實曾是一個跨越時代且充滿意義的產品。就像當年的諾基亞手機,有口皆碑,但突然被時代淘汰和拋棄,雖然我對此感到同情,但并不妨礙我做新的選擇。"

排版/ 季嘉穎

圖片/ Kindle unsplash 東方 IC

來源/《IT 時報》公眾號 vittimes

E N D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