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快遞業最能卷的要上市了,也不知道其他友商頂不頂得住。 全球快看點

2023-06-20 06:13:31來源:ZAKER科技  

最近的極兔,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它明明之前對上市消息不予置評,但突然在 6 月 16 號,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份六百多頁的招股書,披露了很多大家好奇很久的數據。

比如這家半路殺出,把中國快遞業桌子都掀翻了的公司,到底掙不掙錢?

有人說它上市是 " 燒不動了急需輸血 ",有人說它上市是要徹底改變快遞格局。。。

現在,差評君就通過這份招股書,替大家探探這只瘋狂的 " 兔子 " 的底細。

首先,不得不承認,極兔的戰果還是漂亮的。

2020 年、2021 年、2022 年,營收分別為 15.35 億、48.52 億、 72.67 億美元,三年增長了 3.73 倍。

其中,東南亞快遞業,極兔基本是死死咬住。不僅成了東南亞物流老大,市場份額還是老二的三倍。在速度、時效和服務質量滿意度上,也是全方位領先東南亞同行們。

已經是一騎絕塵,孤獨求敗的狀態了

以曾經印尼最常用,號稱特快的快遞公司 JNE 為例,他們節假日、周日、夜間都要停運休息。。2015 年才初出茅廬的極兔,直接在東南亞打出一招全年無休,甚至還有 24 小時在線客服

有這種降維打擊的 " 技巧 ",把當地同行們卷沒,只能說很正常。

JNE 的物流速度

比起這個,回到中國的這三年,極兔的提升也很亮眼:

10.6% 的市占率、中國市場第六的排名、全國地區 98% 的覆蓋率。

更重要的是,極兔在中國的收入已經徹底反超東南亞。中國成為了極兔第一大營收來源,占比達到了 56.4 %。

連順豐前段時間都投資了他們。。

中國市場也算是搞定后,極兔的野心溢出到了中東和拉丁美洲等地。2022 年一年時間,瘋狂擴張了 5 個國家,目前已經覆蓋了 13 個國家。而在這瘋狂擴張的背后,極兔身上出現了個很神奇的事:盤子越來越大,但員工數反而較 2021 年有下降。

既讓馬兒跑,又讓馬兒不吃草這種似乎有違常理的現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極兔在這個卷得一批的行業里,還能搞出新花頭:區域代理制。

市面上的快遞公司主要分直營模式和網絡合作伙伴模式。

直營模式就是京東快遞這種,所有網點、快遞小哥都是自家兄弟,自然說話又好聽、管理效率也高,只不過燒錢多、認兄弟速度也慢。

網絡合作伙伴模式說白了就是招加盟商,短期內可以快速鋪設網點搞量大管飽,但問題是各個網點的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管理上也很困難。

極兔的招式自成一派,他們先想辦法到當地搖人當代理,讓這些代理們自掏腰包加入,等業績做上來了,企業再花錢收購這些代理們反哺。

這種玩法在家電數碼、家居家具行業相當普遍,其中的佼佼者當屬 OPPO、vivo 們。而有意思的是,包括創始人李杰在內,整個極兔團隊早期有著濃厚的 OPPO 基因。

一位接近極兔內部的人士小 A 告訴我們,和市面上通達系的多級代理不同,極兔內部的代理制度僅有省區一級

在極兔內部看來,面對不同地域特點和瞬息萬變的市場,一個多級的中控調度往往無法因地制宜,也做不到與時俱進。

倒不如將盡可能大的權限交由區域代理們,他們在大方向上跟隨總部,在區域內根據情況自行靈活調度,反而能更高效。

極兔獨樹一幟的業務模式

通過這套組合拳,極兔一石三鳥,既避免了前期鋪設快遞網絡的資金壓力,又極大縮短了組網時間,還把自掏腰包出錢出人的區域代理們牢牢綁在戰車上。

誕生初期依靠創始團隊的老伙伴們組成的區域代理人團隊,一炮而紅成為東南亞第二大快遞公司。

另據《 晚點 》報道,當 2020 年極兔卷回國內,原計劃需要半年到一年時間的全國組網,最后利用該模式只用了不到 2 個月,成功在國內快遞業界站穩腳跟。

這次成功讓極兔信心暴漲,據小 A 回憶,極兔早期也有著不少直營網點,但就從 2020 年開始在國內逐漸裁撤直營網點,全面轉為區域代理模式

一直到現在,只有柬埔寨和新加坡仍然保有直營網點,其它地區幾乎全轉成了區域代理模式。

這也是為什么去年員工數變少了。畢竟代理公司的員工,可算不上是極兔的員工。

就現階段來看,起碼在海外,極兔這條新路跑通了。

而且極兔最被人詬病的服務差,也貌似 " 逆風翻盤 " 了。

根據郵政部的公開數據,今年第一季度,極兔的投訴率居然是所有頭部快遞公司里最低的。。

不僅是投訴率已經下降了,去年在考量時效性和服務質量等指標的菜鳥指數中,極兔一度排到了第二,僅次于順豐。。

這個數據過于 " 驚艷 ",差評君不得不查驗了一下,這里的投訴率其實只統計了通過 " 12305 " 郵政業用戶申訴電話和申訴網站的投訴,而且有效申訴率( 企業負有服務質量責任的 )其實還是行業平均水平。那些沒有通過這個渠道投訴的事件,并沒有被統計進來。

不過,這已經出乎差評君的意料了。

但,差評君去網上隨便一搜,似乎大家對于極兔的評價,還是清一色的:差、慢。明明質量已經大大提升了,怎么口碑還沒挽救回來?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割裂的情況,差評君覺得和早年極兔的各種騷操作,脫不開干系。

當初的極兔,除了區域代理這種模式之外,還有一招傳統藝能:價格戰。

極兔在國內的寄件單價一直在20 到 30 美分左右這個價格一度東南亞市場單價的四分之一放到國內橫向對比其他同行們,也要便宜不少

為了節衣縮食,收購百世之前,他們甚至選擇去蹭別人家早就建好的物流網點,私下里和各家網點簽合同。比如讓圓通的站點,不光送圓通的件,私下里再賺點外快,送送我極兔。

氣得其他家直接聯手封殺極兔。

本來快遞行業價格戰就沒完沒了,你還來添油加醋,這一下就把中國快遞業的桌子掀了。

在這張單價收入表上,能明顯看出 2020 年,極兔進入之后,各家的單價斷崖式下滑了。就連老大哥順豐,也被迫低頭。

跟大家這樣猛打價格戰的極兔,自己到底虧不虧呢?

答案肯定是:虧,而且賣一單,虧一單。

根據披露的每單成本來看,2020 年的時候,極兔每送一單,基本要虧損 0.28 美元。雖然現在的成本,已經壓縮到 0.4 美元一件,但每件要虧損 0.06 美元。。

就這么個情況,你說服務能好嗎?

所以啊,極兔這場仗打得其實也是很痛苦的。

低價戰略是搶來了市場,但也導致前期的口碑沒立住。而且他們在國內的收入數據細細一看,也沒那么出彩。

國內營收占比達到了總營收的一半對吧?但是,支出占比高達 6 成以上。

可以說極兔在用東南亞的利潤反哺中國市場的擴張。

因為這價格戰還在持續,極兔的虧損依然在持續。所以對于這次上市,不少媒體態度都比較悲觀,覺得這是續命。不過前段時間,各地的郵政管理局出手,限制快遞行業的惡意低價競爭,讓差評君覺得事情有了些轉機。不僅僅是各家快遞公司能從價格戰里緩過一口氣,在營收壓力緩解之后,快遞行業勢必回到卷服務這個正途上來。

而極兔的區域代理模式,到底是行業更新的一招活棋?還是一個會讓口碑持續不穩定的隱藏炸彈?都是需要快遞行業靜下心來好好思索的一件事。。。

畢竟晚入局還能分一杯羹的,基本沒有善茬。你看拼多多,就是硬生生從巨頭林立的電商市場里啃下了一塊肉來,更別說極兔已經在海外叱咤風云了。

也許這次上市,只是這只兔子瘋遍全球的另一步。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