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向 30 家日本公司收取專利使用費,是反擊還是自救?
華為日本分公司透露,華為已經開始要求約 30 家日本通信相關企業支付專利使用費。結合不久前日媒剛剛披露的關于日本政府將出臺針對中國的芯片出口限制、高新技術企業與半導體企業合作限制及相關供應鏈的多項限制性政策,再加上美國及歐洲部分國家再次要求對華為出臺限制性政策,從某種程度上來看,華為似乎是陷入了新一輪的 " 圍追堵截 " 之中。因此有評論認為華為收取專利費用是華為在對日 " 主動反擊 ",頗有一種拿日本中小企業開刀,"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 的態勢,事實確實如此嗎?華為還有哪些考慮?我們一起來聊一聊。
專利收費是結果不是目的目前,華為已經成為 5G 領域專利數量最多的品牌,在 5G、Wi-Fi6、H.266 等多個主流標準領域居于行業領先地位。相關數據顯示,截至 2021 年底,華為全球持有有效授權專利已經超過 11 萬件,其中 90% 以上為發明專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而在這數量不小的專利中大部分屬于標準必要專利,也就是說華為存在大量專利是包含在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中的。這主要是因為當標準化組織(國家、行業協會等)在指定某些標準時,很多華為專利由于在技術上或商業上沒有其他可替代方案,無可避免地要被涉及其中。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最大的電信公司 NTT Docomo 手中的 5G 專利數量在全球的占比不過 6%,遠不及以華為為代表的一眾中國企業。直到 2020 年,日本三大電信運營商才推出了 5G 網絡服務,使日本正式進入到 5G 時代,這使其在起步階段就落后于其他國家。要知道,同年中國 5G 用戶數量已經突破 1.1 億,相鄰的韓國 5G 用戶也突破了 900 萬。
起步遲緩只是表象,其根本原因在于日本政府在早期對 5G 技術的發展并沒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宏觀上對 5G 技術的發展采取了相對保守的態度,沒有明確的 5G 產業政策和目標,再加上 5G 發展前期在應用場景方面的缺乏也在限制 5G 技術發展。而與此相對的是,我國早在 2018 年就認識到了 5G 發展的潛力,發布了包括《5G 產業發展規劃》在內的一大批相關文件,提出了包括加大投入、優化營商環境、加強標準制定等在內的一系列措施來支持 5G 產業發展。
在此之后,包括華為、中興在內的一大批中國企業呈現出突飛猛進的態勢,在技術發展的同時挖掘了包括物聯網、車聯網在內的眾多 5G 應用場景,更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培養了一大批相應的人才,形成了良好的循環,而大量的 5G 相關專利就是這一過程的表現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缺乏政策支持的情況下,日本 5G 基礎設施建設也呈現出非常落后的狀態,日本三大運營商層計劃要采用共建的方式在 2021 年末實現 5 萬座基站的目標,但實際上截至 2022 年 3 月,日本全國 5G 基站數量仍然不足 1 萬座,而我們國家在 2020 年就已經開通超過 71.8 萬座 5G 基站,兩者差距不可同日而語。
雖然目前日本在積極布局 6G 甚至是 7G 產業,寄希望于在未來的技術上 " 彎道超車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 5G 相關技術方面確實有些 " 掉隊 " 并且對華為依賴程度很高。某種程度上而言,日本如果失去華為的 5G 技術專利,不僅會導致其國內運營成本上漲,5G 網絡建設也將會再次陷入落后,這恐怕是日本難以接收的代價,所以不得不乖乖交錢。在這方面任正非也表示,華為很多知識產權不會武器化,只是產權式相互交叉許可。事實上我們不難發現,華為收取專利費用并非出于一時的反擊,利用技術優勢打壓別國企業從來都不是華為的行事作風,這也體現在低廉的收費上。據了解,華為本次向日本企業收費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每單位 50 日元,約合 35 美分,另一種是按照設備價格按每臺 0.1% 收取,無論收費方式還是價格標準都是符合國際標準的。
對比一下其他廠家的收費方案:愛立信在 2017 年公布的 5G 多模手機專利標準中,根據手機售價不同專利費用在 2.5 美元到 5 美元之間;諾基亞 2018 年公布的 5G 專利收費標準為每部使用其專利的 5G 手機應當支付 3 歐元專利費。高通凈利潤中約一半都來自專利費用也早已不是秘密。事實上,關于專利收費價格標準,任正非在之前的《專利許可業務匯報》中就曾表示," 華為要構建合理的價格基準 ",樹立華為的創新者形象," 讓產業界能夠公平合理地使用華為的高價值專利 ",還強調 " 我們使用了別人的專利,也要合理付費 ",以此在行業內建立起有利于創新的知識產權價值觀和土壤,這才是華為此舉更重要的意義。
任正非指出,如果專利費用過低,直接結果就是投入研發的意愿降低,遏制整個社會的創新,這會造成華為在事實上的壟斷,也不符合發露要求的公平合理無歧視原則。不僅如此,研發過程中還會出現一定的失敗風險,這些也要包含在成本中,才會更好地鼓勵投入創新研發,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此外,通過積極展開許可活動促進創新、標準化和知識產權保護,維護行業內良好的創新環境,促進企業間相互認可知識產權價值,促進高價值標準技術研究形成 " 投入——回報——再投入 " 的創新正循環,提高產業的可持續創新發展能力,達到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的目的。
專利費用規范化是必由之路誠然,華為收取專利費對行業發展固然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對華為的發展而言也是一個非常必要的措施。眾所周知,華為作為一個非常注重科研創新的企業,研發費用一直不是一個小數目,截至 2022 年底,華為每年堅持將 10% 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到研究與研發,單 2022 年的研發費用支出就已經超過 1600 億元,占據了全年收入的 25%,而近十年的累計研發投入更是已經接近 1 萬億元。
但與此同時的是,華為一直不太看重由專利直接收取的專利費用。任正非曾幽默地形容這一現狀," 我們太忙了,發展太快了,沒時間收取專利費,當我們不忙的時候,閑下來的時候,即使要專利費,也不會像高通一樣要那么多。"
華為的這種方式在高增長階段或許問題不大,但現階段整個行業都在面臨著終端收入下滑的問題,華為也不例外。華為 2022 年業績數據顯示,2022 年全年營收 6423 億元,增長約 0.9%,基本利潤下滑了 68.7%,經營活動同比下降 70.2%,凈現金同比下降了 26.9%。華為早在去年就已經表現出了很強的危機意識,任正非發文呼吁華為不要再 " 講故事 ",要把 " 活下來 " 作為未來三年 " 最主要的綱領 "。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高質量地活下去,就必然要建立起一個穩健的營收體系,而專利費并不受到貿易及地緣政治的影響,而且能夠提供更加長期的收入,相對而言更加穩定,所以說將其視為增加營收的切入點非常合適。另一方面而言,隨著華為在技術上的成熟與擴張,專利收費也避讓將成為華為的重要商業模式之一。當然,專利收費的規范化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事,對于專利收取的結果,華為方面曾表示,應當做好打 " 持久戰 " 的準備,不求速勝,也不怕失敗,收多收少都是成功。通過不斷地溝通與談判,一方面厘清雙方的關系,另一方面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出一支善于溝通和談判的隊伍,為以后做準備," 當我們有一天走到世界領先的位置時,就可以來合理分配價值鏈 "。
如此看來,華為方面對收取專利費保持著相當樂觀的態度,某種程度上來說,華為向日本中小企業收取專利費用或許也只是對于未來的預演。畢竟截至 2022 年,與華為簽訂雙邊協議、付費獲得華為專利許可的企業只有 29 家,有很多企業仍然在不同程度上使用華為技術專利帶來的便利但卻沒有,如今也是時候利用在行業內的影響力積極促進形成更好的行業風尚。華為在針對此事的回應中表示,專利制度的本質是激勵創新,合理收費是創新的結果而不是目的。換言之,向日本企業收取專利費用是保護知識產權的正當行為,而保護知識產權是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華為的核心價值一直是向客戶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不難看出,以后將專利收費規范化將會是華為將長期施行的重要措施,而以收取專利費用為手段,建立穩定營收來源,建立良好正向的發展,維護良好的創新環境,這才是華為的真正目的。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
華為向 30 家日本公司收取專利使用費,是反擊還是自救?
華為日本分公司透露,華為已經開始要求約30家日本通信相關企業支付專利
-
環球最新:Kindle 中國區電子書店即將停止運營,你可以這樣下載買過的電子書
編注:亞馬遜中國將于2023年6月30日停止中國區Kindle電子書店的運營。
-
全球球精選!美光加大減產力度至 30% 減產將持續至 2024 年
集微網消息,當地時間6月28日,美光公布了第三財季財報,報告顯示美光
-
每日播報!榮耀手表 4 外觀曝光:支持 eSIM 獨立通話,方形表盤設計
IT之家6月29日消息,數碼博主@看山的叔叔今日曝光了榮耀手表4的外觀海
-
大疆 Air 3 無人機售價和實物照片曝光
IT之家6月29日消息,消息源@JasperEllens發布的最新推文信息,大疆Air3
-
每日精選:360 發布企業級大模型方案,周鴻祎稱行業化、企業級場景是藍海市場
大模型不是操作系統,未來將成為數字化系統標配。在近日舉辦的GPT產業
-
Mac Pro 被吐槽只配做三明治,為何成了蘋果最失敗的產品之一?|世界簡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雷科技2023年的WWDC關注度幾乎全在VisionPro身上
-
新房、二手房房價倒掛,北京一“網紅項目”傳 2500 萬活期存款驗資才可搖號選房
近期北京二環里宣武門附近的一個新房樓盤火了。由于限價導致新房比二手
-
海南椰島易主海口國資,重歸后就能打翻身仗?
(圖源:海南椰島官網)時隔七年,海南椰島(600238 SH)重回海口國資
-
光纖線一米多少錢?光纖怎么連接無線路由器?
光纖線一米多少錢?光纖跳線的結構很簡單由插頭和線材組成。插頭包含插芯、散件;線材由纖芯、外皮組成。...
-
eSATA接口是什么?esata接口怎么接硬盤?
eSATA接口是什么?外置存儲設備(如移動硬盤)接口仍普遍采用USB2 0或IEEE1394,盡管這兩種接口的數據傳速...
-
綠城“建筑博物館”再添新封面,汀嵐迎來美好“心”交付
央廣網北京6月29日消息隨著青島汀嵐的交付,這部綠城YOUNG系列的代表作
-
珠海萬達商管四度遞交招股書,在管建筑面積達6560萬平方米
珠海萬達商管四度遞交招股書,在管建筑面積達6560萬平方米2023-06-2916
-
電橋電路是什么意思?電橋電路可分為哪三種?
電橋電路是什么意思?電橋電路是由四個電阻組成的電路,其中兩個電阻相等,稱為基阻,另外兩個電阻分別連接...
-
天天報道:Apple Vision Pro 頂部帶子的工作原理以及何時需要它
AppleVisionPro的新渲染圖揭示了如何安裝可選的額外頂帶,其位置表明長
-
親近自然,蘇州公布首批15條山地森林步道_快看
6月28日,蘇州市2023年山地森林步道推介活動暨“蘇州森林步道康養行”
-
新聞組是什么意思?新聞組工作原理
新聞組是什么意思?新聞組(英文名Usenet或NewsGroup),簡單地說就是一個基于網絡的計算機組合,這些計算...
-
譯碼器是什么?譯碼器的作用
譯碼器是什么?譯碼器(decoder)是一類多輸入多輸出組合邏輯電路器件,其可以分為:變量譯碼和顯示譯碼兩...
-
什么是crt電視?電視crt和液晶的區別是什么?
什么是crt電視?crt電視就是老式的顯像管電視, 一般比較厚,但是亮度和對比度都十分不錯,觀看視角范圍...
-
拾音器是干什么用的?拾音器越多越好嗎?
拾音器是干什么用的?拾音器,又稱監聽頭。監聽拾音器是用來采集現場環境聲音再傳送到后端設備的一個器件...
-
氏族社會什么時候產生_氏族社會
1、氏族,又稱“氏族公社”。2、原始社會中為了生存,以血緣關系結合的
-
監控技術是什么時候出現的?監控技術的利與弊
監控技術是什么時候出現的?1942年。1942年首個場所監視鏡出現可以說是監控的鼻祖,1947年顯現管電視普及...
-
電腦和藍牙耳機已配對但連不上(電腦連不上藍牙耳機怎么辦)
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電腦和藍牙耳機已配對但連不上,電腦連不上藍牙
-
尼康d40是哪一年的?尼康d40套機的缺點
尼康d40是哪一年的?尼康d40的上市時間是2006年,是全手動操作的單反,采用的傳感器類型是CCD的。D40是一款...
-
泰國人為啥偏愛中國新能源車:“不便宜,但很酷!”
夜晚11點40分的曼谷唐人街,依然燈火通明,熱鬧非凡。摩托車、突突車(
-
泰康有百萬醫療保險嗎?有哪些好處?-世界今頭條
有。泰醫保百萬醫療升級版:可保一年,不保證續保,但最高可續保至99周
-
人保壽險百萬身價兩全保險怎么樣?怎么買?
還是非常不錯的,人保壽險百萬身價兩全保險產品組合,為您提供長達三十
-
江蘇衛視是幾臺頻道?江蘇衛視參數是多少?
江蘇衛視是幾臺頻道?20222江蘇衛視是在數碼電視44號頻道。根據查詢相關公開資料信息顯示,江蘇衛視是江...
-
保時捷將投資超200億歐元,用于電動化和數字化技術 天天熱文
保時捷將投資超200億歐元,用于電動化和數字化技術蓋世汽車訊據彭博社
-
零部件短缺緩解,豐田5月全球銷量增長10%
零部件短缺緩解,豐田5月全球銷量增長10%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6月29
精彩推薦
閱讀排行
精彩推送
- 筆記本硬盤不轉是什么原因?硬盤...
- Google 終止其 AR 眼鏡項目
- 全球快報:多所高校宣布7月1日起...
- 天天新消息丨騰訊:校園內非盈利...
- 海南萬里真吾鄉-當前看點
- Kindle 中國區電子書店即將停止...
- 全球焦點!華碩靈耀 X Ultra ...
- 硅圖并購 MIPS
- 面板行業將爆發并購潮 誰將遭遇...
- 短訊!24GB 內存手機來了!與其...
- 消失的公章 ,一份給企業高管和...
- 金融本科女,迷失畢業季
- 看透人性的十大金句 厚黑學經典...
- 漢語言文學就業前景張雪峰_漢語...
- 買車工作證明范本
- 國華網安(000004):股價5分鐘...
- 焦點報道:歡迎來到王之國周幾更...
- 每日精選:天眼新知 | 與AI時...
- 焦點信息:增額終身壽險怎么選?...
- 熱點評!增額終身壽險健康告知是...
- 最新消息:陽光保險增額終身壽險...
- 支付寶升級租賃行業平臺治理政策...
- 微信、支付寶將恢復支持國外信用...
- 越南長海集團考慮出售汽車部門少...
- 《夢中的那片海》女配趙昕出圈 ...
- BOE IPC·2023京東方智慧醫工論壇舉辦
- “股民”胡錫進炒股第三天:整個...
- 軟銀將開發生成式人工智能
- 當前快訊:華為參加 2023 上海...
- 谷歌 Pixel Fold 開始出現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