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黃牛讓餐飲業愛恨兩難

2023-08-04 21:08:31來源:ZAKER科技  

既饞黃牛帶來的免費水軍,又要普通顧客乖乖排隊,餐飲業真的 " 苦黃牛久矣 " 嗎?

作者 | 林正悅 編輯 | 楊 武


(資料圖)

出品 | 互聯網那些事

投稿微信 | ttsuper008

" 大城市就是機會多哈 "。

在省會城市轉了幾天的孟儀是這么總結這趟旅程的。

每次玩得忘記飯點沒提前叫號,餐飲聚集的步行街、購物中心總是人擠人,家家大排長龍目測入座需要一小時起步。

但只要放慢腳步,做出一副覓食的景象來,總會有路人打扮的大哥在他耳邊念咒般低語 " 吃 XXX 嗎?十分鐘,不用排隊 "。

幾天下來她已經知道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黃牛,不過是餐飲界的。

就和演藝市場的黃牛拒絕 " 黃牛 " 的標簽,而自稱 " 票務 "" 票代 " 一樣,餐飲黃牛也只認自己是 " 代排 "" 代購 "。

沒有什么 " 吃飯不用排隊的秘訣 ",黃牛背負這一切。

餐飲業 " 苦黃牛久矣 "

餐飲界的黃牛有兩種,一種是代客排隊,讓顧客用錢買時間。

不久前,有媒體報道,四川成都一火鍋店搞活動時,等位號被排隊的黃牛賣到 50 元一張。這些所謂的 " 代排 "" 黃牛 " 往往振振有詞:" 我花時間排隊,顧客花了錢,兩廂情愿的交易,有什么好反對的 "。

有的店確實火爆,但黃牛的刻意炒作也是顧客排不到號的原因之一。

黃牛的套路有多深?

據江蘇臺記者爆料,有黃牛組織觀眾前往烤肉店 " 充場 " 排隊等叫號,而后以 10 元一張的價格從充場觀眾手上收號牌,轉手以 80 元的價格賣給不愿意排隊的消費者。

無痛凈賺 70 元。

經常在外吃飯的食客已經對這樣的套路見怪不怪了。尤其是在外地旅游的游客,時間緊迫又想打卡知名餐飲店的情況下,不得不在黃牛手里拿號。

雖然行動上為這種行業亂象付費了,但他們可能比任何人都討厭黃牛 " 惡意取號轉賣 "。

黃牛攪局下,顧客取號就餐更卷了。原本排隊 30 分鐘就能解決的問題,現在拿到黃牛票,既要等黃牛號牌被叫號,少則 10 分鐘,多則 1 小時,又要付給黃牛代排費。

另一種做的則是 " 買櫝還珠 " 的周邊生意。

4 月份喜茶城市冰箱貼擴容至 200 款左右,跨城代喝的生意就火了。

微博話題榜關于 # 喜茶城市冰箱貼引發跨城代喝現象 ## 喜茶回應冰箱貼引發跨城代喝 # 等話題討論人數破萬,閱讀量達到 1 億多。

有人為了得到冰箱貼請人喝奶茶,條件是代領冰箱貼并郵寄。

不少人高價求購,免費的冰箱貼在二手市場上的報價幾乎都達到了 30 元左右,熱門款巔峰時期高達百元。在喜茶之前,肯德基的可達鴨、星巴克的貓爪杯都曾被炒至過千元的高價。

網紅的招牌讓顧客在 2 小時的等位時間和 50 塊的黃牛代排費之間搖擺不定,限量、限時、限定的消費噱頭也讓年輕人心甘情愿為餐飲周邊溢價買單。

但使用了鈔能力的顧客并不見得就能一勞永逸。

膽大的黃牛賣給顧客假號,或是一號多賣。顧客發現權益受損時已經找不到黃牛人了,只能找餐廳負責。

餐廳要是給這些假號、重號安排座位,既擾亂了正常的排隊秩序也是對后面老老實實排隊的顧客不公平;但要是不給他們安排,難以理清的糾紛勢必影響品牌形象,店內顧客的用餐體驗也會受到影響。

" 苦黃牛久矣 " 的聲音響徹餐飲業。

無法自證的清白、一本萬利的生意

為了對抗行業亂象,餐飲店們紛紛站出來抵制黃牛。

7 月 6 日,四季民福官方微信公眾號 " 四季民福烤鴨店 " 發布嚴正聲明稱," 嚴厲打擊黃牛,維持就餐秩序 "" 對黃牛說不,為舒心鋪路 "。

聲明中可以看到,四季民福制定了多項排隊規則,包括 " 只接受紙質號、本人微信公眾號取號 "" 第一餐不允許占座,人齊方可入座 "" 線上取號等位數大于 50 時只接受現場等位 "……

另一網紅火鍋品牌吼堂老火鍋早就在門店顯眼位置張貼了 " 黃牛止步 "" 禁止黃牛,從我做起 " 等標語。今年更是升級招式,推出防黃牛印章。公告上也寫得很清楚,因為 " 近期黃牛猖獗,高價售賣吼堂老火鍋排隊小票 ",所以才 " 被迫退出 " 這種定制排隊方式。

在消費者集火黃牛時,餐飲店亟需表態自己是站在消費者這一邊的。

和前文記者臥底發現的 "10 元收來的票反手 80 元賣出 " 類似,去年茶顏悅色奶茶店初開到南京時,也有黃牛組織人去現場充場排隊。

代購、黃牛的炒作下,茶顏悅色在公眾號發文為 " 一杯小小的奶茶引起的風波 " 道歉,南京新街口店開業半小時后就停業,茶顏悅色也稱 " 會有限購的動作來抵制代購和倒賣行為 "。

" 排隊 = 營銷炒作 " 的刻板印象下,餐飲店鋪無法自證清白,品牌背上 " 營銷咖 " 的名聲,顧客多花錢多花時間,只有黃牛游走在灰色地帶安心數錢。

按照爆料者提供的截圖來看,假設茶顏悅色平均一杯奶茶要排隊兩小時,那么朝九晚六的 " 托 " 們一天至少能買 4、5 杯,按 110 結算 " 工資 ",再加上 20 元一杯的提成,一位充場人員從早站到晚能掙 130 元左右。

15 元的奶茶,當時被炒到了 200 元,但凡賣出去一杯,黃牛都能回本,也就是說每位充場人員每天能給黃牛帶來大幾百甚至過千的純利潤。

黃牛代排已經成為新職業,年初有自媒體爆料稱黃牛 " 平時每天能掙幾百,節假日上千,春節期間就掙兩萬多 "。

黃牛也不是單打獨斗的 " 個體戶 "。

紅餐網曾分享過拖家帶口齊上陣的黃牛團伙——兩位白發老人、兩位中年婦女、一位中年男子和一位抱著小孩的少婦,他們前方采購、后方銷售,分工明確,配合十分默契。

生意好的時候,他們收入能超過 8000 元 / 天,凈賺不少于 5700 元,月賺可達 17 萬。銷量和售價都降低的情況下,每天也能凈賺大約 1800 元,月賺 5.4 萬元。

雖然很多人對 " 月入 X 萬 " 的數字眼紅,但還是要提醒一下,正如南京市市場監管局說的那樣," 黃牛代購屬違法行為,如遇可撥 110 報警 "。黃牛屢禁不止,店家 " 既要又要 "

雖然大部分餐飲業努力地抵制黃牛了,但收效甚微。

四季民福發出抵制黃牛的公告后,閑魚上 "100 元一個普通位 ""200 元一個觀景位 " 的帖子依舊火熱。

對黃牛進行管控,黃牛取號越來越困難,黃牛票有時候會更貴。

有的真抵制,有的假做戲,也有更多的餐飲店連 " 抵制黃牛 " 的口號都喊不出來。

原因很簡單,有人排隊是對餐飲店實力的一種肯定。

有餐廳將 " 排隊王 " 當作榮耀展示。

顧客也會在長長的隊伍下駐足," 每天都這么多人排隊,想必很好吃吧 "。

誰能看得出來這個隊伍是自發形成的還是人為炒作出來的。

因此不少餐廳嘴上說著 " 抵制黃牛,維護消費者權益 ",實際上對黃牛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免費的 " 水軍 " 不要白不要。

甚至有餐廳和黃牛相互勾結,共同炒作。

早前,長江日報在一篇報道中,曝光了武漢漢江路地鐵站 D 出口附近一家糕點店雇人排隊,營造銷售火爆假象,誤導消費者購買的行為。

黃牛混在普通顧客中排隊購物,而后扭頭繞到后廚,將剛到手的糕點還給商家,平均一單能賺 25 元至 30 元 " 勞務費 "。

報道發布后,江漢區工商質監局第二工商所執法人員對其進行了調查。已責令店家停止目前的銷售行為模式,并根據《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第六條第四款的規定,對其進行立案調查。

隨后,該品牌隸屬的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聲明稱,這只是這一家店的行為,不代表其他店,公司從來沒有指導授權店管理人員采用欺騙消費者的辦法營銷。

" 網紅經濟 " 改變了傳統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排隊成了當代人吃喝 "play 中的一環 "。

有人發帖稱贊 " 不愧是買黃牛號還等了兩個小時的火鍋店 ",有人評價烤肉店 " 避雷!黃牛炒作!根本就不好吃 ",不管排隊后的體驗如何,奔赴在潮流一線的年輕人們足以憑借排隊進網紅店這一行為獲得社交關注。

餐廳態度曖昧沒關系,市場會調控一切。

去年初,網紅面包品牌 "BUTTERFUL&CREAMOROUS 黃油與面包 " 首次進入北京后就被黃牛盯上,當時一袋原價 150 元左右的經典產品,要在黃牛處花 400 元才能拿到。

而今年夏天,江蘇一網友發現排隊的人明顯少了很多,黃牛 " 加 10 塊 " 的叫賣都沒有市場。

既要火爆的隊伍,又要顧客看到長隊還愿意等的忠誠,餐飲店總要拿出點實力來。

茶顏悅色在南京開了十幾家,每天店門口的隊伍還是能拐幾個彎,而千千萬萬在黃牛炒作下崛起的網紅店,讓多少黃牛賠了個底朝天。

至于實力不配位還想借黃牛炒作火出圈的,消費者的錢包會教他們做人。

參考資料:

紅餐網:月入 2 萬,與餐廳勾結!餐飲黃牛產業鏈有多 " 火 "?

餐飲老板內參:斬不斷的餐飲 " 黃牛 " 亂象

餐飲界:百元的冰箱貼、千元的貓爪杯,是誰將周邊炒進了 " 黃牛圈 "?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