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蘋果收的這些錢,他們早就不爽了

2023-08-14 23:05:41來源:ZAKER科技  

不久前,蘋果公布了上個季度的財報,數據有點不好。


(資料圖片)

上個季度,蘋果營收 817.97 億美元,同比下降 1%,并且已經是連續三個季度下降,資本市場對此反應明顯,當天,蘋果股價下跌 4.8%,市值蒸發了 1444 億美元(約 10355 億元人民幣)。

* 蘋果的股價波動,數據來源東方財富網

1444 億美元是什么概念呢?老狐這么形容吧,在我寫稿時,比亞迪(7585 億人民幣)和小米(2769 億元人民幣)兩家公司的市值總和差不多才夠蘋果一天跌的。

硬件產品銷售下降是蘋果營收下跌的主要原因,面對電子產品市場消費疲軟,蘋果也毫無辦法。硬件產品的收入為 605.8 億美元,同比下降了 4.49%,iPhone 和 Mac 產品銷售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但跌得最多的是 iPad,57.91 億美元的銷售額,同比下降了 19.8%,怎一個 " 慘 " 字了得。

* 蘋果的第三財季財報(第二季度)

不過,蘋果的服務業務營收依然上漲了 8.2%,成為這份財報最大的亮點。根據財報數據,服務業務營收為 212.13 億美元,毛利率超過 70%,而蘋果的硬件產品的毛利率也 " 才 " 35% 左右,要知道,根據數據研究機構 Counterpoint 的公布的數據,iPhone 在第二季度賺走了全球智能手機 85% 的利潤。

* 第二季度各手機廠商的銷售對比,數據來源 Counterpoint

相比之下,大家應該明白蘋果的服務業務有多 " 暴利 " 了吧。

蘋果的服務業務比較廣泛,簡單來說,是除了硬件產品之外的其他業務。但細分起來,服務業務包括 App Store、流媒體 Apple Music 和 Apple TV Plus、iCloud 存儲、AppleCare 保修、與谷歌搜索引擎許可協議的廣告收入、Apple Pay 和其他產品的支付費用等。

在服務業務的幾個項目中,如今最暴利、最輕松、同時也是爭議最多的業務大概就是 App Store 了。

*App Store 截圖

老狐今天來聊一聊蘋果的 App Store。

App Store 有多賺錢?

將優秀的軟硬件結合起來,打造成護城河,然后穩穩地賺錢,蘋果如今玩得爐火純青,App Store 是這一套玩法的最佳案例,但讓蘋果走上這條路的卻是蘋果的音樂服務。

*iTunes1.0

iPhone 發布后,App Store 沿用了 iTunes 的運營方式:封閉的生態、相同的分發模式和相同比例的傭金。

蘋果沒有在財報中透露服務業務各個項目的具體數據,但從之前新聞的蛛絲馬跡中,我們可以推測出 App Store 的收入。

蘋果每年 1 月 10 日都會公布 App Store 的營收數據。今年 1 月, App Store 已累計為開發者創下 3200 億美元的營收,而去年 1 月公布的數據為 2600 億美元,由此可以推算蘋果在 2022 年給開發者帶來的收入是 600 億美元左右。

蘋果能從中獲得的收益是多少呢?根據 App Store 的政策,蘋果會從用戶數字消費中抽取 30% 的傭金,也就意味著開發者能拿到用戶 70% 的消費金額,不過蘋果為中小開發者做了調整,年收入 100 萬美元的開發者只收取 15% 的傭金。

由此可以推算蘋果一年在 App Store 的傭金收入大概是 106-257 億美元。根據 SensorTower 在 2019 年的數據,前 1% 的開發者貢獻了 AppStore 93% 的收入,即絕大部分數字消費, App Store 可以從中抽取 30% 的傭金,App Store 每年的傭金收入,老狐估計接近 250 億美元。

蘋果不用自己開發 APP,只需做好 App Store 的運營和維護,每年就能從 APP 的數字消費中抽取傭金 250 億美元,有人把蘋果這筆收入稱為 " 蘋果稅 ",是用戶在 iOS 生態消費時蘋果從中收取的一筆 " 稅款 "。

除了 " 蘋果稅 ",App Store 還能通過廣告推廣業務(Apple Ads)來獲得收入,這筆收入具體金額我們不得而知。

引發眾怒的 " 蘋果稅 "

如此霸道的收費方式自然引來其他開發者的不滿,比如游戲開發商 Epic。

2018 年 3 月,Epic 的游戲《堡壘之夜》在 App Store 上線,2020 年 8 月,Epic 在 iOS 版《堡壘之夜》中試圖繞過蘋果的支付系統,加入自己的支付系統,然后蘋果以違反政策規定為由將《堡壘之夜》下線。

據報道,在上線兩年多的時間里,玩家一共為游戲付費約 10 億美元,蘋果拿走了其中 3 億美元。

* 游戲《堡壘之夜》

Epic 起訴蘋果壟斷,批評蘋果借用封閉的生態強行在 App Store 中收取 30% 的傭金。

蘋果則發起反訴,認為自己生態封閉是為了保護用戶的隱私和應用的安全,30% 的傭金符合行業標準(Google Play 以及游戲平臺索尼 PlayStation 和微軟 Xbox 同樣收取 30% 的傭金)。

2021 年 9 月,法官裁定蘋果在十項指控中有九項勝訴,只有阻止開發商在 APP 中將使用者轉介到其他支付平臺的 " 反轉向政策 " 敗訴。

對于這一結果,雙方均不滿意,繼續提起訴訟。

今年 4 月,美國第九巡回上訴法院宣布維持原判。

7 月,案件雙方上訴至美國最高法院,如果最高法院繼續維持原判,那么蘋果仍可以維持目前 AppStore 的收費政策,但將要允許開發者在應用中支持第三方支付。

對蘋果 App Store 政策不滿的不只有 Epic,前段時間,英國的開發者也向蘋果發起了集體訴訟,指責蘋果濫用市場主導地位,在 AppStore 中收取 30% 的傭金是壟斷行為,并索賠 10 億美元。

不爽 App Store 的科技界大佬也不少,比如馬斯克和扎克伯格,雖然他倆最近約架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但在面對蘋果時,他倆立場是一致的。

馬斯克多次吐槽 App Store 抽取 30% 傭金的比例過高,稱它為互聯網隱藏的稅。

* 馬斯克推特

扎克伯格也認為蘋果能夠控制設備上的應用體驗是有問題的,會導致移動生態的大部分利潤流向蘋果。就差直接把壟斷說出來了。

和扎克伯格一樣吐槽蘋果壟斷市場的還有音樂流媒體 Spotify 的 CEO 丹尼爾 · 埃克,Spotify 作為全球最大的音樂流媒體平臺,也是 Apple Music 的最大競爭對手。

Spotify 在 App Store 上線后,用戶每筆消費要被蘋果抽走 30% 的傭金,這使得 Spotify 在面對 Apple Music 的競爭時有著天然的劣勢。

* 音樂流媒體 Spotify

Spotify 曾在 2019 年向歐盟投訴蘋果利用市場壟斷地位進行不公平的競爭,該投訴至今沒有審理結果。

但蘋果后來做出了讓步,去年三月,蘋果宣布允許 " 閱讀類 " 應用跳轉至為用戶提供注冊和付費的外部鏈接,閱讀類應用包括 Spotify 和 Netflix,而 Netflix 也是 Apple TV Plus 的競爭對手。

* 蘋果官網

App Store 收費何去何從

在前文提到,如果蘋果和 Epic 的訴訟案維持原判,那么蘋果將不得不修改 App Store 的政策,允許開發者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完成支付,這看起來似乎使得蘋果無法從用戶數字消費中獲利。

但上有政策,蘋果下有對策。

2021 年韓國通過了《電氣通信事業法》,規定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必須允許應用使用第三方支付。

蘋果的對策則是限制第三方支付平臺接入,通過控制接入的支付平臺,蘋果依然能從每筆付款中抽取 24% 的傭金。

蘋果要面對的不只是開放第三方支付的要求,在歐洲,還要被迫開放第三方應用。

去年 11 月,歐盟通過了《數字市場法》,法案規定蘋果必須在明年 3 月 5 日之前允許用戶在 iOS 設備上安裝第三方應用,而不是限制用戶只能在 App Store 安裝。不知這是否是 Spotify 的投訴起到了作用。

也許在今年的 iPhone 15 上,歐洲地區的用戶將能使用第三方應用,也無需再通過蘋果的支付平臺付款。不過,一些分析認為,這項調整對蘋果影響不大,只會造成蘋果的服務業務營收下降 4%,總營收下降 1%。

不只是地區政策限制蘋果,開發者和一些企業也在想辦法來保證自己的利益。

例如馬斯克的 X(推特)為了保證在安卓和 iOS 端收到的費用一致,在不同平臺價格有所不同,X 的認證服務費用收費標準是安卓端 7 美元,iOS 端則是 11 美元。App Store 抽取 30% 的傭金最終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在國內也有互聯網企業如此,比如虎牙和抖音等直播平臺,用戶在平臺充值相同的金額,收到的代幣,iOS 端只有安卓端的 70%。

* 左:iPhone,右:安卓

這樣的做法一方面將 30% 的 App Store 傭金成本轉嫁到 iOS 用戶上,另一方面引導 iOS 用戶在其他平臺(比如網頁端)付款,避免被 App Store 收取傭金。

然而,這一方式最終受傷害的只有 iOS 用戶,付費要么貴了,要么變麻煩了。

寫在最后

這就是目前 App Store 所面臨的現狀,無論是支付還是應用管理,外部環境都在逼著它走向開放。

蘋果也有苦衷,多年來,iOS 正是憑借其系統封閉性,管控應用質量,將不符合要求的應用阻擋在生態之外,保證其優秀的使用體驗,以吸引用戶,這是蘋果多年來利用軟硬件結合所打造的護城河,也是蘋果抽取傭金的商業邏輯。

* 蘋果總部 Apple Park,圖源網絡

但天下苦 " 蘋果稅 " 久矣,這才有越來越多的開發者站出來反抗蘋果,包括部分地區政府推出相關法律政策,迫使蘋果走向開放。

一旦開放第三方應用,蘋果失去對 APP 的管控,部分應用又將如某些安卓流氓應用那樣野蠻:窺探用戶隱私,后臺隨意啟動,占用更高的系統內存等,蘋果也將失去系統生態這一最大優勢,無異于讓蘋果自毀長城。

曾經,人們用喬布斯站在科技和人文的交叉路口,形容蘋果的產品兼具科技和人文屬性;如今,App Store 的發展越來越接近封閉和開放的交叉路口,是二者兼而有之,還是只能選擇其一呢?蘋果的未來何去何從,老狐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蘋果官網

Counterpoint:Apple ’ s Smartphone Revenue and Operating Profit Hit June-Quarter Records in Q2 2023

新浪財經:蘋果還是贏了,Epic 訴 App Store 壟斷未獲法院支持

財聯社 : 上千名開發者向蘋果發起 10 億美元訴訟

愛范兒:韓國開先例,蘋果 App Store 首次向第三方支付開放

9to5Mac:Apple faces March 5 deadline for third-party app stores – but don ’ t hold your breath

CNBC:WhyEurope ’ s efforts to open up the iPhone won ’ t hurt Apple too much

財聯社:蘋果重大讓步落地:奈飛等 app 可向用戶提供第三方付費外鏈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