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正文

《吐槽大會》爽約 脫口秀的冒犯與冒險

2021-03-22 14:05:31來源:北京商報  

一眾粉絲翹首期盼,最新一期《吐槽大會》爽約了。

3月21日,《吐槽大會》在其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第八期因剪輯時間不足無法按時與大家見面”,并對觀眾表示抱歉,希望大家能夠理解。節目組說的第八期,應該就是體育專場下集。根據預告內容,這期節目本是郭艾倫和周琦上臺吐槽。

此前一期,男足男籃上演“菜雞互啄”,引發全民熱議。兩方隊員親自下場互撕不留情面,幾乎將脫口秀中的“冒犯”推向極致。節目效果好得出奇,大熱之后也引發不少非議。有人認為這是嘩眾取寵,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也有人說,這是勁兒沒使到正地方,有心互啄,不如相互激勵。

去年,抱著吉他的王勉以151票當選冠軍,《脫口秀大會》收官,平均每期播放量過億。在脫口秀類綜藝的帶動下,脫口秀這門在中國原本冷門又小眾的藝術形式已經熱得發燙。

“世界以痛吻你,你扇他巴掌啊。”王勉唱出來的,是脫口秀慰藉人心的一面。面對奮斗的艱辛、打工人的不易、沒錢的困擾、情感的不確定性、家庭生活的不盡人意,都是脫口秀里不吐不快的感同身受,催生出特定的群體認同,讓人感受到“梗”文化的善意與溫情。

“臉都不要了!”“有的男的明明看起來那么普通,卻可以那么的自信。”范志毅和楊笠道出來的,則是脫口秀令人不爽的另一面。他們共同呈現出對海外原始脫口秀的一種繼承,這種文化胎記包含對社會現實的關注與評論,甚至帶有刺耳的抨擊與貶損,這在溫文爾雅的文化生態中難免格格不入,又借助網絡文化形成特有的精神氣質:自由且自我,尖銳且刻薄。

這些會令人“不適”的脫口秀,往往有梗、有節奏,有腔調。George Carlin越老越憤怒,他調侃“地球才不會完蛋呢,要完蛋的是我們”。毒舌小生Simon Amstell敏感脆弱且神經質,拆穿人類善意的謊言,分享喪氣的生活,在尷尬搞笑中探討人生。Bill Maher一直在講自己的政治梗,且堅稱“But I'm Not Wrong”,將美國政府關門的教訓總結為“錢包”而并非“建墻”,因為美國經濟已經不再創造中產,而是在榨干他們。

和海外成熟的自成風格的脫口秀市場比,在當下國內的脫口秀市場,制造一個call back的“梗”,創造一個“明普但信”的名場面,還只能徒有其表。脫口秀演員將原本略帶悖謬與荒誕的情景做了極致化的演繹,還未形成穩定完整生態鏈之前,小心摸索、暗暗嘗試。試探尺度,查找邊界,反思輿情,體察人心。

李誕是個深諳商業社會期待的喜劇人,他帶領笑果與市場和解,用競技的形式包裝了脫口秀,通過PK、晉級、待定、復活等玩法,讓脫口秀有了綜藝感,也有了市場緣。而這,僅僅是個開始。對于分寸和尺度,對于內容的進退有度,對于環境的明察秋毫,不斷拓寬的受眾群體背后,可能是越來越窄的創作“空間”。

因為冒犯,終究還是一種冒險。(陶鳳)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