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日本零部件造假引起輿論嘩然 降成本是造假主因

2021-03-22 13:27:28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近日,日本汽車零部件巨頭曙光制動器工業株式會社(以下簡稱“曙光制動器”)公布,該公司日本國內工廠生產的剎車及零部件產品有11.4萬多項質檢數據是篡改或者編造出來的。一時間,輿論嘩然。

曙光制動器是豐田、本田、馬自達、日產等10家日本汽車制造企業的零部件供應商。該公司官網公布的信息顯示,豐田公司是該公司最大股東,持股比例超過11%。據日本媒體報道,本次造假事件波及豐田、日產等多家日系汽車企業。

降成本是造假主因

曙光制動器董事長宮地康弘說,數據造假,主要是因為公司內部監管機制不健全、合規意識淡薄,檢查人員未頻繁變更。他表示,今后將在質檢環節導入信息技術,減少人工質檢的比例。

權威檢測機構零部件檢測工程師周京(不愿透露單位)分析認為,曙光制動器造假有三個原因。

第一,當前,日本汽車行業不景氣,產量下降且產品價格還在降低,企業已經無利潤甚至持續虧損,經營難以其維繼。

第二,日本企業家族式的經營方式較多,在企業內部容易形成一致的經營理念,當企業難于維系時,也容易走極端的路線。另外,日本的整零關系大多是依附關系,為了整體的利益,犧牲小個體的利益可以說是傳統。

第三,日本汽車零部件質量缺乏行政監管,靠企業自我聲明和市場選擇進行管理。當行業景氣度尚高時,這種管理方式能夠提高效率、減少生產企業的負擔。但當行業景氣度較低、整體處在下降通道時,這種管理方式就失效了。個別企業為了利潤、生存,采取造假的方式降低生產和經營成本,以提高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新能源汽車行業獨立研究員曹廣平持類似觀點:第一,曙光制動器原本屬于家族管理經營不善的企業,后聘用職業經理人管理。正是因為“業績有所改善”,“造假逐利”的蓋子才未能早日被揭開。第二,曙光制動器的大股東有豐田和五十鈴等汽車企業,在這種長期固定體系內供應的情況下,產品不造假,但數據造假得以長期掩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日系零部件企業普遍奉行低成本原則。這次縮減成本縮到了產品檢驗成本的頭上也具有普遍性。原來的神戶制鋼事件也是如此,造假產品冒充與客戶約定規格相符的達標產品出售。他們認為,不可能將產品金屬熔化回收再造,否則,難以承受巨大的成本壓力。從企業內部制度來說,日系企業在交貨期存在壓力,質檢部門疲于應付不敢規范操作,是其造假行為的微觀原因。

無召回不追溯欠妥當

宮地康弘稱,涉事汽車企業重新檢查后認為產品性能均無問題,當前曙光制動器及相關汽車均無召回計劃。曙光制動器已經向日本國土交通省等主管部門提交了調查報告,并對包括社長在內的公司高管進行了降薪處罰。ISO9001認證和IATF16949認證也對其下達審議暫停的通知。宮地康弘表示,今后將在質檢環節導入信息技術,減少人工質檢的比例。

曹廣平認為,這樣的處理方式沒有說服力。產品數據在汽車零部件日后使用、維護乃至追溯的過程中是有實際用處的。另外,產品出廠時性能沒有問題,并不代表產品永遠沒有問題,在日后出現問題以及很多情況下,數據還是有支撐作用的。

對其高管的處罰只是一個方面,關鍵在對顧客的產品負責,公開并公正處理產品的相關問題,比如,在征求消費者意見的情況下追溯并糾正產品數據是最基本的。國際質量認證機構對該企業的處罰應該是有依據的,但是質量認證機構也應該反思互聯網信息時代主要靠質量體系文件管理和認證核查的制度是否已經過時,大數據及動態實時監測是否應更大規模地使用。

周京也認為,曙光制動器的說法站不住腳。公司已經通過了ISO9001認證和IATF16949認證,質量管理體系應該說是完善的,內部的監管機制也應該是有的,問題是有質量管理體系但不執行,所以才會發生造假事件;對檢查人員的技能進行培訓、對其工作質量進行監管,是公司質量體系必須保障的人員素質要求和監管要求,曙光制動器沒有在人員培訓和監管上盡到職責。

“在質檢環節導入信息技術,減少人工質檢的比例只是一個方面,關鍵在嚴格按照ISO9001認證和IATF16949認證的要求,完善內部監管機制,保障質量體系有效運行。”周京說。

當然也有相反觀點。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造假的重要原因是日本汽車企業標準要求過高,一般是企業標準高于行業標準,行業標準高于國家標準,本來日本汽車企業的標準就存在冗余問題。產品質量是生產出來的,不是檢查出來的,只要在生產環節嚴格按照程序標準,產品雖沒達到汽車企業要求,但事實上仍然不存在質量問題。當前,其處理方案是可以接受的,導入信息技術也是最佳應對方式。

損傷日本制造形象

曙光制動器造假并不是個案,也不是短期行為。

有媒體報道顯示,2020年12月,曙光制動器在內部調查時發現,旗下曙光山形制造、曙光福島制造、曙光巖槻制造以及曙光山陽制造四家公司均參與造假,而這些造假行為早在2001年1月提交的報告里就已經存在。這或意味著該公司的產品數據造假行為已持續近20年。

事實上,僅從2016年開始,日本就有四五起嚴重造假事件。2016年,三菱汽車、日產、鈴木被曝燃油效率造假。2017年10月,斯巴魯位于日本群馬縣的工廠被曝有無證照人員在從事車輛檢查工作,且新車出廠里程數造假。2017年11月,日本東麗被曝篡改制品的檢查數據,向輪胎廠商等13家公司供應了偽造強度的輪胎增強材料。2020年,日本電裝被曝出燃油泵產品存在質量缺陷??梢?,日本制造業數據造假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周京認為,這次曙光的造假事件,就像有人又一次地打開了潘多拉盒子??梢酝茰y,在當前汽車行業不景氣的條件下,這種造假事件還會繼續發生,不排除有些企業早已開始造假,只是還未揭露出來而已。

這樣的造假,對汽車消費者的安全極不負責,在汽車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降低了汽車的安全性和性能,而汽車制動系統是主動安全系統之一,不允許有任何馬虎;也會使本已處在寒冬的日本汽車行業日子更加難過,人們對日本汽車的信心開始下降。如果這次造假事件就此不了了之,將會產生很壞的影響。

崔東樹認為,日本汽車企業過高的標準給供應商增加了負擔,極易催生造假,對汽車企業增加了產品成本,進而降低了競爭力,造成惡性循環。“可能其他國家的造假行為并沒有被公開,日本對造假還是比較重視,也比較嚴謹,關鍵在負責任和改正。”

對中國汽車行業影響不大

如今,日本制造業的“工匠精神”已經被謔稱為“躬匠精神”,日本制造跌落神壇,是否會波及中國汽車業呢?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分析認為,日本汽車企業多在海外建廠,其在海外的供應體系以本土的為主,所以曙光制動器造假更多影響的是日本國內。但也不排除雷克薩斯等少量高端車受到波及。

張翔指出,如果中國有關部門發現受到波及車輛,就應該立即召回,以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曙光制動器在蘇州也建有工廠,建議國內有關部門對其蘇州工廠進行質量檢查,以確保產品質量。

中國航空汽車系統控股有限公司高級專務周世寧也認為,中國汽車企業與零部件供應商之間的關系和日本不同。在日本,汽車企業與零部件供應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日本供應商造假,其股東汽車企業可能是知道的,只不過也在包庇。

“中國汽車企業和零部件供應商之間大多沒有資本關聯。當汽車企業發現供應商造假,為了保證自己的聲譽,會毫不猶豫地將零部件企業踢出供應體系。因此,中國零部件供應商偶然造假有可能,但不可能有預謀地長期造假。”周世寧說。

張翔認為,曙光制動器這樣的大型供應商不僅和汽車企業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且在同行業處于重要甚至壟斷地位。中國汽車產業鏈可選擇的供應商有很多,汽車企業的抽檢流程可以發現造假行為,而一旦造假被發現,車企更換供應商也相對容易。(郝文麗)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