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做大優質公平教育“蛋糕” 中招新政能否舒緩“雞娃焦慮”
“道理家長們心知肚明,但激烈的生源爭奪戰迫使家長們不得不加入‘雞娃教育’的大軍——畢竟勤能補拙。”
隨著2021年鄭州市區中招政策發布,考生和家長們的考前焦慮或許舒緩了一些。
同去年相比,今年鄭州市區普通高中共下達計劃828個班,比去年增加71個班,其中公辦高中增加16個班,民辦高中增加55個班。鄭州市區中招政策也有五大變化,包括部分考試科目時間有調整;國際班面向本地招生;公辦、民辦普通高中原則上實行屬地招生,不再面向全省招生;政策性照顧對象有增有減;普通中專在考試前報名,考試后填報志愿。從增加班級數量,到“堅持屬地招生原則”,新中招政策的“加減法”目的都是保供給,對鄭州市區考生而言是福音,對外地高中來說也是利好。
近年來,在“毛坦高考工廠”和“神一樣的衡水中學”的示范效應下,跨市搶人、跨省搶人,各地對高中優質生源的爭奪呈白熱化。我省優質教育資源本就不足,而且地區分布不均。無序的中招搶人大戰,既讓大班額現象遲遲無法解決,更讓“擠出效應”越發凸顯。優質生源流入的城市,使得本地一些學生失去了上好高中的機會;優質生源流出的地方,使得當地高中生源不足、教學質量難以提升,遭遇生存危機。無論是流入還是流出,都逼迫家長們陷入“雞娃焦慮”,不得不向課外培訓機構求助。
所謂“雞娃”是網絡流行詞,就是給孩子打雞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虎媽”“狼爸”們為了孩子能讀好書,不斷地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不停地讓孩子去拼搏。網絡上的育兒經把孩子分成幾類,普通孩子是普娃,某一方面或多個方面非常優秀的孩子叫牛娃,數學比較好的叫奧牛,能看英文原版著作的叫英牛,雞血級別的素質教育叫素雞,以鋼琴、圍棋、畫畫等培訓見長。道理家長們心知肚明,但激烈的生源爭奪戰迫使家長們不得不加入“雞娃教育”的大軍——畢竟勤能補拙。
“雞娃教育”的負面影響,不僅是“不輔導作業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中小學生負擔太重,短視化、功利化問題沒有根本解決;校外培訓機構無序發展,“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象突出,義務教育存在的這些突出問題,“雞娃焦慮”的傳導難辭其咎。“雞娃焦慮”中的孩子,不僅有近視率居高不下的生理健康問題,更有厭學、抑郁等心理問題襲擾。這個焦慮不盡快消除,就會成為孩子們茁壯成長的一道坎兒。
切實增進民生福祉,離不開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官方帶娃”著力破解中小學生“放學早、家長接送難”問題;下大力度縮小城鄉、區域、校際、群體差距,推廣“縣管校聘”、校長職級制和集團化辦學改革試點……依靠改革,我省基礎教育工作在“十三五”時期取得全方位、深層次、突破性進展。在“知識改變命運”根植人心的現實下,河南作為全國基礎教育第一大省,破“雞娃焦慮”等不了、慢不得、拖不起。加快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加快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和管理能力提升,積極引進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深化改革做大優質公平教育的“蛋糕”,我們才能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丁新偉)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