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正文

三季度中國經濟恢復向好 觀察中國經濟不能只看一時

2022-10-27 07:57:30來源:城市金融報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三季度中國經濟恢復向好,明顯好于二季度。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87026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0%,比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8%,二季度增長0.4%,三季度增長3.9%。從環比看,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3.9%。

從二季度的0.4%到三季度的3.9%,中國經濟經受住了又一次“壓力測試”,展現出強大韌性。綜合來看,三季度生產需求持續改善,就業物價總體穩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總體運行在合理區間;對比來看,中國經濟發展在主要經濟體中仍處于較好水平,中國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穩定器和動力源。

風物長宜放眼量,觀察中國經濟數據不能只看一時。衡量中國經濟發展,增長速度是重要指標,但不是唯一指標,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從短期波動中看到大邏輯大趨勢。科學分析中國經濟,要看這艘大船方向是否正確、動力是否強勁、潛力是否充沛。在大海中航行,再大的船也會有一時的顛簸,但這是前進中的問題,我們有信心在發展中解決這些問題。

信心,來自堅強核心的掌舵領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采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信心,來自長期積累的雄厚基礎。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長到114萬億元,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達18.5%,提高7.2個百分點,穩居世界第二位。制造業規模、外匯儲備穩居世界第一,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2013年至2021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6.6%,高于同期世界2.6%和發展中經濟體3.7%的平均增長水平,經濟增長率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特別是,我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信心,來自提質增效的澎湃動力。十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經濟發展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據統計,2013年至2021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8.6%,超過G7國家貢獻率的總和,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我國有14億多人口,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具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蘊含著無限活力和潛力。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這樣的大變局不是一時一事、一域一國之變,而是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中國經濟航船駛入新航程,可謂風高浪急,潛流涌動。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