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正文

達茂旗:“黨建+”模式蹚出鄉村振興新路

2023-03-31 09:44:33來源:包頭新聞網  


(相關資料圖)

春耕時節,走進達茂旗西河鄉德承永村,在平整后的土地上,挖掘機正忙碌著進行旱地改水地作業。社員們正在檢查調試農機具,準備各類農資產品,為接下來的春耕春播做足準備。

今年以來,西河鄉大力推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試點工作,全力推行“黨建+”模式,使黨支部成為引領產業發展的“火車頭”,探索走出一條行之有效的鄉村振興新路子。德承永村作為西河鄉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試點,今年2月成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內蒙古德承永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采取“黨支部+農戶”的經營模式,因地制宜,把種植葵花作為帶領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將15戶村民的342.42畝土地集中連片,在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規模化種植也有利于進行機械化耕種以及一些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從而實現科學種地。

“合作社成立以來,我個人入股合作社30畝土地,年底可以享受分紅,收入穩定了。自己不用種地,也不用外出打工,家門口就能掙錢了。”村民武和平說。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德承永村把分散的土地資源,賦予新的生命力,培育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推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德承永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不僅促進了產業發展,讓村集體經濟逐步壯大,更方便了村民,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全面釋放了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發展活力。據西河鄉人民政府副鄉長烏云介紹,2月23日,德承永村黨支部召開了合作社成立大會和社員大會,確定以“統種共富”的形式進行運營;3月15日,召開了合作社入股大會,會上合作社共籌資20.12萬元,其中,村委會集體經濟入股3萬元,15戶村民入股16萬多元。廣大農戶更好地享受到集體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實現了資產變股權、村民變“股東”的轉變。

“德承永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充分發揮支部政治引領作用,積極調動了村民的入股積極性,整合現有的零散土地,實現種植機械化、資源集中化,帶動農戶‘抱團’發展,有力推動了鄉村產業全面振興。”烏云說。

在探索發展新型集體經濟的道路上,西河鄉聚焦“黨建引領”主線,持續將抓好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作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和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統籌整合各類資產、資源、資金,把西河村、前河村、德承永村黨支部作為試點,蹚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發展新道路。

(文/全媒體記者 樊佳疑 圖/通訊員 李小嬋)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