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正文

九原區:土地流轉巧生金“轉”出發展新天地

2023-04-28 08:39:03來源:包頭新聞網  

土地承包公司工作人員利用高密德隆翻轉犁耕地。


(資料圖)

“我們村3500畝高標準農田全部流轉出去了,已經與蒙禾塔拉草業有限公司正式簽約,村民們也都拿到了土地承包款。”看著各家零散的小片耕地變成連片平整的土地,九原區哈業胡同鎮烏蘭計一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侯詠梅喜笑顏開。她說,接下來將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開展規模化、機械化種植,“好山好水種出來的玉米一定很好吃”。

這是九原區土地流轉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九原區積極倡導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開展規模化種植、引進現代農業項目,加快解決農村土地碎片化、撂荒、非糧化等問題,穩步提升規模經營質量,在牢牢守住耕地紅線的同時,也激活了鄉村振興的新動能。

“流轉到底好不好?”“把地租出去劃不劃算?”侯詠梅還記得,企業要集中承包村里部分農地的消息傳出后,村民們經常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對著流轉方案討論得熱火朝天。鄉親們也經常上門詢問,大家都很感興趣,想問個究竟。于是,村“兩委”干部、村小組帶頭人第一時間向大家進行解釋。

就這樣,村“兩委”干部、村小組主動當起宣傳員,把政策形勢、利弊風險講透徹,化解了村民心中的疑慮。同時,他們也化身聯絡員,多次組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讓大家暢所欲言,在民主決策的同時做到靈活調配,實現村民個人和村集體利益的平衡。

侯詠梅幫每家每戶村民算了一筆經濟賬:“以前自己耕種,減去成本一畝地每年收入500元左右,一個村民4.5畝土地,每人每年收入2000多元,一個三口之家年收入6000多元,單打獨斗很辛苦、靠天吃飯收益差;將土地流轉出去,一畝地每年租金就有1400元,一個三口之家年收入近19000元,省心省力有保障,還可以騰出人力干別的。”大伙一聽,心里一下子就亮堂了。

土地流轉,不僅要充分保障農民的土地權利,還要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保障他們的生活。事實上,土地流轉出去了,村民除了地租,還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增收。部分村民受雇參與場地平整,承包公司還承諾,開展規模化種植后,優先招聘本村有種植經驗技術、已流轉土地的農民做田間管理,相當于一個人可以拿到兩份收入。不種田的人也有出路,可以在“家門口”就業,“不管是進廠當普工,還是靈活就業打小工,就近找工作都不難?!焙钤伱氛f。

“打工不出門,種地也分紅?!本瓦@樣,經過講解、示范,沒了后顧之憂,越來越多的村民選擇把自家的地“托管”給第三方,騰出手來安心奔“錢”程。

“以前我們自己種地,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今年把土地流轉出去了,我們騰出時間可以出去打打零工,還能多掙四五萬元,土地流轉我覺得挺好?!睘跆m計一村村民楊偉民高興地說。

“我們計劃每年每畝地使用75斤至100斤有機肥,把承包的土地進行養護、優化、改良?!睘趵厍捌烀珊趟輼I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偉說,“公司耕種土地能夠做到控水、控肥、控膜、控藥,可以進一步提高地力,減少土壤板結,達到保水保肥的效果。”

“土地流轉集中和規?;洜I,是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是釋放土地價值的必然要求,需要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我們堅持‘市場主導+政府服務’,花大力氣宣傳講解,挨家挨戶說通說透,把疑惑解答清楚,把賬算明白。”哈業胡同鎮黨委書記趙治國說,2015年以來,該鎮首先對烏蘭計一村3500畝耕地進行高標準農田改造,并且組織對外流轉。截至目前,全鎮土地流轉總面積達1.5萬畝以上,整村流轉初見成效。下一步,該鎮將繼續對柴腦包村正在高標準農田改造的1萬畝土地進行對外流轉,力爭2024年全鎮耕地對外流轉總量達2.5萬畝以上,想盡辦法讓群眾增收致富。

土地流轉巧生金,“轉”出發展新天地。據了解,目前九原區共有耕地三調面積35.8萬畝,家庭承包地15.9萬畝。截至目前,全區土地流轉面積8.5萬畝,其中家庭承包地流轉1.2萬畝,集體土地流轉7.3萬畝,占耕地面積23.74%。流入到農牧業企業2.2萬畝、農牧民合作社0.9萬畝、種植養殖大戶1.5萬畝、家庭農場等3.9萬畝,主要以出租、轉包等形式進行流轉。

九原區農牧局局長布呼格吉樂說:“下一步,九原區農牧局將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與中化現代農業(內蒙古)有限公司等開展洽談,盡快確定合作方式,實現土地流轉。同時,我們將調動各方積極因素,把高標準農田建設與土地流轉、產業結構調整、全產業鏈打造緊密結合,進一步改善全區農業生產條件,提升現有農業生產水平,提高耕地資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產出效率,讓農民的腰包越來越鼓?!?/p>

(文/記者:張婷婷;通訊員:賈淵淵;圖/通訊員:賈淵淵;編輯:張飛;校對:王振偉;審核:賈星慧)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