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正文

群眾動嘴 干部跑腿 信訪代辦搭建干群“連心橋”

2023-08-12 10:33:45來源:包頭新聞網  

收到了孩子的醫療費,市民白先生放下了心中的包袱。自從孩子在東河區通順街東二區被樓頂墜落瓦片砸傷,照顧住院的孩子、尋找責任單位、協調賠償金額……一堆揪心事、煩心事困擾著他。幸好經市信訪局協調,通過信訪代辦派單形式,該信訪事項分流至東河區通順社區,交由社區代辦員專人代辦,僅僅8天,白先生就拿到了賠償款。

信訪工作一頭牽著黨心,一頭連著民心,是黨群干群關系“晴雨表”,化解社會矛盾的“減壓閥”。今年以來,我市積極探索“31144”信訪代辦制,通過建立3級體系、認準1人服務、強化1域協同、推行4張清單、融合4項機制,以更高站位、更實舉措、更嚴標準提升信訪工作質效,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營造和諧穩定的環境。


(資料圖片)

信訪點開到群眾家門口

市委、市政府始終把信訪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將信訪代辦制納入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社會體制改革重點任務,將信訪代辦項目列入實施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項目“十百千”工程專項推進。今年以來,我市全面推行信訪代辦制,在全市9個旗縣區、稀土高新區,86個蘇木鄉鎮街道,821個嘎查村社區實現旗縣區信訪代辦服務中心、蘇木鄉鎮(街道)信訪代辦服務站、嘎查村(社區)信訪代辦服務點三級信訪代辦服務機構全覆蓋,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便捷找到信訪渠道。

“這些代辦場所都實現了《信訪事項代辦授權委托書》《信訪事項代辦登記(受理)表》《信訪事項基礎事實調查表》《滿意度評價表》清單化管理,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腿’,化解了市民有問題不知道去哪反映、向誰反映,更不知道有何政策依據的困境。”市信訪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英介紹,有了代辦員的幫助,就能夠精準向有權處理單位交辦,給群眾吃上了“定心丸”。當信訪代辦事項辦結時,信訪群眾還可以對代辦服務進行滿意度評價,形成了從受理到評價的責任閉環。

代辦員成為群眾“代言人”

信訪代辦員是信訪代辦業務的“主力軍”。包頭市充分發揮代辦員的崗位職責優勢和協調溝通、輻射滲透能力,由739名包村、社區領導對代辦信訪事項直接負責,壓實代辦主責。同時,吸收村(嘎查、社區)書記、主任,“兩委”其他成員,網格員、“兩代表一委員”,“五老”,鄉賢等力量充實信訪代辦員隊伍,建立起一支共由7199人組成的代辦員隊伍,為群眾提供代辦服務。

信訪代辦員對轄區群眾和環境都很熟悉,懂政策并且群眾工作經驗豐富,平時會結合“走村聯社”活動主動深入一線村社下訪,圍繞物業管理、老舊小區改造、生態環境、交通出行、民生救濟等群眾關注的民生熱點,深入了解民需民盼,梳理分析匯總,需要職能部門解決的就積極引導進入信訪代辦程序。

跨區域信訪事項也能辦

不久前,固陽縣劉女士因房屋交付問題與東河區高先生產生糾紛。東河區人民法院、固陽縣信訪代辦員在做了大量調查核實工作的基礎上,經市信訪工作聯席會議多方協調當事人、法官、律師等開展糾紛調解工作,歷時近2個月的艱難調解,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近15年的信訪積案得以妥善化解。

土右旗聯合接訪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群眾可以在自己家門口反映訴求,這些訴求不單局限于自己村、社區、街道的事項,還可以是跨區域、跨級的,都可以通過家門口代辦點反映上來。代辦員對鄉鎮(街道)轄區范圍內的信訪事項,會親自上門走訪。”

去年以來,全市各旗縣區通過信訪代辦制度,用心用情為群眾排憂解難,打通信訪便民服務的“最后一米”,提升信訪問題化解效率,得到了信訪群眾的肯定和認可。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市代辦信訪事項611件,化解398件,求決類信訪事項一次性化解率達到95.85%,一大批矛盾問題得到有效化解。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下一步,包頭市將把信訪代辦工作同信訪問題源頭治理深度融合,真正做到“干部沉下去、民情摸上來、問題化解掉、民心聚起來”,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真心實意“愛包頭、作貢獻”,全力推動包頭市高質量發展。

(記者:梁彥強;編輯:張飛;校對:王振偉;審核:賈星慧)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