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 > 正文

中國機動車排放召回新規“亮劍” 尾氣排放不達標將被召回

2021-05-24 16:01:10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汽車出現安全隱患會被召回后,未來尾氣排放不達標的機動車也將被召回。

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機動車排放召回管理規定》。新規作出了上述要求,并將于今年7月1日起實施。專家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指出,此舉是中國繼續向污染排放說“不”的重要手段,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有較強現實意義。

汽車工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數據顯示,2020中國汽車銷量繼續蟬聯全球第一。汽車制造業利潤增長4.0%。2020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72億輛,其中汽車2.81億輛;全國70個城市汽車保有量超過100萬輛。

但汽車工業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之際,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污染問題。據統計,2019年,全國機動車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和顆粒物(PM)等四項污染物排放總量為1603.8萬噸。汽車是機動車大氣污染排放的主要貢獻者,其排放的CO、HC、NOx和PM超過90%。

為減少排放污染,中國官方動作并不少,例如審議通過了《大氣污染防治法》,該法多年前就已提出,“國家建立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環境保護召回制度。生產、進口企業獲知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大氣污染物超過標準,屬于設計、生產缺陷或者不符合規定的環境保護耐久性要求的,應當召回”。

盡管相關“上位法”已存在多時,但數年前,中國發布的《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還主要面向汽車產品安全問題。此次新規是將產品由安全召回擴展至排放召回。

在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看來,此次新規的發布除了劍指當前汽車污染問題之外,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中國在污染治理方面正日益走向正軌,相關管理和規定也日趨規范化。同時,也彰顯了環境治理在中國向經濟高質量發展轉型過程中的重要性。

事實上,中國的排放召回并不罕見。據統計,2016年以來,中國共實施排放召回6次,涉及車輛5164輛。但相較于實施已久的安全召回,此番發布的排放召回新規具有其特殊性。

以管理部門為例,過去汽車產品安全召回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負責,而此次機動車排放召回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與生態環境部共同管理。此外,二者涉及的適用范圍、召回條件、排放信息收集途徑等內容均不相同。

根據此次規定,機動車存在排放危害的,其生產者應當實施召回。排放危害具體包括以下三種情形:一是由于設計、生產缺陷導致機動車排放大氣污染物超過標準。二是由于不符合規定的環境保護耐久性要求,導致機動車排放大氣污染物超過標準。三是由于設計、生產原因導致機動車存在其他不符合排放標準或不合理排放。

林伯強表示,中國通過新規加碼機動車排放污染治理,不僅是在用實際行動向先進環境治理水平看齊,從長期來看,這還有利于將促使機動車行業更為重視排放技術研發及相關標準要求,倒逼企業主動進行技術升級。

據悉,機動車環境保護召回是國際通行做法。20世紀70年代,美國最早建立并開始實施環境保護召回,隨后,歐盟、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陸續展開,對降低機動車的排放水平,提高環境保護效果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規的出臺對新能源汽車等清潔車型的發展或是利好消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系副教授唐遙表示,新規會引導消費者在購買汽車的時候注意選擇排放量較低的汽車,同時也對生產商提出了嚴格的約束,有利于更快地減少中國的碳排放和其他氣體污染物的排放。

唐遙認為,過去幾年里,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產業,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出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中國想要如期實現目標,需大大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量。因此,新能源汽車的廣泛普及是一個必須的步驟。”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