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 > 正文

福田系高管上位 北汽集團深化改革迎挑戰

2022-01-20 15:08:21來源:中國汽車報  

新年伊始,北汽集團發生重要人事變動,新任命兩位副總經理,分別是福田汽車董事長鞏月瓊、北汽新能源董事長劉宇,由此揭開了新一年深化改革的帷幕。

1月11日,上市公司福田汽車發布公告稱,根據大股東來函,推薦常瑞為公司董事長人選,鞏月瓊不再擔任公司董事長、董事職務;推薦武錫斌為公司總經理、董事人選,常瑞不再擔任公司總經理職務。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北汽集團新的人事變動,以及由此帶來的連鎖反應。

福田高管先后上位

2021年10月,北汽集團發布招聘啟事,擬面向社會市場化選聘2名職業經理人,擔任集團副總經理,其中一名分管自主品牌,一名分管生產運營。

這似乎就是此次提拔兩名副總經理的緣由。

在外界看來,已經獨立上市的福田汽車,不僅是北汽集團重要的子公司之一,也似乎成為北汽集團高層管理者的“黃埔軍校”。

此前,北汽集團總經理張夕勇從2017年11月起一直兼任福田汽車董事長,直到2021年1月。彼時,時任福田汽車總經理的鞏月瓊接班擔任福田汽車董事長。自2004年起,鞏月瓊就在福田汽車擔任財務計劃部副總經理,2014年10月任福田汽車副總經理,2016年12月任常務副總經理,2019年8月任福田汽車黨委書記、總經理,兼任福田戴姆勒董事長。至今年1月,鞏月瓊任福田汽車董事長恰好滿一年。

福田汽車的公告還顯示,根據擬任總經理武錫斌提名,崔士朋為副總經理人選。同時,福田汽車職工代表大會選舉宋術山為福田汽車職工代表董事;武錫斌不再擔任職工代表董事。

目前,按照規定程序,福田汽車新的人事任命正提交福田汽車董事會審議,福田汽車將按照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將履行相關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程序,待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后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7月,北京金隅集團時任董事長姜德義接替徐和誼出任北汽集團董事長。姜德義上任以來,一直積極推動北汽集團內部改革,包括成立自主專班、“瘦身”改善集團財務狀況等。姜德義關于北汽集團的改革計劃中,人事調整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進入2022年之初,其走出第一步“棋”便是人事變動,似乎表明,北汽集團新一年深化改革的步伐將由此提速。

“75后”挑大梁

從北汽集團到福田汽車,新上位的高管幾乎均為“70后”。在北汽集團新的任命中,鞏月瓊出生于1976年7月,劉宇出生于1976年11月;而福田汽車的常瑞出生于1976年1月。

在北汽集團層面,自姜德義接手以來,一直積極推動北汽集團內部改革。在2021年的新年賀辭中,姜德義明確表示,“堅持問題導向,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從集團領導班子做起,從‘關鍵少數’抓起……”為此,2021年1月,北汽集團旗下6家子公司和8名高層的人事調整集中落地,徹底取消了此前北汽集團旗下各業務板塊董事長均由集團總經理或副總經理兼任的慣例,各子公司的獨立性得以放大。

在鞏月瓊主掌福田汽車的2021年,即使在國內商用車產銷總體下滑的情況下,福田汽車的營收、利潤依然保持穩中有升。財報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福田汽車共銷售整車53.8萬輛,營收477.5億元,同比增長4.63%;凈利潤2.9億元,同比增幅3.94%。全年預計實現銷量66萬輛,繼續領跑國內商用車行業。

2021年,是福田汽車有所斬獲的一年。2021年4月2日,第1000萬輛車下線,使其成為我國歷史上首個產量突破千萬輛的商用車企業,同時也是全球破千萬輛用時最短的商用車企,這成為鞏月瓊擔任董事長期間的成績之一。2020年,鞏月瓊被評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而在2020年特殊的年份里,福田汽車實現了銷量同比25.96%的逆勢增長。

2021年,福田汽車大力推動企業改革。在產品層面,圍繞市場進行產品轉型。在輕卡市場,福田汽車率先實現平臺系列化;在重卡市場,福田汽車率先實現人機界面優化;在大型客車市場,福田汽車從項目之初就瞄準新能源市場。始終比競爭對手快一點、準一點、精一點。其中,2021年,福田汽車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6803輛,同比增長18.27%,在行業中獨樹一幟。

在國際化征程上,福田汽車至今已在全球9個國家設立公司,擁有2000多家海外分銷網點、27個海外KD工廠,年產能達到10萬輛。同時,形成西亞、北非、東南亞、中南美核心市場,開始進入韓國、澳大利亞、土耳其等市場。福田汽車已連續9年取得中國商用車出口第一的佳績,并實現了商用車的技術出口。

從中不難發現,福田汽車領導班子銳意創新、不斷改革的思路和干勁。而這些都成為北汽集團在高管選拔中考慮的重要因素。

深化改革迎接挑戰

眼下,北汽集團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時刻。

從北汽集團主要業務板塊看,目前仍是“旱澇不均”。根據已發布的財報,北汽股份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收903.75億元。其中,北京奔馳收入達到880.59億元,為北汽股份總營收貢獻度達到97.4%。另一家合資子公司北京現代,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銷量持續下滑,年銷量僅為最高峰時的1/3。

從整個集團層面來看,北汽集團去年共銷售整車172萬輛,同比下降9.5%。連續兩年處于六大集團銷量榜末位。其中,中國品牌汽車銷售76.4萬輛,同比下降6.5%;中國品牌乘用車銷售11.6萬輛,同比下降13.7%。

除了福田汽車、北京奔馳等保持良好升勢之外,北京現代、北汽新能源等產銷均出現下滑。其中,北汽新能源2017年銷量為10.3萬輛,2018年銷量為15.8萬輛,2019年銷量為15.06萬輛,此后一路下滑,2020年全年銷量僅為2.59萬輛。作為北汽新能源旗下的高端純電動品牌極狐汽車,2022年1月2日發布的銷售快報顯示,2021全年僅交付4993輛,距離2021年初定下的1.2萬輛的年銷售目標差距較大。

針對于此,北汽集團面向未來深化改革、創新發展是必選項。年輕人才的選拔任用,符合北汽集團新一年“改革棋”的思路。無論人才來自福田汽車還是其他板塊,北汽集團都給予機會。在釋放人才活力上,北汽集團堅持落實“有價值創造就有回報”,以及“能上能下、能進能出”選用導向,實施任期制、契約化管理,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創新“揭榜掛帥”、“商品經營體”機制,開展海外高層次人才自主認定評審,一批技術專家、青年骨干走上管理崗位、關鍵崗位,亦有不作為者退出干部隊伍,人心為之振奮。

回溯一年多來北汽集團的改革進程,不難看到一個個頂層設計變為一項項舉措相繼落地生效,貫穿其中的主線是踐行改革思維、市場化思維,不斷釋放治理活力,釋放體系活力,創新組織管控模式,推進扁平化管理;開展三輪變革,實現組織結構、干部隊伍、人才支撐的重新匹配;打破企業出資關系和管理層級限制,經營管理更加高效。

時至今日,北汽集團在釋放資源活力上,聚焦主業強化精準投資,完善集團對二級企業重大事項的垂直管理,緊盯非主業重點企業有序退出,做好化解風險有備之舉。由此,在深化改革中,北汽集團不給自己留有猶豫徘徊的時間,而且正以穩、準、快的改革舉措,轉變觀念、跳出慣性、激發活力,以打通企業的“七經八脈”,破除“船大難掉頭”的固有認知。此次,來自福田汽車及北汽新能源的兩位年輕高管的上位,都清晰地表明了這一意圖。

“創變未來、不負期待,2022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更是北汽集團主動求質、求新、求變的一年?;仡檴^斗之路,展望夢想征程,北汽集團將續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北汽集團官微的寄語,給人帶來新的期待。(趙建國)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