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家庭戶均規模為2.31人 家庭戶規模縮小的原因是什么?
5月19日,北京發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數據顯示,十年來北京常住人口總量持續增長,家庭戶規模繼續縮小,家庭戶均規模為2.31人,低于全國家庭戶均規模2.62人。為什么北京家庭規模越來越小,這一現象是否與低生育率有關?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11月1日零時,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189.3萬人,增長有所放緩,常住人口繼續向郊區擴散。北京市常住人口共登記913.8萬戶,其中家庭戶823.1萬戶,平均戶規模為2.31人,比2010年減少0.14人,家庭戶規模繼續縮小。
家庭戶是指以家庭成員關系為主、居住一處共同生活的人組成的戶。從家庭戶的代際關系看,四世同堂似乎已極為少見,兩口之家、獨居老人逐漸增多。2000年北京平均每個家庭戶的成員為2.91人,2010年降至2.45人,2020年降至2.31人,家庭規模似乎越來越小。
北京統計部門解析,北京家庭戶規模繼續縮小,反映出家庭戶規模逐漸向以夫妻二人為核心的小型簡單家庭模式轉變,也折射出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人們婚姻關系、家庭撫養模式等一系列的變化。
家庭戶規模縮小的原因是什么?2020年北京平均每戶家庭2.31人,是否意味著三口之家越來越少,這與較低的生育率是否相關?
在北京,養育孩子似乎是一個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的事情,由此帶來的經濟壓力和照料負擔,讓部分家庭的生育意愿降低。
“三年前,我跟愛人結婚買房搬出了父母家,所以新建了戶口,但一直沒有要孩子的計劃。我們都很滿意現在兩個人組建成的小家庭結構,在北京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太高了,我們需要更多時間準備,也很有可能一輩子都不要孩子。”北京人小唐對中國商報記者說道。
“北京和上海這樣的特大城市家庭戶規模的下降,我認為主要不是受生育率下降影響,而是受到人口流動性增強的影響。無論是從其他省份遷移到北京的人口增加,還是北京市域范圍內人口流動性的增強,都形成了更多的家庭戶,從而導致家庭戶平均規模的降低。”復旦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任遠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一邊是家庭戶規模縮小,另一邊家庭戶數量在快速增長。2010年北京家庭戶共668.1萬戶,2020年,北京家庭戶數量增至823.1萬戶。立戶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家庭結構也在發生改變。任遠表示,一些青年人口在其成年以后獨立居住,以及青年人口結婚率下降和結婚年齡的推遲,都使得單人戶家庭數量增加。對于老年人口而言,人口流動性增強使得子女離家居住,帶來家庭的空巢化,以及配偶死亡導致家庭戶中僅有獨居老人,這些因素均造成北京家庭戶平均規模縮小。
“家庭戶規模的縮小反映出特大城市中家庭生活的變遷。”任遠表示,單身家庭和較小的家庭戶已經成為城市中家庭生活的主要形態,這種變化會帶來家庭功能的進一步弱化。因此需要通過加強社會性托幼服務、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社區生活商業等方式,滿足家庭規模日益小型化帶來的服務需求。(記者 李孟)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