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經濟學家:小心被非理性交易埋葬 A股已進入布局階段 市場情緒如驚弓之鳥

2020-03-20 11:15:46來源:券商中國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圍內的擴散,美股在短短10天時間內出現四次熔斷,市場情緒如驚弓之鳥。

3月19日,來自券商、銀行、基金等領域的多位經濟學家均表示,美股的大幅震蕩仍將持續,而A股配置優勢已經顯現。

招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三大層次深遠影響

疫情對于全球經濟的影響,從現在我們可以觀察到的由淺入深有三個層級。

第一個層級,消費萎縮導致的衰退。疫情來了,我們都自己自我隔離在家里,外出的消費基本上停滯了,旅游、娛樂都停滯了。消費萎縮導致的衰退,它的程度是最弱的,而且周期也是最明顯的,對經濟的持久傷害是最淺的,這是我們現在觀察到的一個公共衛生危機導致的消費萎縮。

第二個層級,是供給沖擊。也就是說隨著疫情的拉長,一些防疫措施會影響到供給層面,主要是會對供給面的特定行業產生劇烈的沖擊。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的就很明顯,比如航空、旅游、酒店、餐飲等等,以及可能對全球供應鏈的壓力。這個影響就會拉大,就會繼續發酵,進而影響就業。所導致的經濟衰退,程度和傷害是比較深的。

第三個層級,是通過金融沖擊。這主要是通過資產價格的下跌、股票的下跌,進而推動信用的萎縮,出現這樣一個惡性的循環,由于杠桿的原因導致出現我們說的明斯基時刻。

目前我們可以肯定地講,全球進入技術衰退已經成了定局。從全球增長來講,特別是歐洲和美國的增長來講,歐洲肯定是陷入負增長,美國今年上半年也是岌岌可危。對于歐洲和美國低于零的負增長多持續兩個季度,我們就說是經濟衰退,這個已經是可以肯定的了。

目前,我們認為是一個全球公共衛生危機,而這個危機所導致的全球經濟的影響還在發酵之中,目前看起來主要是來自于消費萎縮所導致的經濟衰退——起碼我們看兩個季度,因此我們認為會出現一個技術衰退的界定。至于危機的層面,現在我們最大的擔心就是疫情的持續時間。如果疫情影響很長,通過持續損害供給能力,進而通過金融的渠道,那就會使得我們對于危機的前景變得很悲觀。

當然這個并不是一個給定的結論,并不能說目前我們就面臨一個給定的前景。股票價格下跌是不是預示我們將面臨如此悲傷的前景?可能還不是,我們還有一點時間和窗口,一方面跟疫情作斗爭,一方面可以通過一些政策的因素化解。

從目前市場情況看,美股還處于震蕩,市場還會以一驚一乍的方式來折磨和考驗投資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本來,金融市場是有效的狀況下可以為未來做一個定價。但此次則截然不同——隨著疫情的擴散,市場初期的定價和現在的定價完全不同,從前期沒有什么反應到現在的大幅下滑,可以看出資本市場最初以為疫情只是局部、短期的沖擊。而隨后至今,金融市場正在嘗試為我們職業生涯中一場前所未有的公共衛生危機及其帶來的經濟影響作出全新的定價。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洪灝:小心被非理性的盤面埋葬

近期美股的盤面,與基本面、技術面與情緒面沒有多少關系,更多是由于市場流動性缺失造成的定價不合理現象。如今市場遇到的最主要問題,不是估值便宜市場就會買。

當下的問題,是回購和商業票據市場同時出現了問題。商業票據方面,美聯儲提出1萬億美元刺激計劃,但是回購的市場參與者各種各樣,導致回購刺激相對復雜。如果用傳統的眼光“抄底”,很可能被非理性的盤面埋葬。

老實說,我覺得美聯儲是沒有錯的,只是在用一個錯誤的工具去解決問題。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并不是用簡單的貨幣政策能夠解決的,所以才導致這樣的盤面。如此緊急降息,基本上是2008年和1997年、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導致的俄羅斯違約時才出現的LTCM危機,所以一定是看到了很大的系統性風險。

我們可以看到隨后出現的幾個情況,第一是商業票據市場完全凍結掉了,像波音這種美國重要的系統性公司股價暴跌,通用電氣也在暴跌。第二是回購市場,可以看一下回購利率與垃圾債利率的息差,已經飆升到2008年以來的最高點。這些現象可以說明市場的流動性異常緊張,用傳統的貨幣政策是沒有辦法解決的。甚至美聯儲推出了商業票據的工具,以及1萬億的紅包,短期也沒有辦法解決流動性的壓力。

市場并不買賬,因為這些政策是沒有用的,暫時沒有辦法緩解流動性緊張的局面。同時對于美聯儲貨幣政策的運用或有效性,我們不能夠從股票市場的表現去看。我們應該看的是,第一是否仍然具有市場的公信力,現在我覺得是逐漸失去了市場的公信力。第二是要看是否能夠在危機的關頭給有需要的市場參與者提供流動性。第三是能否保持金融市場大體的穩定。

國泰君安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油價下跌對全球股市造成了連鎖反應

全球資本市場實際上有非常緊密的關系,整個資本市場是聯動的,其中原油暴跌對于股市的影響其實有兩個方面。

第一個是市場情緒。疫情在全球化蔓延的時候,實際上影響全球的需求。首先,我們看到股市的反應,然后大宗商品市場也進行反應。正好加上沙特和俄羅斯、美國的三角關系,使得大家更恐慌。油價的下跌帶動了整個商品市場的反應。另外有很多機構,在市場大幅波動下,可能要去交保證金,現金不夠就需要從其他市場拿錢過來,造成了連鎖反應。

第二個是石油美元。其實1987年美國黑色星期一也有石油美元的影子。換句話說,中東、俄羅斯等依賴資源輸出,跟中國不一樣,中國是資源進口國。他們的財政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賴石油收入,導致油價大跌時,有些國家財政收入受到很大的影響,就需要在海外的資產儲備回流。

我們大致計算了一下中東加上俄羅斯,外匯儲備大概是1.5萬億美元,我們還沒有算主權基金。在油價大跌,而且短期看不到上漲的情況下,很有可能是石油美元往回流,對于全球資本市場撤資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尤其是美國資本市場杠桿比較高的情況下。這種情況下,原油和股票市場的聯動其實是非常必然的,不是一個偶然的關系。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恐慌下沒有資產是安全的,最值錢的就是現金

現在最值錢的就是現金,因為大家知道下一步情況不太明朗。這種恐慌下沒有資產是安全的。

美國財政措施也在陸續推出,但是財政手段通常比較慢,而且要求比較精準。很多時候,財政政策,包括很多援助、給個人發錢、給企業發錢等等。但是,金融市場是超前的反應,是一個想象的空間。

經濟活動有沒有影響?有影響,但實際上沒有真正到那樣活不下去的程度。當然美國政府的財力、組織資源的能力,其實是有限的。在這種情況下,華爾街的投資者是有預判的,這里面有恐慌的因素。

當然,長期看,在降息通道下,高品質的長期債券是相對比較好的避險工具。不過,高收益的債券有風險,因為可能會產生違約風險。但是像國債一類的,還是比較穩定的,是可以考慮的一類資產。

博時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魏鳳春:個人投資者布局時機快到了

我們有一個基本的判斷,認可A股基本面的表現,第一點是中國對疫情的處理非常果斷,而且效果非常明顯。第二點,中國現在和2008年相比較,我們內需市場的擴大是經濟的一個基礎。有了這兩點,再加上中國逆周期調節的宏觀背景,市場基于對基本面的認可,中國的股市雖有調整,但是幅度不大,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現在這個階段,個人投資者布局的時機已經快到。如果資金是別人的,你是委托理財的,現在來講因為每天都可能因為波動而導致平倉等,這時候我們建議要謹慎,要看準了謀定而后動。但是如果是自己的錢——比如這個錢可以忍受一定損失的,這時候有些好的東西要布局了。

許多人問,中國A股是不是全球最安全的資產?這一點其實取決于大的背景。如果你認為中國這次和2008年有很大的不同,那么A股是相對安全的,跌到2500點還是2600點,區別不是太大。

我們有一個基本的判斷,A股基本面的表現,來源于中國對疫情的處理非常果斷,而且效果非常明顯,這是一個表面現象。而最核心、最基本的是:中國的金融供給側改革已進行,金融去杠桿相對徹底,使得中國暫時不會出現流動性問題。同時,相比2008年時,如今內需市場的擴大有利于經濟穩定,再加之中國逆周期調節的宏觀背景。

當前,A股交易情緒的波動,并沒有美股大,這也使得A股具有強勁的韌性。因此,具有一定投資優勢。

中信建投TMT行業首席分析師武超則:未來中國新基建潛力會更大

總體來看,目前美國科技龍頭的估值還是處在過去十年相對高位。我們看絕對的PE估值,比國內科創板或創業板的龍頭股,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一些新興行業,這些科技龍頭并沒有比A股市場或H股市場更便宜。

相比來說,新基建在未來中國的潛力會更大,是解決傳統行業增長低迷的很重要提升效率工具。新基建從絕對體量上來講,跟老基建差距巨大,但是新基建長期增速是非常快的,斜率很高。

5G是新基建的代表方向之一。毫無疑問,2020年是5G商用的元年,估計今年大概會有1億部左右的5G手機在中國出售,全球大概有2億到3億部。從韓國經驗看,5G在云游戲、AR/VR、云辦公方面發展比較好。

對于不是特別專業的投資者,買與新基建相關的科技板塊ETF是不錯的選擇。比如半導體、5G、科技類ETF,從過去表現來看,總體跑贏大盤。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