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資產繼續下跌空間有限 北向資金投資理念轉向“以大為美”
2021年春節以來,大盤指數沖高之后一路下跌,近期進入震蕩反彈調整階段。有A股核心資產之稱、由各行各業領軍企業或第一龍頭股組成的“茅指數”,在這一波下跌行情中也出現較大回落。在市場對核心資產走向分歧逐漸加大之際,3月22日,《證券日報》記者專訪了丹陽投資董事長康水躍。
核心資產繼續下跌空間有限
《證券日報》記者:牛年高開后A股三大指數就進入震蕩調整過程,A股的核心資產成為回落的主因,您認為這些核心資產是否還有下調空間?
康水躍:每個人對“核心資產”這四個字都有不同的理解,我們的理解就是A股的價值核心,目前Wind推出來的“茅指數”最合乎這個理解,該指數包含41只股票。“茅指數”在2011年3月11日至2021年3月11日的十年里累計漲幅為1800%,年化收益率高達33%,而同期滬深300累計漲幅僅為56%。整體來看,近期“茅指數”跌幅已經夠深,繼續下跌空間有限。在全球流動性充裕背景下,鼓勵做多核心資產,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鼓勵優質上市公司做大做強。鼓勵做多核心資產,并不意味著打壓周邊資產、邊緣資產。恰恰相反,也是在鼓勵中小企業不斷進取。只有這樣,中國經濟才有活力,資本市場才能日漸成熟。
《證券日報》記者:與國外成熟資本市場的核心資產相比,A股市場的核心資產存在怎樣的差異?
康水躍:以滬深300指數成份股為例,前5只成份股最新總市值占整個成份股總市值的比例為17%,而美國標普500指數成份股中,前5只成份股的最新總市值占整個成份股的比例為22%,我們的頭部核心資產占比依然有提升空間。此外,從行業角度來看,滬深300前十大行業主要集中在銀行、白酒等,包括貴州茅臺、工商銀行、招商銀行,而美國標普500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領域,比如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從行業角度來看有一定的差異,國內核心制造與科技企業存在一定提升空間。
《證券日報》記者:A股市場出現風格切換的跡象,對權重藍籌股的投資風格是否發生轉變,近期被市場稱為機構“抱團股”的股票回調幅度比較大,現在可以抄底這些股票了嗎?
康水躍:機構重倉股是10年、20年前就一直存在的稱呼,最近一兩年大家才慢慢地叫做“抱團股”,但其實“抱團”的意思是你買他買大家都買。而機構重倉股是一個很中性的描述,這表示我研究清楚看好了,他也同樣看好了,隨后大家操作方向一致,這才形成機構重倉股。從抄底這一動作來看,經過回調后這些“茅指數”成份股風險已較充分釋放,需要注意的是,其中可能一成左右的企業2020年年報業績增速并不理想,或者資產負債率大幅提高了,這些股票可能會遇到第二次筑底,投資者需要警惕其中的風險。總體看,大盤指數下跌到這里就差不多了。
投資理念轉向“以大為美”
《證券日報》記者:在大盤回落過程中,北向資金多次在下跌行情中搶籌。3月份以來截至3月22日,北向資金合計凈買入216.49億元,對此您怎么看?
康水躍:北向資金是一個非常成熟的資金。其理念跟方法論趨于成熟,也是逆向投資者特別典型的一個群體。北向資金的持續買入,也證明其對A股市場是十分看好的。反映出過去北向資金賣出股票只是一個邊際的撤退,而不是一個持續的撤退。
《證券日報》記者:2019年至2020年A股市場上漲39.26%,但普通投資者的收獲感并不大,您認為是什么原因?
康水躍:主要原因是在2019年之后,A股市場的投資理念發生了較為重大的改變。據中基協數據,截至今年1月15日,外資持有A股流通市值合計3.5萬億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5.12%,分別較2019年底增加1.4萬億元和0.92個百分點。外資的投資理念逐步影響國內的機構投資者,這個理念我們簡稱為“以大為美”。這個“大”我們濃縮起來其實就是以各大行業龍頭股為代表的“茅板塊”和“茅指數”。而大多數的中小投資者還是停留在投資短期見效比較快的中小盤股票上。
《證券日報》記者:對于今年A股市場的具體表現您如何預判?
康水躍:目前A股核心資產的市值大約會占到整個A股市值的14%左右,這14%的核心資產會左右滬深300指數,尤其是上證50指數的漲跌幅。從今年的行情來看,4月份到10月份的空間是打開的,樂觀來看,預計大盤指數會到4500點,悲觀來看,預計會到4000點。整體的預判就是升幅是可預見的。因此,我們對今年的行情比較樂觀,預計今年行情主要會集中在下半年,尤其是在第四季度。(趙子強 楚麗君)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