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環球快看:哲庫解散 24 小時內,3000 工程師全被“瓜分”!憑一份計劃書,立刻籌到 5000 萬

2023-05-18 09:16:34來源:ZAKER財經  

作 者丨石恩澤

編 輯丨孫超逸 劉雪瑩


(資料圖)

圖源丨圖蟲

在 OPPO 宣布終止自研芯片業務 4 天后,深圳迎來一場上萬人規模的國際半導體技術應用展覽會。

不過現場并不是 " 寒風瑟瑟 ",而是人聲鼎沸。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探館時發現,4 萬平方米的展館外圍被車輛塞得水泄不通。超 600 家展商的員工,連夜用小貨車把展示設備運進場館;上千名工程師背著雙肩包走出地鐵站,進入場館尋找 " 芯 " 機會。

在 IC 廠商受到下游消費電子需求疲軟的同時," 芯 " 技術、" 芯 " 商機也在風云詭譎的市場迷霧里浮現。

業內看好化合物半導體

一身干練黑色套裝的南京鼎華智能產品總監古惠瑜,一邊拖著行李箱,一邊打著電話,出現在國際半導體展會的采訪室外。鼎華智能是鼎捷軟件子公司,2014 年鼎捷軟件 ( 300378.SZ ) 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

古惠瑜作為一個在半導體軟件公司工作了 16 年,自 2016 年起,隨著長三角大規模建設半導體廠,她也北上找尋更多機會。

近 3 年時間里,鼎華智能在國內開拓出近 80 家半導體廠客戶,經手 3000 余臺設備的自動化集成。古惠瑜明顯感覺到,國內半導體近 3 年的發展勢頭很猛,猶如按下了快進鍵。

" 像半導體設備方面,國內頭部企業已經做好了全鏈路替代的準備,中國版應用材料已經出現了。" 她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

作為軟件服務商,近期古惠瑜與很多客戶交流中發現,半導體正在技術路線上出現了彎道超車的 " 芯 " 機會——化合物半導體。

以往半導體材料是以硅 ( Si ) 、鍺 ( Ge ) 材料為主,但在硅晶片工藝技術上已經非常成熟,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可以再向上進步的空間有限。但以氮化鎵 ( GaN ) 、碳化硅 ( SiC ) 為代表的化合物半導體材料 " 雙雄 ",具有可承載更高電壓、更大功率、更耐高溫等鮮明特點,是下一步發展汽車電子、AI 大規模計算、軍事通訊等領域的關鍵突破口。

據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了解,業界有不少芯片老兵正在瞄準化合物半導體的創業機會。目前深圳僅憑一張有關氮化鎵技術路線的商業計劃書 ( BP ) ,就能立馬籌集到 3000-5000 萬的啟動資金。

同時,像是 OPPO 這類傳統硅晶片設計公司解散,也為化合物半導體的崛起輸送了人才。

" 雖然國外限制了部分硅晶技術傳播,但是這部分人才與傳統硅晶片人才所需的經驗重疊,因此這部分的人才順理成章地流到了化合物半導體產業。" 一位芯片界 HR 說。

OPPO 宣布解散哲庫后,國內半導體廠的 HR 猶如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不到 24 小時便將 3000 余名工程師瓜分干凈。

芯片算力不夠,插件和替補來湊

然而,目前化合物半導體 " 雙雄 " 的制造成本高昂,加上近期半導體行業正在穿越周期,市場低迷的情緒困住了創新的步伐。

一位芯片集成商總代理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手里壓了 1 億美元的消費電子芯片存貨賣不出去。因此愿意在此刻毅然決然朝新技術路線挺進的廠商并不多。

但經歷了 3 個半導體行業周期的古惠瑜表示,對比 2009 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目前 " 新方向已經浮現。如果在超車過程中的方向把控準確,下一個電動車顛覆燃油車的故事,有望在中國再度發生。"

但從 BP 到規模化量產之間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如何在周期波動下,應付現有困境?

上述芯片集成商總代理表示,目前業內出現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在不受出口限制的芯片型號中,加裝一個外部插件,以此滿足芯片算力或功率不夠的問題。

不僅是芯片本身有外掛,與芯片有關的軟件公司也在緊鑼密鼓開發插件。

古惠瑜表示,在行業不景氣下,鼎華智能可以為客戶提供一個解決方案:" 如果車間想嘗試轉型生產化合物半導體,我們可以在現有系統上加裝一套插件,讓廠商的試錯成本最小化。"

與此同時,業界正在積極尋找可替代英偉達、高通等廠家的高端芯片。上述人士稱,近期他們大量采購了一家以色列芯片制造商 Hailo 的芯片。

Hailo 作為 2017 年成立的邊緣 AI 芯片初創公司,截至 2021 年底,估值已達 10 億美元,一躍成為 AI 芯片領域的當紅炸子雞。Hailo 芯片的背后也有中資機構的身影。2018 年,在中國風險投資公司耀途資本的主導下,Hailo A 輪融資規模擴大至 2100 萬美元。2020 年,Hailo 得到以富士康為代表的產業界的認可。Hailo、富士康和 Socionext 在人工智能處理和視頻分析方面達成三方合作。

AI" 芯 " 催生新敘事

在 AI 走入 ChatGPT 時刻的今年,不僅為存算一體芯片帶來了新希望,也加速了 AI 在工業場景上的落地。后續也將催生出更多場景對 AI 芯片的需求。

以工廠質檢環節為例,在中國制造向高端化發展的同時,對于工廠自動化生產的要求更為迫切。以往人工帶來的不可控因素,成為了工廠提質增效的重點。

不少半導體軟件廠正在加緊研究如何用 ChatGPT 提升代碼質量。

古惠瑜表示,公司內部算法團隊正在開發 AI 化的任務型管理軟件,將管理運營和車間生產相結合,借助 AI 輔助判斷物料采購、倉儲物流等決策,提升工廠整體運行效率。

除了視覺,在聽覺上也能與 AI 做更深入地結合。

一位 MCU 芯片公司的算法團隊負責人表示,近期公司正在研發可記錄特定聲音詞條的 MCU 芯片。

" 例如,用 AI 模型去訓練算法理解每個語義背后對應的指令,再以語音模塊的形式將算法指令固化到 MCU 芯片里。最后達成的效果將是,人為聲控完全取代白色家電中的遙控器。" 上述負責人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

然而,AI 芯片的故事并不是今年才有,業界已經冷熱交替了多輪,甚至有點像是 " 狼來了 " 的故事。

不少市場敏感性的中間商,對于 AI 新敘事,直言現階段 " 不買賬 "。

" 不少 AI 工業方案的產品,競爭力不明顯,目標市場對高算力的產品的需求量也還沒起來。" 其中一位經常與一線大廠采購交流的中間商如此評價道。

藏在小家電里的 " 芯 " 商機

去年開始,染著前衛發色的小姐姐們,手持外觀長得像戴森的高速吹風機,叫著 " 要什么來什么風 " 的電梯廣告在樓宇里大規模鋪開。

這里面就蘊含了 " 芯 " 商機。

戴森是英國一家以吸塵器起家的家電公司。戴森將對 " 風 " 在溫度和力度上的微妙把控,延續到了風扇和吹風機等小家電上,并一舉創造出了吹風機界的 " 蘋果 ",以高科技感的紫色外觀和高效的吹風體驗贏得了貴婦和潮流女孩的心。

對標戴森等高端吹風機,國內一些廠商也生產 " 平替 " 版本的吹風機,價格從逾千元跳水至百元。之所以能夠在成本端 " 卷 " 贏,從技術上說,除了國內在高速馬達上的技術突破,還有一個更為關鍵的內 " 芯 " ——國產 MCU 芯片崛起。

正所謂好馬配好鞍。高速馬達的背后需要精妙的算法做支撐。而凝聚著精妙算法的載體就是 MCU 芯片。

這一顆顆 MCU 芯片,相當于一個個神經元,分毫不差地控制著高速吹風機里電機的轉速。

" 若是高速電機背后沒有好的算法去匹配,馬達每轉一次,對吹風機的壽命都是一種傷害。而品牌的力量有時候就體現在耐用度上。" 航順芯片電機算法經理朱益芬說。

SFC

本期編輯 劉雪瑩

21 君薦讀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