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短短幾日,多場會議延期!業內人士:一上午所有相關微信群被解散

2023-08-07 10:06:15來源:ZAKER財經  

近日,隨著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視頻會議的召開,一場針對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反腐風暴正式拉開序幕。

多場醫藥學術會議延期


(資料圖)

據財聯社報道,近日,包括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陜西醫學會、廣西醫學會等 8 家舉辦方確實發出過相關學術會議延期的公告。據不完全統計,8 月以來短短數日間,至少有 10 場即將舉辦的醫藥行業學術會議、論壇等宣布延期。此外,還有部分學習班、培訓班也在近日宣布延期舉辦。

專家觀點不一

針對上述現象,資深醫改專家徐毓才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在當前反腐高壓之下,壓力傳導到了行業的方方面面。學術會議是除醫療機構和醫藥企業之外的另一大調查重點,且由于 " 紅線 " 和 " 越界 " 的行為判定標準還不明確,相關學術會議的組織者和擬參與者都不能保證沒有任何風險,自然就想著不要在這段時間 " 拋頭露面 " 了。贊助會議的企業或基金會也會開始退縮,所以就出現了以上情況。

但也有業內人士對 " 學術會議普遍延期 " 的說法提出異議。

縣域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劉峻在他的微信朋友圈直接辯駁道:" 我也咨詢了多個行業學會,同時也從朋友圈得到一些信息,可能近期確實有部分學術會議延期取消。但是,更多合規的學術活動都在如期開展。合規的學術活動從來都不是反腐糾風行動的治理對象,希望行業內朋友獨立思考,不要被以偏概全的信息混淆視聽。"

"現在所謂醫藥行業的反腐風暴,其實也是對既往管理的一種回溯,大協會基本都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合規機構與路徑規劃,費用基本上也都是合理支付。有些小的協會或管理比較落后的協會,最近可能有一些麻煩,相信推遲(會議)后很快也會恢復運作。"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下屬某基金管委會副主任時曉光表示。

" 當然,學術會議并不能和‘腐敗’直接劃等號,學術會議對于分享相關領域前沿知識,了解新的治療理念等做出了很多貢獻。但據我判斷,此次反腐風暴力度前所未有,不排除未來行業內學術會議數量會呈現斷崖式的下降,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非必要不開會’將會成為行業共識。" 徐毓才最后預判道。

" 一上午所有相關微信群被解散 "

由于此次集中整治明確指向醫藥領域生產、供應、銷售、使用、報銷等重點環節和 " 關鍵少數 ",醫藥企業成為反腐的 " 風暴眼 "。

" 今天一上午,(我所在的)一堆群都被解散了,不光是報銷群,相關的項目群、會議群、溝通群等等,所有企業的相關微信群全解散了。"

8 月 4 日午間,一家上市藥企內部營銷人員向財聯社記者透露的信息,體現了近段時間" 史上最強 "醫藥反腐風暴對企業帶來的沖擊力。

醫藥代表 " 人心惶惶 "

" 有人銷筆記,有人避風頭 "" 講課費想給都給不出去 "" 我們有些會議都暫緩了,你們的活動有受影響嗎?" 在財聯社記者 " 潛水 " 的某醫藥行業聊天群,諸多醫藥代表 " 分享 " 著各自省份最新的反腐動態,忐忑與緊張四溢蔓延。

人心惶惶也導致近期醫藥行業流言不斷。

8 月 2 日,市場有傳言稱恒瑞醫藥 " 深圳辦公室被端 "" 數據被拿走 " 等。跨國藥企也出現了相關傳言。傳聞稱,諾華中國創新藥物中國業務增長負責人朱家康已經離職且近日被帶走調查。

對此,恒瑞醫藥方面向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回應稱,經核實,公司及下屬分子公司、及所有派駐機構目前沒有該情形。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也第一時間向諾華中國內部相關人士求證,對方表示:沒有這方面的信息。

某仿制藥企的學術代表向財聯社記者透露," 現在為了‘安全’考慮,我們好多醫藥代表都被通知,不讓去醫院了。"

超百位院長書記被查

今年以來,國內醫療機構主要領導 " 落馬 " 消息不斷。此前,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僅一季度就有 60 多位醫院領導或醫療衛生系統官員被查。

據行業媒體不完全統計,今年初至 7 個月底,全國至少有 155 位醫院院長、書記等主要領導被查,數量已超過去年全年的兩倍。此外,還有諸多科室主任被查。

圖:轉自中國基金報

各地醫院也開始積極部署并開展自查自糾行動。

江蘇省某三甲醫院醫生小胡(化名)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近日其所在的醫院已多次開會,要求對于相關學術會議、圓桌討論、專家講座、患者教育等產生的費用需要 " 合規透明 ",杜絕參與一切 " 為企業背書 "、" 為產品站臺 "、" 為營銷服務 " 的活動。

關注院外零售市場亂象

據了解,不少患者在看病過程中遇到過" 被醫生交代到醫院外的指定藥店購藥 "的情況,更有部分患者買到的藥品 " 價格虛高 "。

華南某醫療行業從業者向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正常情況下,醫生讓患者去院外藥店買藥不會指定藥店的。一旦指定藥店,藥商即有可能通過藥店統計醫生處方量,給予醫生回扣,從而出現不合理用藥的現象。而一旦指定藥店這一行為被發現,將會面臨嚴厲處罰。

不過,面對以上風險,仍然要求患者在院外買藥,很有可能是因為許多醫院對于藥品的引進有一定限制,導致許多藥品在醫院內無法買到。

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表示,受集采協議的約束,每個醫院的集采藥品在使用上都有嚴格限制,集采之外的藥品在院內可能無法購買到,如果患者確實需要使用集采范圍外的藥品,就需要藥店來解決一部分患者的需求。這種情況下,院內開方、院外拿藥成為解決患者需求的辦法之一。

另外,一些藥品如特藥、昂貴藥品或罕見病藥品,往往由于價格較貴醫院不引進,患者無法在醫院買到這些藥物。

醫藥企業受關注

一直以來,醫藥銷售環節的 " 帶金銷售 " 問題普遍并廣受詬病。

有醫藥代表小陶(化名)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 20 年前剛入行的時候,曾經負責給醫院醫生藥品報銷及業務借款。他記得,就北京某區(縣)一位醫生 1 個月的提成款就能達到幾十萬元。

降藥價網創始人、知名醫改專家衛柏興表示:自從外資藥企進入中國開始出現醫藥代表之后," 帶金銷售 " 模式就迅速傳播擴散,一度導致不搞 " 帶金銷售 " 的藥企便無法占領市場,腐敗問題在幾十年里惡性循環,(企業的)銷售費用一個比一個高。" 相關部門可以重點關注某些企業,一查一個準!"

上交所指出,醫療企業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往往較高,銷售推廣費往往存在名目復雜、類別多樣、可能用于隱性支出等問題,一直是審核關注的重點。

Wind 數據顯示,2022 年營業收入超 1 億元的 A 股醫藥企業(剔除流通類、服務類)中,年度銷售費用超 10 億元的企業共 66 家,其中復星醫藥、步長制藥、恒瑞醫藥、百濟神州、白云山和華潤三九這 6 家公司的銷售費用都超過了 50 億元。

若按照銷售費用占營收比來排序,共有近 40 家企業銷售費用占比過半。

來源:Wind 數據

對此,靈康藥業證券部向以投資者身份致電的財聯社記者表示,有關公司銷售費用的問題,此前已在上交所 6 月發出的監管工作函回復中作出過說明。公司也關注到近期行業內反腐風暴相關消息,但公司合法合規經營,不存在相關風險。

針對同樣問題,龍津藥業證券部對以投資者身份致電的財聯社記者表示:" 銷售費用占比的問題我們不好立刻回答,可以去投資者互動平臺留言,我們會給出合理回復。公司也有關注到業內的反腐壓力,我們公司不存在‘暴雷’風險,請放心。"

醫藥企業的合規建設也加速進入快車道。據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截至目前,已有 68 家中央企業集團和 631 家重要子企業設置了首席合規官,全系統合規管理人員超過 2.8 萬人。

力度空前

" 該來的總歸會來,這似乎是個必然。" 知名醫藥準入專家,風云藥談創始人張廷杰表示,本次醫療領域反腐和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太一樣,層次高、部門多、落地快、穿透式、全鏈條,相關企業、代理商、醫院等都有 " 壓力 "。

" 近期,密集出臺的醫藥反腐政策已經上升到更高級的層面,將會讓整個行業發生巨大變化。" 醫庫軟件董事長涂宏鋼是醫療體系資深觀察者和創業者。他告訴財聯社記者,今年 " 力度空前 " 的醫藥反腐風暴有以下兩個特點:

一是很多查處是從末端抓起,從一個代表入手,到對接的主要醫生、主任還有院長,再從這些已經明確的事實反向倒查企業行為,同時從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一些財務報表里面發現各種端倪,再整合公安和稅務的力量,進行深度挖掘;

二是醫藥反腐升級對行業有巨大長期影響,腐敗核心動力來自于醫生、主任還有院長從藥械的招標、進院和處方的自由裁量權獲得利益分配,換句話說,就是可以通過利益驅動來扭曲真實的臨床處方行為。

中國衛生法學會副會長、國家衛健委醫療領域反腐課題專家鄭雪倩在近日召開的健康戰略傳播學術年會上表示,今年國家多部門的聯合行動是有的放矢的,強調了重點領域、重點部門、關鍵少數人,目的是要完善新時代糾風工作體系,建立反腐倡廉長效機制體制,并不是臨時性在醫藥行業搞一個風暴,打擊一大片。

來 源 |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唐唯珂、季媛媛、朱萍)、財聯社

SFC

本期編輯 劉雪瑩 實習生 章寶怡

21 君薦讀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