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醫藥首富”,10 天沒了 100 多億

2023-08-13 12:18:20來源:ZAKER財經  

" 深圳辦事處被一窩端 "" 電腦、文件被帶走 " ……在醫療反腐風暴下," 藥茅 " 恒瑞醫藥近日飽受 " 被查 " 傳言困擾,市值在 10 個交易日內蒸發了近 630 億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 月 9 日晚,面對投資者的頻頻追問,恒瑞醫藥一再回應后最終表示:" 近期傳言不屬實,公司及下屬分子公司、及所有派駐機構沒有該情形,公司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并得到受理。"

盡管已聲稱報警,不過對于恒瑞醫藥創始人及實控人——今年 65 歲、曾經的中國 " 醫藥首富 " 孫飄揚來說,煩惱遠未結束。

" 藥茅 " 市值蒸發約 3600 億元

" 藥神 " ——這是孫飄揚被業內冠以的稱號。憑借仿制藥起家,孫飄揚將曾經不知名的小小制藥廠,打造成如今的抗腫瘤藥巨頭恒瑞醫藥。

醫藥領域的成功也讓孫飄揚身家倍增。在福布斯 2019 中國富豪榜中,孫飄揚家族以 1824.3 億元位列第四,前三名分別為馬云、馬化騰和許家印。僅一年時間,其家族身家就比 2018 年上榜時增加了 1106.7 億元。

孫飄揚在 " 恒瑞醫藥 2021 研發日 " 上演講

(截圖自恒瑞醫藥微信公眾號)

2020 年,孫飄揚選擇 " 功成身退 ",卸任恒瑞醫藥董事長一職。然而此后,恒瑞市值從超 6000 億元的高點一路下跌,一度跌破 2000 億元關口,少了 4000 多億元市值。

卸任僅一年多后,孫飄揚再次出山,一邊加碼創新藥研發和國際化,一邊優化人員結構。2021 年當年,公司銷售人員由年初的 17138 人優化至 13208 人。2022 年上半年,銷售人員再減少 2300 余人。今年 4 月公布的 2022 年報仍顯示,公司 " 精簡低績效銷售人員,不斷提高人均單產 "。

"2021 年確是巨大的考驗。" 孫飄揚此前公開表示,恒瑞創新藥業務的緩慢成長,難以化解仿制藥快速 " 隕落 " 造成的業績壓力。" 過去我們曾以為,有 10 個左右的新藥就可以支撐我們的發展,但現在看來,還不夠。我們可能需要更多產品,或者說更多‘不重復’的產品來支撐我們的發展。"

財報顯示,2021 和 2022 年,恒瑞醫藥實現營收分別為 259.1 億元和 212.8 億元,營收增速分別為 -6.59% 和 -17.87%;實現凈利潤分別為 45.3 億元和 39.06 億元,凈利潤增速分別為 -28.41% 和 -13.77%。

截至 8 月 11 日收盤,恒瑞市值約為 2500 億元,與最高市值相比,仍相差約 3600 億元。

多次被追問、辟謠

醫藥反腐風暴下,近期醫藥股持續走低。

7 月 31 日,恒瑞醫藥大跌 9.11%,盡管接連對 " 被查 " 傳聞多次辟謠,但在 10 個交易日內,恒瑞醫藥股價市值依然蒸發約 630 億元,這也使得孫飄揚身價跌去近 136 億元。

8 月 9 日,面對投資者多次詢問,恒瑞醫藥稱已就不實傳聞報警。截圖自投資者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恒瑞醫藥曾多次陷入行賄風波。

2020 年,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人民法院公布的判決書顯示,恒瑞旗下新晨醫藥的醫藥代表向浙江麗水市中心醫院原麻醉科主任雷某行賄近 300 萬元。

2021 年,恒瑞因涉嫌虛構費用,被財政部 " 點名 "。其涉及費用包括 2018 年以非本公司發生的機票費及過路費、咨詢費、廣告費等發票列支公司員工福利獎勵支出,報銷專家講課費、點評費、主持費,贈送客戶禮品、學術活動餐費等費用,涉及金額總計近 420 萬元。

在恒瑞醫藥的財報中,銷售費用同樣居高不下。

根據財報,2019-2021 年,恒瑞醫藥的銷售費用分別為 85.25 億元、98.03 億元、93.84 億元,占成本總額的比例分別為 46.4%、44.9%、43.1%。2022 年,盡管恒瑞醫藥全年銷售費用同比大降 21.7%,但這一數字仍達到約 73.48 億元。

在 8 月 9 日的小幅收漲后,10 日 -11 日恒瑞再度兩連跌。或許對于恒瑞來說,在反腐風暴中,如何轉型同樣重要。

企業和醫院要合規運營

隨著 7 月 21 日國家 10 部門聯合召開會議部署開展為期 1 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一場針對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反腐風暴已然拉開序幕。

此次集中整治明確指向醫藥領域生產、供應、銷售、使用、報銷等重點環節和 " 關鍵少數 "。

連日來全國各地展開密集行動部署,其中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山東、陜西、山西、海南等省份已發文或召開會議,而北京、重慶、海南、云南、四川等省份更是公布了集中整治舉報熱線,旨在通過強化社會監督將醫藥領域糾風反腐工作向縱深處推進。

實際上,今年以來,國家持續加強對醫藥領域腐敗問題的打擊和整治力度,而連日來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的全面展開,更是使得醫藥行業內各相關主體,不得不面對反腐的新形勢和新常態。

一方面,隨著監管層面的整治力度不斷加強并持續保持高壓態勢,行業內腐敗行為發生的頻次將會得到遏制,行業生態將持續得到凈化;另一方面,嚴監管的外部環境也會倒逼行業主體主動開展自律自查。

北京大健康法商團隊負責人鄧勇教授介紹,在當前的反腐行動推動下,醫藥企業和醫院在合規體系建設上仍然面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合規意識不足。部分醫藥企業和醫院對合規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足夠的合規意識和文化,導致合規體系建設滯后;

二是,合規制度不完善。醫藥企業和醫院的合規制度和規范尚不完善,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和規范,以確保企業和醫院的合規運營;

三是,合規監管不力。醫藥企業和醫院的合規監管力度有待加強,需要進一步完善監管機制,提高監管效能和水平。

結合目前的不足之處,鄧勇建議,未來企業和醫院合規建設方面需要注意,一方面,提高合規意識。加強對合規的宣傳和教育,提高企業和醫院員工的合規意識和文化,確保合規成為企業和醫院的共同價值觀;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合規制度。建立健全企業和醫院的合規制度和規范,包括合規管理體系、風險防范制度、內部控制制度、監管合規制度等,確保企業和醫院的合規運營;此外,需要加強合規監管。加強對企業和醫院的合規監管,建立健全監管機制,提高監管效能和水平,確保企業和醫院的合規運營。

來源:中國新聞網、21 世紀經濟報道(季媛媛)

SFC

本期編輯 劉巷 實習生 譚雅涵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