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剛剛,“降息”了!央行宣布:一降一平!3 大原因找到了

2023-08-21 12:09:00來源:ZAKER財經  

作 者丨楊志錦

編 輯丨包芳鳴 柳潤瑛 黎雨桐

圖 源丨視覺中國


(相關資料圖)

8 月 15 日 MLF 利率下調后,LPR 下調已在市場預期之內,只是降幅仍有分歧。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2023 年 8 月 21 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 年期 LPR 為 3.45%,相比上月下降 10BP;5 年期以上 LPR(以下簡稱 1 年期)為 4.2%,和上月持平,二者降幅均低于市場預期。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此次 5 年期 LPR 未調整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銀行凈息差壓力較大,5 年期 LPR 不變有助于商業銀行穩定凈息差水平;二是因城施策下,樓市 " 冷 " 的地方房貸利率可以低于 LPR;三是避免新舊房貸利差進一步走闊,后續存量房貸利率下調概率較大。

此外,按照存款報價機制及穩定銀行凈息差的需要,存款利率也將迎來下調,尤其長期存款利率下調幅度會大一些。

三大原因

2019 年 8 月,央行推進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改革后的 LPR 由各報價行按照對最優質客戶執行的貸款利率,于每月 20 日(遇節假日順延)以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貸便利 MLF 利率)加點的方式形成報價。

8 月 15 日央行公告稱,當日開展 2040 億元 7 天期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和 4010 億元 1 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中標利率分別為 1.80%、2.50%,相比上次分別下降 10BP、15BP。

從歷次 LPR 調整看,如果 MLF 利率下調,那么 LPR 必下調:2019 年 8 月 -2021 年 12 月,1 年期 LPR 降幅高于 5 年期 LPR,主要原因在于貫徹房住不炒的理念,避免刺激房地產。2022 年以來 5 年期 LPR 降幅高于或等于 1 年期 LPR,主要為了穩定房地產市場。

8 月 LPR 調整有兩個特點:一是 1 年期 LPR 和 5 年期 LPR 降幅均低于一年期 MLF;二是 MLF 下調后,5 年期 LPR 首次未下調。在此之前,市場認為,為提振樓市,5 年期 LPR 調整幅度可能在 15BP 或以上,而此次 5 年期 LPR" 按兵不動 "。

記者了解到,其原因可能有三個:一是當前銀行凈息差已低于 " 預警線 "。金融監管總局披露的數據顯示,二季度末商業銀行凈息差為 1.74%,相比去年末下降 17BP。如果拉長時間看,中國商業銀行凈息差從 2010 年后整體呈現下行趨勢,由 2010 年的 2.5% 降至目前的 1.74% 左右。

國信證券的一份研報測算稱,銀行要維持支持實體的能力,每年資產增速要處于名義 GDP 增速(7%)附近,那么未分配利潤留存資本的增速也得在 7% 附近。按分紅率(30%)倒算出 ROE 應該在 10% 左右。再考慮其他收入、支出水平不變,那么凈息差應該在 1.68% 左右,再留點安全墊,應該在 1.8% 左右。

" 商業銀行息差低于警戒線了,等存量按揭降息之后,銀行壓力更大。" 某股份制銀行資產負債部人士坦言,"5 年期以上 LPR 保持不變,有助于商業銀行穩定息差水平,保持利潤合理增長,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持續性。"

二是當前房貸利率的焦點是存量和新增利差較大。央行數據顯示 6 月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4.11%,同比下降 0.51 個百分點,處于歷史低位。此外,現階段存量中仍有相當部分執行超過 5% 貸款利率,遠高于目前新發放按揭利率。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維持 5 年期 LPR 報價利率穩定,也有助于避免新、舊房貸利率的利差進一步擴大的潛在負面影響。

8 月 1 日,央行、外匯局召開的 2023 年下半年工作會議提出,指導商業銀行依法有序調整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8 月 18 日,央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聯合召開電視會議提出,要繼續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規范貸款利率定價秩序,統籌考慮增量、存量及其他金融產品價格關系。

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由于 " 轉按揭 " 放開概率不大,商業銀行下調合同利率實際意愿或相對偏弱,房貸利率調整可能通過國有大行作為 " 標桿行 " 的方式開展。在實操過程中,合同利率修訂或呈現明顯的差異化特征,包括因城施策、區分客戶資質等。在合同修訂過程中,銀行也可能要求客戶在未來一定時期內不得提前還款等附加條件。

三是去年 9 月建立首套房貸利率政策動態調整機制。對于樓市 " 較冷 " 的地方,地方政府可根據樓市情況維持、下調或取消當地首套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該機制可以 " 既管冷、又管熱 "。

按照監管要求,全國層面的首套住房貸款利率下限為 LPR 減 20 個基點,第二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為 LPR 加 60 個基點。按此測算,全國層面首套、二套房最低貸款利率分別為 4%、4.8%,但一些樓市較 " 冷 " 的地方首套房貸利率可突破前述下限,有針對性地降低房貸利率,穩定當地房地產市場。

周茂華表示,盡管 LPR 報價基準利率不變,但在首套房貸利率政策動態調整機制影響下,各地因城施策,不少城市的新發放個人首套房貸利率已經明顯低于 5 年期 LPR。

存款利率將下調

央行近期發布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專欄文章《合理看待我國商業銀行利潤水平》表示,商業銀行向實體經濟發放貸款面臨資本約束,化解風險也要消耗資本,我國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有明確的監管標準。商業銀行維持穩健經營、防范金融風險,需保持合理利潤和凈息差水平,這樣也有利于增強商業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

據記者梳理,央行在 2020 年 2 月、2020 年 5 月也發表過兩篇探討商業銀行利潤相關的文章,這兩篇文章均表示,商業銀行利潤主要用于資本補充,有助于增強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和防風險能力,這和當前的觀點類似。

但不同的是,前兩次只是提到保持合理利潤水平的積極作用,而這次不僅提出要保持合理的利潤水平,還提出要保持合理的凈息差水平。因為銀行利潤由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構成,如果非息收入增長快,即便凈息差下降利息收入下降,利潤也會保持一定水平。央行并沒有明確何為合理的凈息差水平,但根據市場機構測算,當前的凈息差如果再下降,那可能就跌破了合理水平。

8 月 18 日,央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聯合召開電視會議提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要夠、節奏要穩、結構要優、價格要可持續。其中后者指,發揮好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的重要作用,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

去年 4 月央行指導利率自律機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自律機制成員銀行參考以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為代表的債券市場利率和以 1 年期 LPR 為代表的貸款市場利率,合理調整存款利率水平。當前一年期 LPR 和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均有下調,相應要求存款利率也要下調。

" 現在大家存款都喜歡存長期、存定期,尤其喜歡存 5 年期,導致整體存款成本降不下來,銀行息差還在收縮,完全靠增加資產規模來彌補利差的下降,但規模變大,不良也在增加,資本消耗也大。" 前述股份行資產負債部人士坦言。

" 銀行業凈息差水平已基本接近長期金融穩定的底線,控制銀行體系負債成本勢在必行,且較為迫切。" 王一峰表示," 主要銀行或于近期再次下調存款掛牌利率。從存款定期化趨勢看,本次掛牌利率下調,仍將可能是非對稱的,即長端降幅大于短端,此舉有利于緩解存款定期化、長久期化趨勢,同時能夠減輕資金空轉套利。"

可供參考的案例是,去年 8 月 22 日 LPR 下調后,9 月 15 日存款利率調整,前后間隔不到一個月。今年 6 月,主要銀行活期存款利率下調 5BP 至 0.2%,兩年期下調 10BP 至 2.05%,三年期、五年期均下調 15BP,分別至 2.45%、2.50%,期限越長降幅越大。

LPR 再降,如何影響市場?

LPR 下降,對股市、匯市影響多大?對普通人究竟意味著什么?【點擊下圖查看更多 LPR 相關科普】

SFC

本期編輯 黎雨桐

21 君薦讀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