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越到春節越忙的“市場人” 北京新發地5000逾名商戶堅守崗位

2021-02-10 15:02:44來源:中國商報/中國商網  

北京新發地市場里,人們駕駛著大貨車、三輪車和電動車,載著“菜籃子”“肉盤子”“米袋子”來來往往。過年不回家,對他們來說早就習以為常,他們很少提“鄉愁”,卻在談起家里人寄來的年貨時樂開了花,也在對著電話說完“春節供貨不能停,抽空再回家”后紅了眼眶。在千家萬戶團圓的時節,這些“市場人”還在崗位上堅守。

越到春節越忙的“市場人”

在北京新發地市場,最先進場的大貨車開啟了忙碌的一天的序幕,不起眼的電動車串聯起批發市場交易的各個環節,來回奔波的三輪車則承擔著批發市場中最繁瑣的裝卸搬運工作。

臘月二十八凌晨5點,27歲的河北貨車司機朱海升開著裝滿豆角的大貨車進入北京新發地市場。有騎著電動車的商戶來問價,買賣方一拍即合后,工人騎著三輪車來裝貨,循環往復,上千噸的豆角到中午就能賣光。

朱海升的貨車是蔬菜在產區和銷區來往的“中轉站”,他也是市場中的“流動人口”。比他更忙碌的是市場中的“常駐人口”。除了要接待找上門來的電動車和三輪車,北京鑫躍昌盛農產品商貿有限公司的十輛裝滿鮮食玉米的大貨車,還要準時準點與北京市內大小商超前來拉貨的貨車“會面”。離得不遠的北京裕豐興農商貿有限公司,也有兩輛載著超過10萬斤西紅柿的貨車每天凌晨進入市場。

早上8點,李忠躍已經賣出了超過10萬斤鮮食玉米。“臨近春節有些忙不過來,市里的超市凌晨3點來上貨。我們有白班和夜班兩個銷售班次,十多個工人,全天24小時服務。” 李忠躍是北京鑫躍昌盛農產品商貿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他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他們一天的供貨量是170噸到200噸,今年春節的供貨量較往年相比增加了30%至45%。

今年就地過年的人增多,北京新發地市場上的商戶也為供貨做足了準備。北京裕豐興農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趙士剛告訴記者,往年這個時候,發往四川等地的長途貨車就停了,但是今年他又向當地市場發了15萬斤西紅柿。對趙士剛來說,今年春節的工作既平穩又忙碌。

過段時間就回家

朱海升已經開了兩年的大貨車,每年的節假日他都奔忙在產區和市場之間。去年春節過后,朱海升瞞著家人,拉著一車蔬菜前往武漢,卸下貨后再前往隔離點隔離,家人至今不知道他曾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去過武漢。今年春節,剛從云南回來的朱海升買了孩子喜歡吃的草莓、蘋果,要在大年初一駕駛著貨車前往河北送貨,順路回家看望家人。

“平常從產地往市場拉貨拉一趟能掙七八千元,春節期間拉貨一趟能掙1萬多元。再加上今年銷區的需求量確實比往年大,離不開人。今年爭取大年初一回家。” 朱海升說。

不是所有的“市場人”都能坐上回家的大貨車。46歲的大偉是北京鑫躍昌盛農產品商貿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人,每天騎著三輪車裝貨、卸貨。連續三個春節沒回家的大偉,今年提前一個月做好了回家的計劃,但碰上工作量加大、缺人手,他選擇了就地過年。每天早上6點到晚上7點,大偉都忙著與來往車輛及人員溝通,下班后回到住所,才有機會在連線視頻中問下妻子“家里安好嗎”,關心還在上大學的孩子“課業繁重嗎”。大偉沒有告訴家人,他心里已經開始計劃夏天回家看看的事情。

趙士剛和他的14名工人今年都留在北京新發地市場過春節。50歲的趙士剛是黑龍江人,他告訴還在家鄉的90多歲的爸媽,五六月份的時候他就回家看看。說起第一次春節不在父母身邊的事情,趙士剛的眼眶紅了。“不能想,一想心里就難受。”趙士剛說。

和工友們一起過年

“家里寄來了年貨,是我愛吃的那個味。”大偉提高了一些聲音說:“北京一半以上的鮮食玉米都在咱家進,這也不能沒人賣貨。今年的年夜飯我打算和工友們一起吃,大家一起也熱鬧。”

趙士剛也為自己和工人們訂了幾桌年夜飯,準備大年三十晚上和工人們一起跨年。他對工人們說,往年年夜飯都是和家里人吃,今年不回家就和大家一起熱鬧熱鬧。要保障春節期間源源不斷的訂單供應不是那么容易,臨近年末,工人的精力也會跟不上。趙士剛給工人們上調了工資,他表示,臨近春節,市場上的工人都不容易,希望留在北京的大家都能過個好年。

在過去的30個春節里,北京新發地市場都會為留守商戶煮餃子,今年也不例外。據北京新發地市場新聞發言人童偉介紹,今年市場已經備好了10噸餃子,除了豬肉、韭菜餡外,還有滿足清真需求的餡料。

每逢佳節倍思親。但中國商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北京新發地市場上,很少有人提起“鄉愁”,來往送貨、進貨的人談起回家,都是淡淡的一句“貨不能斷,離不開人”;提起家人,更多人笑著說“現在信息發達了,跟家人視頻,網上過年了”。

其實,他們沒有太多的閑暇去想念自己的小家,忙碌而火熱的工作在等著他們。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跟往年相比,今年春節市場的防控要求和措施都更加嚴格。來往的貨車司機出入都要攜帶核酸檢測證明,每隔七天還要去市場定點處更新檢測結果。奔走在全國各地的朱海升每次經過檢測點都要出具報告,有時還要重新檢測,長時間的奔波加等待,也令朱海升幾乎忘記了春節快要到來。朱海升說他還沒空想大年三十晚上吃什么,多半是在路上的小飯館吃一頓,然后繼續趕路。

 

 

守護“菜籃子”

今年春節留京過年的人增多,留在北京新發地市場的商戶也多了。童偉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根據統計,今年留在北京過年的流動人口約增加了300萬至500萬人;市場的供應任務較重,5000多名商戶今年春節不回家,與往年相比,多了近3000名留守商戶。

對于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工作人員來說,越到節假日越是工作忙碌的時候。家在湖北的童偉今年也選擇留在工作崗位上過年。“我是新發地市場的一名員工,由于我們這個行業的特殊性,越到春節供應量越多,更要持續做好保障工作;留守的商戶增多了,也有很多服務工作需要我們去做。另外我也是北京市的居民,也要響應就地過年的號召,減少流動風險。”他表示。

臘月二十七,北京新發地市場的貨品采購量達到了3.7萬噸,市場上的商戶們均表示今年需求量加大,也相應增加了一些貨物儲備以備不時之需。童偉告訴中國商報記者,目前市場存了3000多噸土豆、洋蔥等大宗耐儲存的蔬菜,結合市場現有的存量,極端天氣情況下可以滿足兩到三天的供應。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商報記者在走訪時發現,今年春節期間農產品價格也較為平穩。賣了多年西紅柿的趙士剛告訴記者,臨近春節,西紅柿的價格較往年變低,往年臘月二十三還會有一波搶貨,今年也沒有出現。

“由于產地種植面積的增加,像土豆、黃瓜、西紅柿、豆角等農產品價格比往年低約20%。此外,我們在社區便民菜店和直通車上也實行了12個限價菜銷售策略,保障價格平穩。”童偉表示。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