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延遲退休引熱議 專家漸進式延遲退休不會明顯增加勞動力供給

2021-03-01 10:19:31來源:北京商報  

在2月26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人社部相關負責人釋放了兩大最新信號: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在緊鑼密鼓地推出,正在研究漸進式延遲退休的具體改革方案。延遲退休漸進,而具體的延遲退休政策如何制定?又是否會加大當前社會就業壓力?相關問題引發了人們的關注和熱議。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游鈞在當天的發布會上表示,方案在借鑒國際上的通行做法外,更會立足我國的現實國情、文化傳統和歷史沿革等,方案的研究制定過程中,也將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

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魯全在央視撰文表示,制定方案時,要注意統一性和靈活性的結合。一個是,全國統一方案,確保地區間的公平;另一個是,給民眾一定的選擇權,不能“一刀切”。此外,他還建議做好配套措施,防止群體之間的非公平現象出現,針對不同群體、不同個體的工作特點,待遇不同。只有舉措靈活全面,才能取得最大公約數。

此外,輿論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是,延遲退休是否會對年輕勞動者的就業機遇造成影響。社會保障專家、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封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動態的眼光來看,漸進式延遲退休不會明顯增加勞動力供給,反而有助于提高年長勞動者的收入和消費能力,進而促進消費需求和就業增長。她表示,從國際經驗來看,延長退休年齡能夠明顯緩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人口減少問題,減輕社會養老負擔。

延遲退休年齡是世界各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普遍做法,我國所面臨的老齡化壓力同樣與日俱增。“十四五”期間,我國老年人口預計超過3億人,社會將從輕度老齡化進入到中度老齡化階段。據游鈞介紹,相較新中國成立時40歲左右的人均預期壽命,2019年的人均預期壽命已經提高到77.3歲。但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卻從2012年開始,年均減少300萬以上,并且人們開始工作的年齡推后,平均工作年限縮短,人力資源被浪費。

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秘書長房連泉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是提高生育率。再一個,從國外看,延遲退休,進而提高老年人的就業參與率,這也是解決未來勞動力短缺的辦法。比如日本和德國,他們的老年人就業率都比較高。”

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的退休年齡普遍都在65歲以上。我國目前規定的男職工60周歲、女干部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的退休年齡,是依據新中國成立初期情況確定的一種強制性退休制度。面對男女退休年齡的差異,針對退休年齡在性別上的不同,據了解有兩種方案,一種是女性與男性先持平,另一種是同時延長。對此,房連泉說:“現在有兩種大的方案,一種是先延遲女性職工的退休年齡,等到和男性持平后,再一起延遲。另一種是男女同時開始,女性延遲的速度會快一些。”(陶鳳 阮航達)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