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蓋豬舍”圈錢?牧原股份被疑疑業績造假深陷羅生門
生豬養殖行業龍頭企業牧原股份財報遭大V投資人質疑一事激起千層浪。3月16日晚間,投資者們等來了牧原股份的回應。牧原股份發出33頁的長文,對“牧原股份向體外建筑公司關聯交易輸送利益”“豬舍建設成本過高”“銷售毛利率遠高于同行”等問題均予以否認,并進行了解釋。牧原股份是“人紅是非多”還是真的業績“埋雷”?
由豬舍引發的質疑
近日,大V投資人“天地俠影”發文質疑牧原股份業績造假一事令牧原股份深陷羅生門,而這場風波似乎由豬舍引發。
針對牧原股份的質疑有兩個方面。首先是財報中牧原股份的固定資產幾乎與銷售收入持平,遠高于同行業其他上市公司,同時其與旗下建筑公司存在過分密切的關聯交易。發問者認為牧原股份的豬舍并不值得投入這么多的錢,牧原股份有伙同旗下建筑公司通過在建或已完成的豬舍“圈錢”的嫌疑。
牧原股份的固定資產投到了哪里?牧原股份以“自繁自養”模式為主,從飼料廠到繁殖豬仔再到養豬場,一直都是投入資產自建。根據牧原股份2020年三季報,其固定資產合計404.61億元,其中在建工程所占款項最多。2020年6月,牧原股份發公告擬以自有資金在全國14個地區出資設立17個子公司開展生豬養殖業務,資金金額約48億元;2020年9月牧原股份再次擬募資總額不超過100億元的資金,計劃投資23個生豬養殖項目。
牧原股份主要是通過擴建養豬場來擴大產能。牧原股份負責豬場建設規劃的一位前員工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一排豬舍共八個單元,總造價就能達到幾千萬元。2020年,牧原股份在全國各地的豬場超過340個,目前還在擴建中。
另外,大V投資人“天地俠影”的另一個質疑是,牧原股份的財報中,少數股東的凈資產收益比母公司股東的凈資產收益少了三倍多,本該收益更高的少數股東卻跟牧原做著不掙錢的生意,這令人不得不對“牧原股份財報中養豬業務高利潤”的真實性起疑。
牧原股份否認業績造假
3月16日,牧原股份發布了關于《深圳證券交易所關于對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問詢函》的回復 ,全文長達33頁,對上述質疑均予以否認。
對“牧原股份向體外建筑公司關聯交易輸送利益”的問題,牧原股份表示,其與河南牧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牧原建筑)近三年采購總額呈現上升趨勢,但是關聯采購占當期采購總額的比例均低于 20%。另外,牧原建筑的經營目的主要是為牧原股份建設生豬養殖場降低成本,盈利則相對居于次要地位,因此不存在利益輸送的情況。而且,牧原建筑承建的豬舍單方造價與非關聯方建筑公司承建的豬舍單方造價不存在顯著差異。
面對“固定資產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遠高于同行業”的質疑,牧原股份表示,這是因為公司的主營業務構成和生豬養殖模式與同行業上市公司存在明顯差異。公司的生豬養殖采用“全自養、全鏈條、 智能化”養殖模式,而同行業上市公司,如新希望、溫氏股份等多采用代養模式。代養模式因其“公司+農戶”的生產結構,相對具有“輕資產”的特點,而全自養模式需公司自主投資建設生豬養殖場。故與同行業上市公司相比,牧原股份的固定資產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較高、 固定資產周轉率較低。
同時,牧原股份也在回復中表示,其某些子公司的項目投資規模較大,但因這些子公司生豬養殖場的建設與產能還未能變現,故“少數股東凈資產收益率低于母公司股東凈資產收益率”是合理的。公司不存在利用少數股東損益調節合并報表歸母凈利潤的行為。
而針對“銷售毛利率遠高于同行”的問題,牧原股份表示,公司不對外采購仔豬、種豬,而仔豬的單位成本遠低于育肥后的商品豬的單位成本、種豬與仔豬的毛利率又高于育肥后的商品豬的毛利率。2019年及2020年1-9月,公司種豬、仔豬銷售比例提升較大,拉低了公司生豬業務的單位成本。所以,在2019年及2020年1-9月,在我國生豬銷售價格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的背景下,公司生豬業務毛利率高于同行業其他公司。
投資者為其站臺
針對牧原股份業績的質疑一出,支持牧原股份的投資者紛紛為其發聲。牧原股份的回復也引來投資者圍觀。有投資者評論表示,不同于其他生豬養殖企業的外包養殖模式,自繁自養本身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固定資產高在情理之中。
一位公募基金公司的研究員在與記者的論壇私信中回復,牧原股份的在建工程在2020年三季度末時增加了超過60%,這也說明其想趁著2020年生豬價格高的時候擴產,豬舍也是資產的一部分,且可以長期使用,如果后續沒有那么多的豬投放,可能會因暫時閑置而沒有收益。但如果牧原股份擴產的計劃能夠完成,這些在建和已經完成的豬舍都能夠轉化為收益,固定資產高并不能說明其業績有問題。
另外,“蓋豬舍”的錢是否都被牧原股份的旗下建筑公司賺走了?該研究員認為,牧原股份采用旗下建筑公司來建豬舍,本就是為了節約成本,財報中在建工程款項都能對應相應的項目,造假的可能性不大。但目前投入豬舍的資金大于產能上的回報,如果要進一步驗證資金投入是否合理,還需要公司給出更詳細的資金支出明細。
牧原股份能否高枕無憂
此次針對牧原股份業績的質疑也并非空穴來風。生豬產能持續恢復,后續市場上并不“缺豬”,在這種情況下,牧原股份在建或已經建成的豬場能全部投入使用并得到有效回報嗎?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2021年1月份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增長1.1%,同增長35%,連續16個月增長。1月份生豬存欄量同比增長了35.3%,按2020年各月生豬存欄量環比平均遞增2.1%的速度,預計到2021年6月份左右,生豬存欄量將恢復到2017年的存欄水平。
生豬價格下降或已成定局。根據牧原股份公布的1-2月份生豬銷售簡報顯示,公司銷售生豬488.7萬頭,前兩月較去年同期增長近350萬頭,同比增幅為250.32%。但是,商品豬價格整體呈現下降趨勢,銷售均價26.95元/公斤,比2020年12月份下降了10.61%。
牧原股份的擴產還在繼續,上述研究員告訴記者:“牧原股份的豬場擴建范圍在全國各地,哪有地就去哪,有些已經建好的豬場還在閑置,在等豬。”對牧原股份來說,后期若要“以量補價”,就要“拼成本”。牧原股份在公告中表示,要將成本降低至11.5-11.8元/公斤,其也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回復,公司會根據市場情況,綜合考量地理位置、環境條件、疫病防控等因素,選擇適宜地區進行合適的產能布局。
隨著全國生豬產能進一步恢復,進行高固定資產投入的牧原股份還能憑借規模化養殖的成本優勢繼續實現高業績增長嗎?要解答這個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觀察。(記者 馬嘉)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新證券法實施后首張巨額罰單落地 廣東榕泰(600589)被罰300萬元
新證券法落地逾一年時間,首張重罰罰單落在了廣東榕泰(600589)身上,這也給目前正被立案調查的個股敲響...
2021-03-15